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今世游 2019-09-18

隶书章法(二), 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二)唐代隶书

1 、唐代隶书简说。

当隶书发展到东汉的末年,由于过分讲求点画的规矩严谨和八分舒展的装饰特点,结字亦板滞森严,缺少变化,这表明隶书发展己走到了末路。这种现象在《熹平石经》、《白石神君碑》等碑刻中己非常明显。

(东汉)《熹平石经》三部

《春秋残石》: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春秋残石》正面(局部)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春秋残石》背面(局部)

《尚书残石》: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尚书残石》(局部)

《易经残石》: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易经残石》正面(局部)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易经残石》背面(局部)

(东汉)《白石神君碑》: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白石神君碑》拓片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白石神君碑》(局部一)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白石神君碑》(局部二)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白石神君碑》(局部三)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白石神君碑》(局部四)

《白石神君碑》碑阴: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白石神君碑》碑阴:(局部一)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白石神君碑》碑阴:(局部二)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白石神君碑》碑阴:(局部三)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白石神君碑》碑阴:(局部四)

到此为止,隶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一种更为简便的新兴书体--楷书的冲击,并逐渐被楷书所替代,隶书的衰落也就势在必行了。楷书取代隶书,就象当初隶书取代篆书一样,是书体演变规律,书法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魏晋时期,以新兴的楷、行、草书为主要代表,而隶书只不过是汉末的流风余绪而已。这一时期主要的隶书作品有:苻秦《广武将军碑》,传为魏钟繇的隶书《上尊号奏》,魏黄初元年所刻的《受禅表碑》,西晋的《好太王碑》,传为粱鹄所书的《 孔羡碑 》,三国青龙三年刻的《范式碑》、《曹真残碑》等。

下面请欣赏魏晋时期的隶书代表作品。

苻秦《广武将军碑》,也称《广武将军口产碑并阴侧》、《立界山祠碑并阴侧》, 刻于前秦建元四年(368年), 苻秦其实就是十六国里面的前秦(351年-394年)因为建立者姓苻,所以也习惯叫苻秦。

《广武将军碑》文字线条细劲,结体宽博,整体宕逸,朴拙奇态,含隶含篆亦含楷。

苻秦《广武将军碑》: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广武将军碑》拓片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广武将军碑》碑额书“立界山石词”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广武将军碑》(局部一)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广武将军碑》(局部二)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广武将军碑》(局部三)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广武将军碑》(局部四)

钟繇隶书《上尊号奏》,又称《百官劝进表》、《劝进碑》、《上尊号奏》,全名为《魏公卿将军上尊号奏》。

《上尊号奏》: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魏《魏公卿将军上尊号奏》拓片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魏《魏公卿将军上尊号奏》拓片局部放大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魏《魏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局部一)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魏《魏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局部二)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魏《魏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局部三)

魏黄初元年所刻的《受禅表碑》,此碑无书者姓名,唐刘禹锡说是王朗撰文,梁鹄书丹,钟繇镌刻,世谓之“三绝”。

魏《受禅表碑》: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魏《受禅表碑》拓片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魏《受禅表碑》(局部一)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魏《受禅表碑》(局部二)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魏《受禅表碑》(局部三)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魏《受禅表碑》(局部四)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魏《受禅表碑》(局部五)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魏《受禅表碑》(局部六)

西晋的《好太王碑》,全称《高句丽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碑》。

《好太王碑》: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好太王碑》(局部一)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好太王碑》(局部二)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好太王碑》(局部三)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好太王碑》(局部四)

《孔羡碑》,又称《魏鲁孔子庙碑》、《孔羡修孔庙碑》,传为粱鹄所书。

《 孔羡碑 》: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 孔羡碑 》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 孔羡碑 》拓片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 孔羡碑 》碑帖(局部一)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 孔羡碑 》碑帖(局部二)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 孔羡碑 》碑帖(局部三)

