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核心内通与闫芳的练功“雀跃”太极拳...

 太极老叶KBA9 2019-09-17
太极拳古谱上说,“劲起于脚跟,发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拳架可以说是练知己功夫的绝好工具,知己功夫不是拳练的外形如何柔美,如何行云流水,飘逸绝美,从美学上可以说这样的拳架是美的,也有健身的效果。

但是从拳学和更深层次的健养角度来说,这只是初级阶段,跟拳学无关。如何能练好拳架知己功夫功夫,核心是练内通。

当有外力侵袭时,你能接的住力,定的了身形。这时才有了“接手”的拳学功夫,当然这时候功夫上手是弱的,但这是我们由操到拳的路径和钥匙。

接手要求练拳者身体要内通,通过接触点可以把力传递到脚掌和腰胯一侧,能柔化入侵之力,如果没有传递,必定是憋在手臂,肩膀,腰胯上,这就是身体没有练好内通的最明显表现。

这也是太极前辈们,老师们一再要求的是松,松,松,通,通,通,空,空,空。

不能化力,“其病必从腰腿求之”,老拳谱早就跟我们说明了,可惜很多人没法理解。

为啥很多人看到,双人推手试力,受力方要跳跃呢?
我们知道身体不通,力肯定是在身体内消化,小力还没有关系,如果力大点那就可能使人内脏受伤,如果能传递到脚下,并通过跳跃泄掉来力,这样身体就跟安全。这就是“雀跃”的由来,闫芳老师的团队很多视频都有这个雀跃,从练功方法上来说,这肯定是科学的,不要忘了这些都来自李经悟老师,只不过舆论有太多的闫芳老师负面新闻,网友们早已迷惑了一切。说多了,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拳架上只有练出了知己功夫,练出了内通,太极操也慢慢向太极拳转变了。
操也没啥不好,整个拳架,看自己追求的是啥?
只有认识不断深化,扩展了,太极拳的更多内涵才会不断涌现出来,其实这些东西一直都在那,根源在于你怎么看待太极拳本身而已。
听前辈讲,以前牛春明老师在教推手前。首先要学会雀跃,不会跳的弟子,他是不教推手的。
接手到接手四稍空,接点不接面,如何接手?杨氏太极里有丰富的内容,接手是推手前的准备,还在知己功夫上。

太急,太叽叽歪歪,反正肯定练不好太极
因为太极第一要素就是心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