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成瑜 王凯悦 ![]() ![]() 走进位于震泽镇新乐村的苏震桃果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莲池。处暑已过,莲花谢矣,独留宽大的莲叶铺满池塘,绿油油的一片给果园充当“门脸”。负责人周根法虽然经营着果园,但却特别喜欢在园子里种上点别的作物,莲是其一,此外还有毛豆、辣椒、金橘、菊花等,或赏或食全凭喜好,为果园带来了别样的生机景象。 黄桃坚持生态种植 今年54岁的周根法是盛泽人,经营果园前做苗木生意。前些年,由于苗木行业行情下滑,周根法便有了转行的念头,当时本地一些果园开始引种黄桃,效益、品质都不错,他就看准了其中的商机,决定种植黄桃。 彼时本地黄桃种植业尚未成熟,苗种、技术都无处可得,周根法只能四处咨询求助。在一个苗木合作商的介绍下,他联系上了上海农科院的一名专家,聘其为顾问,并从研究院里购得了锦绣、锦花两个优质黄桃品种的种苗,以及春晓、塔桥、王母等水蜜桃、蟠桃种苗。 有了技术支持和优质种苗,2010年,周根法便就近在震泽新乐村租下 50 多亩地,开启了新的事业征程。“由于当时的技术都是学上海的,所以我们很早就把绿色种植、生态种植的理念融入了生产。”周根法说,当大多数果园还在使用化肥施肥的时候,他就开始采用“鸡粪+有机肥”的方式,为果树提供养料,农药也只喷洒低毒的生物农药,并且通过套袋种植防止虫害侵袭,既生态环保,又提高了果实品质。 “第三年结果的时候,我们的桃子不仅卖相好,味道口感也比市面上的出色,销路很好。”周根法自豪地说。 翠冠梨坚持人工授粉 黄桃的成功让周根法尝到了甜头,他寻思着要扩大果园规模,并引种些别的水果品种。2013年,在朋友的帮助下,周根法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合作社中获得了 300 棵10年树龄的翠冠梨树,并在附近的盛泽镇沈家村租下40亩地,扩种黄桃的同时种植翠冠梨。 “这些翠冠梨树都是老树,种植起来比较方便,隔年就能结果,但要提高果实质量还是要下点功夫的。”周根法说,翠冠梨引种过来后,他便将黄桃的生态种植模式套用了上去,并且经过专家指导,将鸭梨与其混种,每每到了授粉期就人工将鸭梨花粉点到翠冠梨上,提升坐果率和果实质量。 人工授粉可不是件省力的事,要先采集花粉,然后拿毛笔将花粉一点一点涂到花蕊上。周根法回忆,300多棵果树长出来的花朵不计其数,因为时间紧,他得叫上四五名工人没日没夜地忙活上一个礼拜,才能基本完成授粉工作,对眼力和耐力是个巨大的考验。 好品质吸引回头客 来到苏震桃果园的梨树林里,一人高的果树上稀稀疏疏挂着套有黄色纸袋的翠冠梨。周根法说,翠冠梨一般在每年的7月中下旬开始上市,8月中旬采摘就已接近尾声。 采下一只翠冠梨,拿开袋子后梨的表皮光滑细腻,这是套袋种植的功劳。用刨子刨去果皮,翠冠梨就露出了白皙的果肉,一口咬下去,肉脆汁多、鲜甜可口。在今年8月初举行的吴江特色优质地产农产品“翠冠梨专场”评比活动中,苏震桃果园正是凭借自产的高品质翠冠梨,在形状、大小、色泽、整齐度、肉质、汁液、风味等方面力压群雄,以总分89.56的高分摘得金奖。 “我们的翠冠梨糖度可以达到 14 度,风味特别好。”周根法介绍,这几年,自家的翠冠梨也逐渐打出了名气,年年有不少回头客光顾,尤以苏州、上海的居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