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孔子、荣格……他们之所以能预知预测,原来由于这个!

 康复驿站 2019-09-17

心身功课  健康自在

弘治十五年(1502年),王守仁三十一岁,由于积劳成疾,肺部老毛病重发。于是,他向朝廷上书,乞求归乡养病。获得批准后,他回到家乡绍兴,筑室于会稽山之阳明洞,把道家“阳明洞天”的“阳明”两字作为自己的号,自称“古越阳明子”。从此,外人始称先生为“阳明先生”。

王阳明曾在阳明洞中修习道家导引术一月余,自觉阳神已经能够从身体中自由出入,而且还能预知未来。有一天,他对身边的书童说:“有四位相公来此相访,汝可往五云门迎之。”书童来到绍兴城外五云门静候,果见王文辕、许璋等四人前来拜访。此四人都是王阳明的好友。书童将受王阳明差遣特意前来相迎一事告知四人。四人都感到诧异,见到王阳明之后,问他:“子何以预知吾等之至?”王阳明笑着说:“只是心清。”

预知未来,多么神妙?!然而,王阳明先生说“只是心清”。

预知预测,其实在中国这是一件十分常见的事,诸如街头上相面算命、占卜算卦的也算是预知吧。只是他们大多数时候不准,但不准并不代表没有道理。要知道,算命先生也都会推崇一本书,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有“六书之祖”之称的《周易》

春秋末期的鲁国,有一个人对《周易》占筮十分着迷,这就是这位培养了72弟子和3000门徒的孔圣人孔子。孔子在晚年发现了《周易》揭示的天地万物运行的秘密,于是他“居则在席,行则在橐”,于是他“韦编三绝”,深入研究《易经》,并给它作了十个注释(《十翼》)。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其中的意思是说“如果再给我几年,比如五年十年来学易经,我的人生恐怕就不会有大过错了”。孔子采用《周易》占筮,“吾百占而七十当”,百卦中有七十卦是准的,可见其预测的准确率是相当高的。

在西方,还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对《周易》占筮也十分着迷。在20世纪初的一个夏季,荣格决心弄明白《易经》中的答案是否真有意义。当时,他被自己所见到的“惊人的巧合”迷住了;他发现答案有意义乃是常例。荣格说:“我只是将三枚小铜板轻掷空中,然后它们掉下、滚动,最后静止不动,有时正面在上,有时反面在上。这种操作似乎全无意义,但具有意义的反应却由此兴起。这种事实真是奥妙,这也是《易经》最杰出的成就”。荣格极高地赞誉《易经》:“很可能再没有别的著作像这本书那样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生动气韵。”荣格通过研究《易经》等中国式“科学”,在晚年慎重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理——“同时性”原理。

所谓“同时性”原理,就是人的特定心理状态与客观事件发生之间存有着某种非因果的关联;客观事件的发生可以通过我们的意识来呈现表达为特定的意义,为我们的行动指明方向。比如,曾母啮指,曾子心痛;钟表停止走动,家里有人死亡。从表面上看,这些事件的发生只是巧合,然而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巧合”;如果通过某种特定心身状态的解读,我们是可以收到启示的,从而为下一步行动指明方向。

那么,这个某种特定心身状态是指什么呢

《周易·系辞上》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这种“无思”“无为”的心身凝定状态,就可以感通整个天下世界,从而把客观事件之间的普遍联系觉察出来。我们的身体生命具有一种本能式的能力,能体会出“一切存在形式之间的深刻和谐”(荣格的同时性原理)。我们古人把这种能力称之为感通。类似的,在《庄子·大宗师》中记载“堕肢体,黜聪明,去形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在《老子》第四十七章中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等都是感通的验证。

我们的身体生命是一个无比精细的感受器(元神),我们的意识(识神)则是一个很好的显示器。平时,“我思故我在”,导致我们的识神过于强大,以至于自编故事来自圆其说,导致压抑和蒙蔽了元神这贯通天下的感知。只有当我们出离识神,复归元神,才可以觉察和感知客观事物之间的这份内在和谐和关联。“出离识神,复归元神”的技术方法,就是我们心身功课当中的内观入静法。

“出离识神,复归元神”,听上去很玄乎;实际上,感通的能力是人人俱有的。在语文修辞学上有一种手法,称之为通感;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写道:“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正是所见即是所听。习练太极拳时,我们称之为“听劲”,其实指的是灵敏的感触劲力。《庄子》心斋术说“勿听之于耳,而听之于心;勿听之于心,而听之于气”;这里的“听”也不限于听,而是内观。佛门说“救苦救难观世音”,也不限于看和听,更是念法号。所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本是贯通的,只是第七识的识神给割裂开来了;但如果凝定身心进入第八识,它们又打成一片了。

这个打成一片的根源在哪里呢?荣格还曾提倡一个名词——集体潜意识。他说:生命就像是一种植物,依赖地下的根系供给养分。但真正的生命隐藏在根系里。我们看到地面以上的部分只能存活一个夏季,然后会归于枯萎——它的生命何其短暂!生命和文明永远更迭交替,这使我们感到一切都是一场虚空。但是,我也始终有这样的感觉:在永不停歇的变化之中,总有一种东西存活在我们脚下,我们只看到花开花落,而生命的树根却岿然不动,万古长青。

《易经》和《易经》占筮法,以及练功等传统心身锻炼,可以让我们实现心身连接,元神复归,让我们可能贯通天地,预知未来(《易经》上说“通天下之故”“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这一切只是“心清”!《易经》上说“洁净精微,易教也”。 这种感通能力,可以让我们重新认知这个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