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华秋实:白石非闇笔下的富贵野逸

 youxianlaozhe 2019-09-17


春华秋实,富贵野逸,2019秋拍,寄萍老人、非闇于照,各有佳作数幅,以饗藏家。

「贝叶草虫」乃白石老人自创、亦是其一直以来最受人追捧之题材,胡佩衡曾作如此评价「这种精细的工夫,实在是白石老人的绝技」。老人非以工细为尚为能,故此类题材作品非笔下常见,更添珍贵。本幅写赠罗庆山,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老人为其治印外,赠画皆用心佳作,如四五年所赠山水〈岱庙图〉即为一例。

「贝叶草虫」题材据胡佩衡记载,乃始于「老人在广东、广西游历时」,天津杨柳青藏白石老人一九三九作〈贝叶草虫〉有自作题画诗云「漫游东粤行踪寂,古寺重径僧不知。心似闲蛩无一事,细看贝叶立多时。」对照其行踪,「东粤」当指广州,他有两次广州之行,第一次在一九○六年,行色匆匆;故诗中所指许为一九○八年,白石应罗醒吾之请赴穗,居数月有余。同幅画上又题「世情看透皆多事,不若禅堂贝叶经」,则是老人最初画此题材所思所想,乃取贝叶质地如纱如縠,喻以超然之心看待世事无常,祗是后来世人皆爱其画艺工细,老人遂不再提创作原旨了。

目前所见老人笔下如此题材之作,早见于三十年代,唐云旧藏一幅三十年代中期者仍是粗笔写意菩提叶;北京画院藏一扇面画稿,贝叶置右,蜻蜓从左上方入画,款署「白石七十五岁时存稿」,应作于一九三七年左右;虽〈齐白石画法欣赏与研究〉中言「老人创造贝叶是六十岁以后的事」,而从存世作品看,「贝叶草虫」定型应在三十年代中期之后了。四十年代乃白石创作此题材最盛时期,存扇面、小中堂两种形制,构图大略类似,惟叶片数量与工虫安排各有不同。四五年除本幅赠罗氏本外,中国美术馆、北京文物商店、西安美术学院等公私单位各藏有数本该年所写「贝叶草虫」,四十年代后期后,随着年龄渐增,老人不复涉猎此题材了。

1


2901 齐白石 贝叶草虫


设色纸本 立轴 一九四五年作

103.8 x 34.2 公分

估价:7,000,000-9,000,000 港币

展览:大阪,龙华堂,每日新闻社主办,〈齐白石画展〉,一九九○年一月

著录:〈齐白石书画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图版6〈齐白石画集〉(日本,龙华堂,一九九○年一月),页51〈齐白石全集〉第六卷(湖南美术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月),图版20〈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 ─ 齐白石〉,郎绍君着(天津杨柳青画社,一九九七年十月),图版306

来源:北京文物商店旧藏

2


〈贝叶草虫〉局部


本幅疏疏朗朗几笔写出枯枝,一派萧瑟秋意,枝上高高低低缀三叶菩提,叶实非平日树枝上模样,似是被僧人择摘而沤之,仅余细筋如丝,霏微荡漾之「菩提纱」状。画家以胭脂调赭石为红,青蓝加藤黄作绿,勾出叶筋,换以纤细之笔添画网状脉络,再薄施罩染以淡彩,三枚「菩提纱」令画面顿添几分生意。最后添画朱红蜻蜓由右上方款款入画,与枝干之左斜互生呼应,蚱蜢五彩斑斓、稳立于画底;叶间秋蝉,祇用浓线淡线勾描,即将薄翼之透明立体跃然纸上,工细处确见匠心,胡佩衡叹以「绝技」,诚非妄言。

3

4


白石老人赠罗峰南之石砚与「长相思」一印


上款「峯南」即罗庆山,字峯南,活跃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教育界,任北京市教育会长、北方中学校长等职。曾学治印于齐白石。白石有寿山石方章、端石墨盒,及山水画送赠,方章、墨盒上款皆以「弟」或「仁弟」相呼。白石子齐良迟一九六一年尚有梅花扇面相赠,称以「仁兄大人」,可见罗氏在白石老人身后与齐家仍有往来。

5


本幅刊于多种有关齐白石之画集及研究专著


非闇笔下工笔花鸟,与古为徒,袭宋人高雅意趣,雕青嵌绿,极得富贵野逸意。本幅以宋画边角式构图处理,写春桃一株,自左角斜伸而上,枝干细而带韧,嫩叶娇翠,桃花满结,或绽放,或含苞,春意浓浓;翠鸟一双,分立枝头,玲珑小巧,嘴爪翅尾,皆传神活现。桃花处理尤见用心,不事艳丽,仅淡设色层层薄敷,以白粉两种为之,花瓣以铅粉、淡红反复渲染,增其鲜明活脱之效,复以蛤粉细钩花蕊,用笔细而含劲,花药点点可见,立体感自生,亟得清淡雅逸之致。如斯安排,令羽色鲜丽之蓝翠跃然纸上,凝聚观者目光,布局益显主次分明。写毕,甚感惬意,赠友贺岁,复书瘦金体宋曾季狸〈桃花〉七絶,并添双蜂,翔舞花间,翠鸟探首凝视,自生呼应,一派生趣盎然,似不经意,实经营巧妙,堪称画家盛年笔下之典范。