三国青龙三年刻的《范式碑》,全称《汉庐江太守范式碑》。

《范式碑》: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范式碑》拓片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范式碑》》碑帖(局部一)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范式碑》》碑帖(局部二)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范式碑》》碑帖(局部三)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范式碑》》碑帖(局部四)

魏《曹真残碑》,又称《上军大将军曹真残碑》,全称《魏镇西将军上军大将军曹真残碑并阴》。

《曹真残碑》: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魏《曹真残碑》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魏《曹真残碑》碑阳(局部一)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魏《曹真残碑》碑阳(局部二)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魏《曹真残碑》碑阴(局部一)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魏《曹真残碑》碑阴(局部二)

这些隶书碑刻方棱扁平的笔道,矫揉造作的波碟,千篇一律的结体,己无法再现汉隶淳古厚重的风韵。但它们的意义在于,为隶书向楷书过渡作了铺垫,开了唐人隶书楷书化的先河。从南北朝至隋,己是楷、行、草书发展的触盛时期,隶书有时作为统治阶级的庙堂文学,或是复古、尊古者的崇尚,虽然还不时出现在碑石上,但己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在隶书发展史上,从东汉末年到清代初年,相比较而言,真正把隶书发扬光大,既继承汉隶古风,又具有时代风貌的还是唐代隶书。

唐代的隶书虽然不能与汉隶同日而语,虽然没有象楷书、行书、草书那样成为唐代书法的最强音,但却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唐代的隶书家有李隆基、韩择木、梁升卿、史维则、蔡有邻、殷仲容、李潮、白义晊、归登等。楷书有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雪稷),隶书亦有四大家(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维则)。唐玄宗李隆基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人物,他的隶书作品有立于西安碑林入口处碑亭之中,作为西安碑林象征的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石台孝经》和刻于东岳泰山之上的《纪泰山铭》。

《石台孝经》碑文乃文帝孔子所撰的《孝经》,唐玄宗以隶书抄写,因碑下有三层石台阶,故称《石台孝经》。

《石台孝经》: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石台孝经》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石台孝经》拓片

《石台孝经》一: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石台孝经》一(局部1)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石台孝经》一(局部2)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石台孝经》一(局部3)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石台孝经》一(局部4)

《石台孝经》二: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石台孝经》二(局部1)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石台孝经》二(局部2)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石台孝经》二(局部3)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石台孝经》二(局部4)

《石台孝经》三: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石台孝经》三(局部1)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石台孝经》三(局部2)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石台孝经》三(局部3)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石台孝经》三(局部4)

《石台孝经》四: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石台孝经》四(局部1)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石台孝经》四(局部2)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石台孝经》四(局部3)

《纪泰山铭》,又称《东岳封禅碑》、《泰山唐摩崖》。

《纪泰山铭》: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纪泰山铭》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纪泰山铭》(局部一)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纪泰山铭》(局部二)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纪泰山铭》(局部三)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纪泰山铭》(局部四)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纪泰山铭》(局部五)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纪泰山铭》(局部六)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纪泰山铭》(局部七)

唐玄宗的隶书最具楷书化,用笔、结字缺乏变化,相同的笔画写法雷同,几乎可以重叠,严谨规矩有余,活泼变化不足。韩择木为韩愈的叔父,以善隶书名重当时。作品有《祭西岳神告文碑》(现存西安碑林),用笔结字方整规矩,有汉隶余风。

史维则的隶书有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大智禅师碑》,朴厚沉稳,稍显肥美。

《大智禅师碑》,也称《义福禅师碑》。

《大智禅师碑》: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大智禅师碑》碑阳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大智禅师碑》碑阴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大智禅师碑》放大(局部一)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大智禅师碑》放大(局部二)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大智禅师碑》放大(局部三)

