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悲鸿书画作品上拍香港苏富比秋拍

 youxianlaozhe 2019-09-17

黄曼士与兄黄孟圭乃徐悲鸿艺术知音,识于微时,悉力扶助其艺事,对他在南洋广受推崇尤起关键作用。悲鸿引二人为「生平第一知己」,拜为「大哥、二哥」,情谊之笃,自不待言。

1


徐悲鸿与黄曼士


黄曼士(1890-1963),福建南安人,出身名门。一九二三年下南洋,时烟草业发展蓬勃,他任南洋烟草公司新加坡分行总经理,因而致富。他好搜藏,集古今扇画数百,有「百扇斋」之号。兄黄孟圭于二十年代与留法之悲鸿结识,酷赏其艺,引为莫逆,以徐氏之官费资助不时被中断,遂托付在星洲之二弟曼士相助,此亦悲鸿赴南洋之源起。

7


自此至四十年代,悲鸿多次往返星洲,皆寓黄曼士于芽笼35 巷之「江夏堂」中。观摩「百扇斋」收藏外,亦得以潜心作画,画马之作尤伙,遂得「万马奔腾江夏堂」之誉,令星洲成为国外集悲鸿作品最丰之地。

 

2


黄氏为人胸襟豪迈,疏财仗义,悉心照料徐氏生活食宿、提供画具外,亦以其政商、文化界广阔人脉,为悲鸿热心引介南洋侨领造像,赚取润笔,遂令其声誉更隆。两人友谊终身不渝,当悲鸿欲赴海外时,黄氏即慨助旅费;当悲鸿为抗战办展募款时,黄氏即担任重要赞助人;当兵临城下,将沦陷之时,亦赖黄氏将大批重要藏品匿藏秘密古井保存;当悲鸿骤然逝世,黄氏举办〈徐悲鸿遗作展〉于星洲,以资纪念。为报知音,悲鸿赠黄氏昆仲作品精且伙,数量逾百

3


〈徐悲鸿遗作展览〉图录


本辑源自黄曼士旧藏,上具其藏印,部份乃悲鸿亲携往星洲转赠,部份乃于当地写赠,其中包括一九五四年黄氏举办之〈徐悲鸿遗作展览〉之展品,俱属画家精心所出,题材多样,精绝之甚,堪作各题材之代表者,见证徐黄三十寒暑之深厚情谊。 

一九三四年冬月,黄曼士携妻往游南京,在徐悲鸿家中小住。在其作陪下,游览玄武湖等名胜。〈郊原三骏〉即写于此时,或为旅途中写赠。

4


徐悲鸿 郊原三骏设色纸本 镜框 一九三四年作


110 x 107.5 公分

估价: 7,500,000-10,000,000港币

5


〈郊原三骏〉一直悬于黄曼士「江夏堂」之厅堂,原为立轴,现已重裱为镜片了


展览:

新加坡,维多利亚纪念堂,〈徐悲鸿遗作展览〉,一九五四年二月十九至廿一日

著录:

〈徐悲鸿遗作集〉(新加坡,中华美术研究会、南洋美专暨南洋学会,一九五四年),图版7

画幅长阔近四尺,呈方型,属画家写马作品中尺幅偏大者。从传世相类型式作品观之,如一九四Ο年〈双马图〉赠星洲藏家陈之初,如一九四一年四月〈饮马图〉赠槟城收藏家骆清泉,皆出诸相类尺幅,而受赠者俱为悲鸿艺术生涯中举足轻重之知己藏家兼赞助人,交谊俱非泛泛,意义之重可见。 从画面构图视之,皆非常见背景简约之奔马或立马,如陈之初本,左右黑白双驹并排,各显其姿;如骆清泉本,以红叶配饮马三匹,皆悉心为之,构图鲜见。见诸本幅,画家写时未取笔下擅长傲骨嶙嶙之战驹,或气势磅礡之奔腾神骏,改以状写草原三骏,前景母子相靠依偎,一轻舔额角,一昂首闭目,舐犊情深,温馨满溢;后方不远处,见另匹黑马低首啃草,无乃草原上放牧之日常。画面设色淡雅,多以湿笔为之,线条轻柔,马匹鬃毛尤显顺逸,似在缓缓凉风轻抚下飘动,画面一派悠然闲适,足见画家经营用心处。

