分享

中秋节 | 秋风、夜色、无边;樽前、月下、团圆

 唐宋自在鸟 2019-09-17


中秋节·拜月节·女儿节
--
为什么我们喜欢过节?
总结一下节日的特点,无外乎四个字
—— “吃、喝、玩、乐”。
八月(农历)中秋,清风送爽,皓月当空,
喜欢中秋的理由又多了一个:赏月!
(今天就是中秋,准备怎么玩?)
 
如果一定要在人们心中比分量的话,
所有节日中,春节第一,中秋节第二。

和带着艾草香的端午节一样,
中秋节也是一个自带馥郁之气的节日。
中秋,有别名:月夕、仲秋节、八月节、
追月节、玩月节、女儿节、团圆节等。 

▲   实话:女孩的节日挺多的

庆丰收,祝团圆

--

虽然“中秋”一词最早见于《礼记》,

但现在较为公认的起源却是:

“始于唐代,盛行于宋朝,正名于明清”。

这个流行于汉字文化圈的传统文化节日

历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三秋之半,

农作物熟了个透,田野里瓜果飘香。

此时,白天秋高气爽,夜晚月朗星稀,

正适合聚集一家人,在庭院里吃点心、

饮桂花酒、吃月饼、拜月赏月……

▲   见面问候“中秋快乐”

中秋节的活动,一天不够玩

--

从唐代到今天,中秋节一直在“膨胀”,

这节日的活动内容越来越多。

古时和如今的人们如何“吃喝玩乐”:

有吃月饼、有赏月、有燃灯、有猜谜……

嘴馋的孩子,盼着又大又圆的月饼;

风雅的文人,守着那一轮皎洁的月;

为人父母者,盼望子女幸福团圆;

独在异乡的旅人,望月思乡、垂泪。

月亮和月饼是中秋节的重头戏!

一个从味觉记忆里,勾引出乡情,

一个悬在半空,成了千万人的思乡寄托。

▲   还没喝,就醉了

共醉一轮明月

--

传说,中秋赏月的风俗是古代宫廷文人发起的,

后传入民间,慢慢流行开来。

乐府诗《子夜四十歌》云,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唐朝诗人王建在《十五夜望月》里说,

“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朝盛世繁华,表现在文人身上

就是十足的豪气、风雅、自信、会玩。

中秋赏月盛行于唐代,彼时彼刻,

才子佳人,长衫薄冠,相约上高楼,

而后吟风弄月,对酒放歌,此乐何极!

口说无凭,有吴自牧《梦梁录》一文为证:

“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

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

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

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 

▲   设大宴,款待月亮

阖家团聚,拜月、吃月饼

--

中秋节是一个以“月亮”为中心的节日!

这天入夜后,精彩的时刻才开始。

白天,大人在厨房忙着蒸炸炖煮;

夜晚,美味佳肴就摆满了桌子。

待暮色四沉,云散去,月色出,

家人在院子里、楼台上设香案,

案上摆月饼、西瓜、红枣、李子、葡萄等,

一家人沐浴洁身,依次拜月祈福。

拜月之后,就是吃吃喝喝玩玩环节了。

月饼酥香,小口如嚼月,大口似吞月,

吃到中间还有各种适口的内陷。

和家人在一起,赏月、吃月饼,

有说有笑,有吃有喝,乐哉快哉。

▲   天上、天下,皆团圆

点一盏灯,呼应圆月

--

中秋夜,月亮在半空圆得丰润饱满,

地上的人担心月亮会孤单,

于是在自家门前点上一盏盏灯,

以呼应、守护月亮的光芒。

屋檐下的月亮各式各样,

有飞禽鸟兽、也有花木虫鱼。

灯笼都是手工扎的,细小竹条和彩纸相搭,

灯笼或玲珑可爱,或精妙传神。

有悬挂的灯,也有漂流的灯。

随流水远去的灯,捎带着祝福;

镂空瓜果制的灯,有意趣,显手艺。

无论什么灯,都是中秋夜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   起舞弄清影

观潮:月圆之夜

--

天上的月亮,又亮又圆,

桌上的月饼,又香又甜。

而当天上的月亮最圆的时候,

地上的海水也会有变化。

这变化在浙江地区表现得最明显。

中秋前后,浙江区域的人们夜晚赏月,

白天则成群结队跑去海边观潮。

相比赏月的风雅,观潮更显澎湃激情。

▲    月圆时,有大潮(谁地理学得好,解析一下)

猜灯谜,通心意

--

中秋节还有猜谜语活动。

谜语大多用毛笔写在灯笼上,

灯笼挂满街道或楼台,

人们聚在一起,捏胡须,挠脑袋,

为猜中谜语绞尽脑汁。

在过去,猜谜语还能收获爱情。

那时,大户人家为了给女儿寻觅如意郎君,

会挂上“高学问、特难猜”的灯谜,

猜谜人猜中则有机会迎娶大家闺秀。

中秋节的夜晚,不仅有月亮照亮夜空,

才子们也有发光的机会!

▲   2幅画,各猜一个成语

赏桂花,饮桂花酒

--

站在秋天的中心,仰望,有皎洁的月,

深吸一口,桂花隐隐,夜来幽香。

桂花独特的香气让清爽的秋天

更多了一层韵味,饮之醇醉!

桂花,可问其香,也可尝其香。

趁露水未干,采摘桂花做糕;

又取来桂花酒,邀请好友三五共饮;

秋天的甜柔和清爽就“满分”了。

▲   好酒要和好友共享

看嫦娥奔月、听吴刚折桂、思玉兔捣药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千年前的苏轼有千年之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月满时抬头,思乡的泪才不滴下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那空中的一轮月,照亮了我们心中的故乡。

中秋登楼,中秋望月,中秋感怀,

满了酒杯,三分月色,七分亲情;

醉了凉风,桂花酒来温热的时光;

暖了庭院,月光点亮了全家的团聚。

在月下畅想嫦娥奔月、玉兔捣药,

温暖的夜色下,无数双眼睛仰望夜空。

嫦娥的美丽传说还在口耳流传,

而玉兔捣药的“咚咚”声,则像极了一句祝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哪个最像嫦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