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休假图鉴:古人也过黄金周!

 枫旗Marketing 2019-09-18

      关于休假这个话题,学生党有寒暑假,上班族有法定节假日,中国古代是不是也有“单双休”呢☀️?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古代人是如何休假的?

      看来“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的这个道理,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清楚明了,所以咱们老祖宗在汉朝就开始有了休假制度。

      据《汉律》记载,“官员每过五日休一沐”,意思就是上班族工作四天之后就可以休假一天,然后沐浴休息或是探亲访友。

      除了正常的周末休假外,汉代还规定了节假日,上班族还可以在冬至、夏至、春节休假。

      不过难以接受的是,汉代并不存在病假一说,遇到特别的事情,就要扣工资或者用周末的休息日补休,如果是长期病假,一般超过三个月,就会被皇帝炒鱿鱼了。

      和现代比起来,嗯,还是现代好!

      到了唐朝,皇帝就看开了很多,除了常规的休息日,上班族每年至少有80多天的假期。为什么这么多?因为从唐代开始,也算真正出现了意义上的小长假和黄金周。

      唐代每年会有三个“黄金周”:春节、冬至、清明,这三个节日各休7天,整整21天!

      中秋、夏至、腊日分别休3天。

      元宵节、中元节、孟兰盆节、端午节、重阳节、三伏天几乎所有节气都要休假一天,可以说是逢节必休!

      毕竟古代是君主制度,所以连皇帝生日、佛祖生日也必须在放假的范畴内。

      另外,还有子女婚事假、亲戚结婚假、拜扫假、田假、丧假......这些统统都可以休假,少则9天,多则三年。

      所以唐朝的上班族,80多天假期,就是这么来的。

      到了宋代,在唐代的假期基础之上还有所增加,全年的休假加起来多达112天,放假时间超过全年的三分之一,是假期最多的一个朝代。

      根据宋朝人庞元英所著的《文昌杂录》中记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

      也就是说除了每月三天的公休日之外,各大节日都是七天黄金周,各种小节日也是休三天,各种节气也都休一天,总共68天。

      除此之外,宋朝还有年假,从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到第二年的正月二十,共计三十天,上班族都可以带薪回家过年。

      当然,这还不止,如果皇帝心情好或者遇上喜得贵子等喜事,也会放假,又或者碰到皇帝或皇后驾崩的忌日也放,大忌15天,小忌4天。

      到了元代,皇帝担心宽松的休假制度会造成了吏政涣散,于是大幅度的减少公共假日,假期比宋朝少了将近一半。

      原来的黄金周节假日被缩减到两天或者一天,盘算起来,仅仅只有52天。

      明朝就更恐怖了,由于咱们的朱元璋是个工作狂,所以大部分传统节日全部都被取消了,上班族一个月只有1天公休日!跟元代大抵差不多也是50来天。

      而清朝也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放假制度,但也有所调整。

      所幸将元旦、冬至、元宵放在一起休,一下子痛快的放一个月的长假,然后过完元宵再来上班。

      后来到了近代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西方假期制度的影响,我国休假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从1995年开始实施完全意义上的双休日工作制,并延续至今。

      看来节假日并不是我们现代人的专属,古人也知道劳逸结合,所以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好假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