一九三五年底,画家从南京启程赴桂,居停南宁、桂林等地,举办展览,与艺术界会面,获当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他被当地秀丽风光深深吸引,其〈南游杂感〉中即有对各胜景如桄榔树、阳朔等详细描述,更有「山光荡漾,明媚如画,真乃仙境也」之慨叹。此情此景,为其笔下提供了不少创作元素及新鲜题材。本幅〈放牧〉所绘即应为此行所见之景物。

6


徐悲鸿 放牧设色纸本 镜框 一九三七年作


130.6 x 77 公分

估价: 5,000,000-7,000,000港币

展览:新加坡,维多利亚纪念堂,〈徐悲鸿遗作展览〉,一九五四年二月十九至廿一日 著录:〈徐悲鸿遗作集〉(新加坡,中华美术研究会、南洋美专暨南洋学会,一九五四年),图版8〈徐悲鸿画集〉(台北,中华书画出版社,一九七五年一月一日),页108〈徐悲鸿彩墨画选〉(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六月),图版41

本幅写于一九三七年夏,正画家离桂返宁之时。若参照一九三六年所作〈榕树双牛〉,两者尺幅、构图甚类,可知源出自此。该幅上题「丙子夏日游桂所见」,盖是年夏悲鸿复游桂地,画中巨榕,或为位于阳朔月亮山景区之老榕树。该树逾千岁,树围七米,高逾十七米,枝繁叶茂,绿荫蔽日,覆盖数亩,极为壮观。此异木奇观为当地旅游胜景,亦不少古今文人画家好吟写之对象,悲鸿见之,或深受启发,灵感顿生,遂引入画。他对此画题甚为惬意,遂复写本幅,并携至星洲赠好友黄曼士,分享此行游历所得之佳构。

7


一九三六年所作〈榕树双牛〉


其笔下早有牧牛僮子题材,多以特写出之,偏重人物及牛隻之刻划描写。本幅明显将焦点置于几近占据全画面之参天巨树,粗干虬枝,树影婆娑下,僮子背靠盘根虬枝,乘凉吹笛,牛隻饱餐后一旁卧地休息,画面一片恬淡闲适,或亦画家在桂时心情之反映。在四尺整幅的画面上,僮子仅高逾寸,与巨树比例差异悬殊,益显古木气势恢宏,大自然不朽之生命力,洋溢满纸。

南洋气候长年炎热潮湿,所植花草品种,与国内常见者迥异,且黄曼士嗜盆景异卉,满植「江夏堂」园中,悲鸿南下时每每见之,不时纳入画中,为笔下提供新鲜题材。一九四○年末,徐悲鸿自印度归星洲,写本幅〈修篁十丈〉,虽非奇花异卉,惟乃源于好友黄曼士于市肆所得之「异人种竹奇术」,授予悲鸿,遂得修篁顷刻长成,高十丈,叶成荫,故赠画报之。

8


徐悲鸿 修篁十丈


水墨纸本 镜框 一九四○年作

111 x 54.5公分

估价:1,500,000-2,000,000港币

本幅以墨竹出之,取其乃清品,有君子之喻,风韵超然。画中以「十丈修篁」为题,粗壮挺拔,坚若精钢,跨越画面上下,顶天立地,得正气凛然之势。悲鸿西画根底深厚,写琅玕时着重渲染,明暗效果益显,虽未着色,却呈立体感,逼真自然。纵使此题材常现笔下,惟本幅却源于与好友不寻常之经历,足堪以图作记矣。

9


徐悲鴻 匹馬長嘶圖水墨紙本 鏡框 一九三七年作


109 x 62 公分

估价:700,000-900,000港币

10


邝吉堂(1879-1960),广东台山人,香江实业殷商。早年于澳州经营珍珠贸易,二十年代回港,一九三三年创办中光织布厂,制品远销南洋,其业务根基深厚,沦陷时属少数仍能持续营运之织造厂。邝氏具社会名望,历任华商织造总会董事、织布厂商同业公会理事、五邑工商总会永远名誉会长,与巨商嘉道理家族亦往来密切。公务之余嗜艺,尤好书画、瓷器、玉石,汲汲搜求于市肆,常不吝重金以搜购精品,故上门放售之市贾不绝,藏品不少源自香江藏家许友梅收藏。邝氏宝爱庋藏,从未割让,殁后,藏品传付儿辈,八十年代末随后人携赴美国,多年一直珍之箧内,今方首度释出。

 