唐代隶书家中真正写出个性,有汉隶风韵的当推梁升卿。梁升卿为唐开元间人,历任奉天尉、广州都尉等,以善写隶书著称。时人称其隶书“体甚古”,即有汉隶之风,笔势“如惊波往来,巨石前却”,作品有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御史台精舍碑》。此碑不大,亦立于不显眼的角落,但识者却可一眼看出其不同凡碑。骨力清劲,体势从容,虽有界格,却能长短相宜,自然天成,全篇风格匀整统一。

唐《御史台精舍碑》: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御史台精舍碑》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御史台精舍碑》碑阳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御史台精舍碑》碑阴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御史台精舍碑》碑阳(局部一)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御史台精舍碑》碑阳(局部二)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御史台精舍碑》碑阴(局部一)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御史台精舍碑》(局部放大)

汉代人写隶书由篆法入,讲中锋用笔,藏锋含蓄,虽波磔外显,却中和朴厚,高古雅逸。唐代人写隶书,渐失古法,受时风影响,以楷法入隶,用笔过于方劲,气象过于外显,规整有余,含朴不足,所以不足为法。唐代以后,隶书每况逾下,历代虽有能隶书者,如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顺、明代的文徵明等,他们虽然都是书法史上有名的行草大家,但隶书却写得不如人意,与汉隶不可比肩。只有到了书道中兴的清代,古老的隶书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恢复了汉代的气象,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给后人树立了汉代以后隶书变法真正的典范。

2 、唐代隶书的章法。

唐代隶书在书法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主要意义在于承前启后,将秦汉隶书这一特殊的书体继承下来。但从书法艺术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来看,唐代隶书确实不能和秦汉的古隶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唐代隶书和秦汉隶书的最大不同在于取法各异,取势不同。秦汉隶书以先秦古朴厚拙的篆书为基础,字体造型,风格韵味,甚至用笔、结构、章法等,都接近于篆书,完全是以篆书来写隶书;唐代人的隶书则过于刻板,是以楷书的笔法、结体和章法去写隶书,所以比东汉后期的隶书还要平直规矩,毫无生气可言。

唐代隶书的章法完全以东汉隶书的章法为模范,一字一格,有的有明显的格线,如《御史台精舍碑》,大多数则无线格,以静为美,平直端严,过于刻板。只有到了清代篆隶中兴,名家众多,风格多样,才使隶书真正出了新意。

(三)清代流派隶书

1 、清代隶书简说。

清代历时268年,是书道中兴的一代。它虽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但正由于此,它才有条件继承和发展历代书法艺术的成就,加之有外来文化的影响,使清代的文化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清代书法以乾窿年为界可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称为“帖学期”,宗董其昌和赵孟顺,受帝王好尚左右,以圆转流美为能事;后期称为“碑学期”,宗汉唐和北碑,以古拙朴厚为风尚,所谓“篆隶中兴”指的就是这一时期。

自乾隆 、 嘉庆以来,金石文字学、考古学兴起,学者书家大多瞩目于出土日增的两周金文、秦汉石刻、六朝墓志、唐人碑版等。隶书的兴盛自然和这些分不开。此时的书法家正苦于被“馆阁体”所束缚,创新无出路,借着文字、考古的兴盛,他们弃帖而尊碑,上溯溯周、秦、汉、唐及北魏,尊崇传统,取道高古,给沉寂的书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清代的隶书是继汉代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直逼汉人”,使中绝了近 1500 多年的汉隶法度得以恢复。清代隶书在书法史上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既继承了汉隶的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特点,开创了流派隶书。

清代最早取法汉碑,以隶书名世的书法家是郑簠,郑簠的隶书取法汉代《曹全碑》及《史晨碑》,又参以行草,写法活变,笔势灵动,秀逸流美,别具一格,饮誉清初书坛。

郑簠隶书中堂: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郑簠之后以隶书著称的书法家很多,且别具风貌,各领风骚。如金农以吴碑入隶,邓石如以篆法入隶,伊秉绶以颜体入隶,赵之谦以北碑入隶,吴昌硕以石鼓入隶等,各有千秋,卓然独立。除此以外,清代的隶书家还有何绍基、桂馥、高凤翰、郑板桥、陈鸿寿、杨岘、万经、俞樾、陈允升、梁同书等,举不胜举。在所有这些隶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颜底隶面”的伊秉绶和集汉碑大成的何绍基。