6


2758 于非闇 桃红翠羽


设色纸本 镜框 一九四四年作

94 x 34 公分

估价:1,500,000-2,000,000港币

7



特写


牡丹者,花中之王,喻富贵,入画多配浓艳色调,于非闇精擅此道,却别出心裁,改以水墨为之。本幅截取墨牡丹一簇,属宋画典型折枝花卉布局,花冠硕大如球,千瓣重叠,灿然恣放,叶块密拥,环护其下。全画以双钩法出之,出落细致精炼,有条不紊,似刻意逞钩勒之功,以显花叶阴阳凹凸、软硬厚薄,盖画家埋首钻研笔墨技巧多年,得「骨法用笔」,笔下线条或刚劲,或柔韧,皆流畅灵活,逼真传神。画中以水墨为主调,叶块淡墨层层渲染,花则留白,仅瓣上薄敷白粉、淡黄,以加强立体感,得富丽之致却不沦凡俗,益显雅淡妩媚。写毕,复配双蜂,遂见静中寓动,顿添生机,亦得「富贵加封」之吉兆。题跋中,自谓书画「一无所成」,无乃谦辞,实早得金针法度矣!

8


2735 于非闇 富贵加封


设色纸本 镜框

31.7 x 45.3 公分

估价:550,000-700,000 港币

本幅写于一九四五年夏,即胜利前夕。非闇精谙诸般玩艺,养鸟亦其精通者。从画中题跋所示,于氏曾赠铁翅胡伯劳鸟予大千,后得「一白色者」,乃罕见品种,睹新物而忆故人,遂成此图以寄意,更谓「不可不使大千知我翫好犹昔也」,期盼之情,溢于言表!笔下伯劳金背白肚,俏立枝头,状物传神,亟得自然生趣,背置海棠一棵,橘红硕果,累累满枝,状若樱桃,在绿荫中娇艳欲滴,与所钤「雕青嵌绿」印相呼应。全画写来细致,用笔细劲灵巧,尤得原物质感,设色清新雅丽,气度雍容,仍是一派大家风范。

于非闇与张大千订交于三十年代初之北平,往来切磋,互有裨益。大千名扬北地,于氏有宣扬之功,非闇转研工笔,不无大千提点之助。旧京沦陷,大千避兵南下,终八年抗战,未尝踏足旧地。睽违八载,两人常藉书画互递寄怀,本幅即其一。

9


2887  于非闇    海棠伯劳


设色纸本  立轴  一九四五年作

96 x 34 公分

估价:1,200,000-1,800,000 港币

来源:香港苏富比,二○○四年十一月,中国书画拍卖,编号643

10


非闇笔下与自然界中之伯劳


于非闇研习宋徽宗书画,得其貌,摄其神,得富贵堂皇气派,又无遗其幽雅淡逸一路。如喻君子之琅玕入画,他谓「宣和写竹,一色焦墨,丛密处,又露白线」,本幅写来,即取此法,幼竹成丛,瘦枝亭立,似临风晃动,枝梢栖禽,身躯盈巧,恰与细干相衬,配以净墨淡彩,更见一派飘逸。

本幅原藏者为东南亚华侨,乃区内著名实业家,业务遍及中外,范围广涉房地产、贸易、投资等,积资丰厚,享誉国际。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间,因生意之缘,遍游各地,且性忱艺术,入藏不少瓷器及书画,其鉴赏品味及识见,至今仍为业界所重。庋藏逾三十载,从未曝光,至今方首度公开。

11


2875 于非闇 墨竹小鸟


设色纸本 立轴 一九四七年作

81.8 x 40.7 公分

估价:300,000-400,000 港币

来源:东南亚私人收藏二十世纪书画

12


2751 于非闇 白荷蜻蜓


设色纸本 立轴 一九四○年作

99.2 x 33.7公分

估价:550,000-700,000 港币

展览:香港展览中心,〈中国书画文房印石展览〉,香港博雅艺术公司及深圳博雅艺术公司合办,一九八五年七月廿八至八月三日香港,集古斋,〈集古斋三十周年纪念书画展之二.春节书画展〉,一九八八年一月廿二至三十日香港,大会堂高座展览馆,〈百年百家皕画展〉,翰墨轩主办,一九九二年四月廿八日至五月一日

著录:〈中国书画文房印石展览〉目录(香港,博雅艺术公司,一九八五年七月),图版8〈集古斋三十周年纪念书画展之二.春节书画展〉目录(香港,集古斋,一九八八年),图版7〈名家翰墨〉第七期,名家画荷专号(香港,翰墨轩,一九九○年八月),页36〈名家翰墨〉第十八期,于非闇特集(香港,翰墨轩,一九九一年七月),页31〈名家翰墨〉第廿七期(香港,翰墨轩,一九九二年四月),页9

(图片来源苏富比亚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