11


徐悲鸿 日暮倚修竹


设色纸本 立轴 一九三八年作

许友梅署签  简经纶、罗落花题跋于裱边

109.7 x 42.6 公分

估价:3,000,000-5,000,000港币

简琴斋「千石楼」原藏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中,悲鸿携作品及历年所藏金石书画逾千件,避兵香港,于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举行「中国现代名人画展」,至翌年一月四日方转赴星洲。逗留香江期间,访友晤旧,金石家简琴斋即在其中。简氏早年在沪任国民政府参事,后弃政从文,肆志于书法篆刻,一九三七年冬移居香江利园山,辟「袖海堂」,与流寓香江之艺文人士,时相往还。简氏与徐悲鸿同列康南海门墙,份属旧交,虽艺术风格不同,仍相知相重,徐氏尤推崇琴斋书法印艺,不少用印即倩其奏刀,往来书信,亦屡见索书之举。是年十二月三日中午,徐悲鸿与简氏在铜锣湾利园宴请南来文化界人士,按本幅署「廿七年晚秋」,并写于「袖海堂」,应属是时所出。简氏长跋题曰「为内子所写」,即妻洪舜英,她早岁入同盟会,任胡汉民秘书,尝于香江办〈女界星期录〉周报,乃推动中国女权运动先驱,徐氏以画馈赠,实具惺惺相惜之意。

12


许友梅「梅轩」、邝吉堂先后递藏


按画上具许友梅署签之纪年及裱边罗落花题跋,可知本幅于一九四一年春已自「千石楼」转归「梅轩」,或因此挖掉上款,故款识处见修补痕迹,惟当年装裱以至裱边三跋,仍保存无缺,诚属天佑之幸!

许氏,广东澄海人。毕业于师范学校,即于乡中办学。后来港创业,经营南北各港业务及航业。历任潮州八邑商会副会长及会董理事,任内值抗战军兴,以迄胜利初期,维持会务仍不遗余力。工吟咏,酷嗜书画,其「梅轩」藏画以岭南作品见着,尝于思豪酒店展出书画计二百余件,藏画多具罗氏题跋。简、许二人未悉何时订交,按一九四一年初,中国文化协会办「东江赈书画出品展览」时,两人同为筹备委员,本幅易手或出于此时。日后,转归邝吉堂收藏,或出自许、邝二人同为商界之背景。本幅辗转三代流传,皆归香江藏家,如此因缘,殊堪难得。

13


〈日暮倚修竹〉


徐悲鸿的人物画大多取材自历史故实,如著名的〈九方皋〉,〈田横五百士〉,又或源自现实生活中的〈巴人汲水〉、〈放下你的鞭子〉等。另一创作泉源则得自文学作品,如〈楚辞〉及唐诗宋词等。若以衍生自文学作品的仕女画,则以晏小山词〈落花人独立〉和杜陵〈佳人〉诗句〈日暮倚修竹〉屡见其笔下,尤以〈日暮〉一题恐怕是悲鸿重写次数最多者。按他在一九四四年时所题曰「第廿二次写少陵诗意」,虽未知有否再写,数量已属惊人。

14


悲鸿笔下的古典仕女多坚强刚毅之辈,与传统中纤弱之闺秀大相径庭,但在取材自唐人诗意的仕女画中,又是另番情态。他具坚实的写生素描基础,在绘画动物、花卉或现实生活选材中,多取写实手法。但用于此类仕女画中,却近传统渊源。本幅写幽篁丛中,仕女形单只影,仅与琅玕为伴,凝目远方,正日暮时份,怀人思盼之况,造型古典,一派袅娜委婉,尤切少陵诗意,富浪漫的抒情色彩。本幅未注明乃第几次动笔,按上述表列作品的创作时序,可知与〈廿七年秋本〉属同期所出,以本幅署「晚秋」,似属较后者,乃此稿之早期版本。


15


一九三八年〈廿七年秋本〉,赠好友郑子展


可参见〈徐悲鸿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书画集:郑健庐、子展昆仲藏品〉(香港,YingMan Co. Ltd.,一九九五年),页85本幅与〈廿七年秋本〉构图相若,仕女神态如出一辙,惟本幅缎裙衣褶之线条更分明,丛竹之态亦趋纤柔,全幅更臻细致,可见画家虽同写一稿,细节却斟酌再三。日后再写「少陵诗意」,仍以此构图为基础,添补变易,四三年始,则琅玕愈趋刚直,仕女或立或坐,开脸亦一改纤靡,更贴近现代妇女的面容神态,流露坚毅之色,雅逸清丽如本幅者,不复见矣!

(图片来源苏富比亚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