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近在咫尺的爹娘,才是你的诗和远方

 ynhnzp 2019-09-17
父母尚在,是我们的福分,惜福之人,福报才深。
近在咫尺的爹娘才是你的诗和远 来自国学一刻 00:00 08:45
作者:燕穿杨    主播:佳萌
于亲情之中,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年轻时忙着打拼,忙着寻找诗与远方,直到有一天突然被召回到父母身边时才发现——只是为了最后的再见一面。
 
王阳明说:“弃绝人伦……不可以家国天下。”
 
连父母亲情都能抛弃,怎么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父母在,是福分
 
王阳明曾遇到一个和尚,此人已经闭关三年,耳不听,口不言,像是石化了一般。
 
王阳明观其脸色灰暗如枯草,并无修行之人的平和淡然,于是便唤醒他,问其是否有心心念念之事不能忘却。
 
和尚说:思念母亲。
 
王阳明哑然失笑:既然如此苦念,为什么不回家看望?
 
和尚说:我是出家人,本该断了七情六欲。
 
王阳明怒了:思念父母是人之常情,如果修禅是让人抛弃父母,抛弃人伦,那么这禅不修也罢。
 
和尚猛然醒悟,拜谢王阳明之后,毅然回家与母亲团聚。
 
出家之人尚不能忘了爹娘,何况凡世间的你我?
 
曾经以禅意故事治愈了很多忧伤之心的戒嗔和尚,在似乎悟透一切之后,最难以放下的还是当年母亲送他上山做和尚这件事。他不明白母亲当年因生活困难送其他兄弟去学徒,为什么却唯独让他做和尚?
 
做了和尚,从此骨肉分离,怎么忍心?
 
只有被剥夺了亲子之情的人,才深刻体会到父母与子女之间那份骨肉之情有多么树大根深。
 
这种情谊似乎很容易在拥挤烦乱的生活中散失,然而若是真的要失去时,就会发现它早已深植内心,一动便是撕心裂肺的痛。
 
所以莫要等到失去才后悔,莫要等到父母病重才回来。
 
父母尚在,是我们的福分,惜福之人,福报才深。

 
父母之家,闲居之地
 
南宋开慧禅师说:“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多少人渴望逃离憋闷无趣的工作与生活,去远方寻找诗意。
 
在键盘机械的噪音之外,希望可以听到隐居鸫流水般的歌唱;
在堆满杂物的蜗居之外,希望可以看见五角枫云霞般的秋叶;
在勾心斗角的职场之外,希望可以感受人世间灯火般的温暖;
……
 
总之,希望在重重压力之外,尚有一方净土可以让心闲下来。
 
而父母之家,便是闲居之地。
 
有一位女士从事设计工作,家里还有两个学龄期的孩子。平时工作压力大,常常加班,回到家后还要照顾孩子,操持家务。
 
多年以来,她身心俱疲,甚至很想重回单身状态。
 
然而有一次回父母家,她和孩子们用父母种的红花刀豆做游戏时,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回自己家后,她不仅感觉自己精神充沛,还创作了一系列以“刀豆花”为主题的海报。
 
自此以后,她把回家变成真正的陪伴和放松之旅。
 
如今的父母,不论是儿女尚未成家,还是已经成家,都比传统父母更加开明,不再因陈规陋习为难子女及家人。
 
有子女陪伴的父母更容易接收到新鲜的观点,从内心中说,比起死守着那些乡规陋俗,他们更愿意迁就子女。
 
当亲子之间褪去世俗的牵绊,只留下倾心的畅谈和温馨的陪伴,哪一次回家,不是人间好时节呢?
 
花一点时间,留一点空闲,给父母,更是给自己。

 
对待父母,像对待自己
 
老话常说:只有不孝顺的子女,没有不孝顺的父母。
 
意思是,从来都是父母为子女付出的多,子女为父母付出的少。
 
不过父母对此并无抱怨,相反他们乐于看到孩子在自己手中逐渐长大。
 
我们长大之后,父母和不停追求财富的我们不同,他们对于物质的渴求早已淡去,最渴望的是关心与陪伴。
 
王阳明的大弟子徐爱曾经问王阳明:孝顺父母要讲究那些嘘寒问暖,早晚请安的细节吗?
 
王阳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心是一体的,若有孝顺的心,自然能想到该做哪些事。天凉了自己需要添衣,如果有一份孝心,自然能想到父母也该添衣了。天热了自己想凉快,自然也能想到父母也需要凉快。
 
言外之意,同样作为成年人,如果你想如何被别人对待,就要如何对待别人,这样去孝顺父母就可以了。
 
我们渴望被理解,父母也是。我们渴望被呵护,父母也是。我们渴望被惦念,父母也是。
 
汪曾祺回忆父亲时,曾说过“多年父子成兄弟”。
 
年纪渐长,父母不再是权威,可我们也不能反过来成为他们的权威,因为自我们遇见他们的那一天起,他们就已成年。
 
当家庭褪去了权威式的掌控,褪去了付出不均等的失衡,我们和父母终于可以握手言和,做成朋友,谈笑风生。
 
对待父母,就像对待自己。朋友式的相处,是舒服的状态,是最诗意的生活。

 
亲子相爱,代代相传
 
社会学家费孝通说过,人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和自觉。
 
亲子相爱的文化,古已有之,代代传承,因此文明得以昌盛。
 
王阳明曾经以歌谣的形式给儿子写过一封家书《示宪儿》:
 
幼儿曹,听教诲:
勤读书,要孝悌;
……
 
所谓孝悌,放在现在就是爱父母家人。王阳明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事,所以把它放在家书开头,与读书并列。
 
他还说:“父子之爱,是人心生意发端处,如木之抽芽。因此而仁民,而爱物,便是发干生枝生叶。”
 
亲情,是万种情爱的根基。一个孩子的情感,从亲情出发,因此生发出对他人、对事物的仁爱。
 
如果把亲情忘却,一个人如何对世间有仁爱之心,又怎么能被这世界长久地温柔以待?
 
自己的家,为我们遮风避雨。父母的家,为我们减轻压力。
 
父母的家从来不是硝烟战场,无需争辩对错,无需暗处提防。父母的家是情谊的天堂,是传承爱心的地方。
 
请抽出一点时间,回到父母家中,享受这难得的诗意时光。


*作者简介:燕穿杨,一个喜欢国学,爱好古风的读书人。深信过去的故事里,一定藏着关于未来的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