伊秉绶,清代书法家,乾隆五十四年进士。伊秉绶出身于书香之门,曾从刘墉学习书法,又与王文治、桂馥、黄易等书法家相友善。他工书画,善治印,诗亦工。其书法独尊秦汉,以隶书著称,取法《衡方碑》,参之以《夏承碑》、《华山碑》及《张迁碑》、《礼器碑》、《郙阁颂》等,集汉隶之大成。又以颜体写隶书,遂形成自家风格,其隶书取法高古,个性鲜明,不强调笔画的波碟和隶书的“蚕头碟尾”,点画平直均匀而具变化,字体方严整肃,规正而不刻板,凝重而有韵致,方中有圆,寓巧于拙。善写隶书大字,而且字愈大愈佳,高古博大,气势雄阔。伊秉缓的隶书个性强烈,书风独特,富有大胆的创造精神,历来评价较高。

伊秉绶隶书中堂: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伊秉绶隶书中堂

伊秉绶能把隶书写活,全得力于他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功底,形成“颜底隶面”的风貌,古朴厚拙,浑圆古雅。伊秉绶又以隶书和颜楷入行草,苍郁古劲,老辣险绝,开了一代新书风。

何绍基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博学多才,精通文字学,长于金石考据、图画、篆刻、律算等。尤工书法,为晚清书坛最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有人评其书法为“清代第一”。何绍基天姿聪颖,又勤于临池,所以在书法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精通诸体,变化生新,楷书早年学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和李岂的《麓山寺碑》。行书学颜真卿的《争座位帖》及《裴将军诗》。中年以后研习北碑,得 《张玄墓志》 之神。晚年上溯秦汉,汉碑上用功尤深。《张迁碑》和《礼器碑》他临习过百遍,《衡方碑》 、《史晨碑》等亦临过不下数十本,集汉碑之大成,有《何绍基临汉碑十种》行世。

何绍基隶书《临张迁碑》册页: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何绍基隶书《临张迁碑》册页

何绍基把篆隶在金文和《曹全碑》高古淳厚的韵味注入到行草书之中,“融将金石到笔尖”,随心变化,和谐自然,意态超群,妙绝古今。可以说何绍基是清代开宗立派的重要书家,篆、隶、行、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果说邓石如、伊秉绶开了清代碑学之先声,那么真正把碑学推向最高峰的乃是何绍基。

3 、清代隶书的章法。

隶书自秦汉以下,一直在走下坡路,很不景气,这一方面是书法史发展的必然,新的实用的书体总是要逐渐取代旧的书体,隶书作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又是章草书、楷书及行书的母体书,其在书法史上的意义是极为重要的。

只有到了书道中兴的清代,才使隶书出了新意,才真正继承了秦汉隶书的优秀传统,并发扬光大,为我们今天的隶书创作开拓了新的思路。加上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大都市的出现,以及人们对书法艺术作品的实用和欣赏价值新的认识,隶书书这一古老的书体也焕发了新意,出现在书法作品新的章法格式中,如隶书中堂、对联、扇面、横卷等。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变化。清代人作隶书,大多以柔软的羊毫来写,显示出其深厚的基本功,既继承了秦汉隶书的古朴自然之美,又自出新意,杂揉诸家,把隶书完全写活了。从整体章法上来分析,有的平直端严,有的左分右展,有的外拓,有的内敛,有的以纵长取势,有的以宽扁见长,有的疏朗,有的密集,即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为后人明确树立了篆、隶书章法的典范。

赵之谦隶楷书扇面: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赵之谦隶楷书扇面

吴昌硕隶书对联:

隶书章法(二),唐、清代的隶书章法特点及发展演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