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幽州太守刘焉”六个字,隐藏了三个错误,你知道几个?

 思明居士 2019-09-18

三国演义书中第一回,从黄巾起义事发开始,诸多历史人物纷纷出场,刘备作为第一个出场的大佬,罗贯中给其安排了十分精彩的出场方式。刘备之所以出道,还得“感谢”黄巾军,因为黄巾军进犯幽州,而幽州兵力不足,因此官府发布文告招募义兵保境安民。

“幽州太守刘焉”六个字,隐藏了三个错误,你知道几个?

书中原文曰:

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当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曰:“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在这段文字中,幽州、太守、刘焉、江夏、竟陵、汉鲁恭王、校尉、邹靖等地名、官名、人物,在历史上均真实存在。

但是其中“幽州太守刘焉”的提法,却是大错特错,仔细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发现,这短短的六个字中,存在了三个错误之处:

1、“幽州太守”这个组合是错误的

东汉时期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幽州即位其中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为刺史;郡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最高长官称为郡守或太守。因此,幽州+太守的组合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幽州太守改为幽州刺史才对。

“幽州太守刘焉”六个字,隐藏了三个错误,你知道几个?

2、刘焉没有在幽州当官的经历

据《三国志》记载,刘焉的确是东汉皇族后裔,成年后先后当过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职,没有在幽州当官的经历,与之接近是冀州刺史,冀州与幽州同处北方且相邻不远。

因此,罗贯中把刘焉“安排”到幽州肯定是错误的,其背后或许有三方面因素:①刘备是幽州涿郡涿县人,要安排刘备出场,场景第必须设在幽州;②刘焉是后来刘备夺取西川时的益州牧刘璋的父亲,第一回就安排刘焉出场,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埋伏笔;③或许是罗贯中故意为之,毕竟《三国演义》来源于历史,却又不同于历史。

3、幽州刺史刘虞

虽然刘焉没有当过幽州刺史,但是同时期另一位东汉皇族后裔刘虞,却有过任职幽州刺史的经历。刘虞是东汉末著名的政治家,其任职幽州刺史期间,施政宽仁深得人心,边境的少数民族也很听话,在当时名望很高,但是后来被免官了。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刘虞被任命为甘陵国相,前去安抚灾区百姓,后来因为政绩突出而出任宗正。

公元188年初,黄巾起义余部再次发动大规模起义,北方数十州郡遭遇兵祸,北方边境也发生了叛乱。当时担任太常的刘焉给朝廷上书说“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建议汉灵帝任用皇族宗室、名流重臣担任州牧,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以便平定黄巾乱党并安抚百姓。在此背景下,在北方颇有威望的刘虞被任命为幽州牧。

“幽州太守刘焉”六个字,隐藏了三个错误,你知道几个?

但是,如果结合小说前后文及历史时间分析的话,可以发现,虽然刘虞前后两次任职幽州,但是却都不符合刘备出道这个历史时间点。

三国演义书中第一回中:

时张角贼众十五万,植兵五万,相拒于广宗,未见胜负。

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张角还活着,说明是第一次黄巾起义时期,历史上刘备也的确是在第一次黄巾起义时出道的,因为参与评判而得以进入官场,然而此时的幽州刺史已经不是刘虞了。

综上,“幽州太守刘焉”的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时间、空间、人物都发生了混乱,如果说是罗贯中把刘焉和刘虞傻傻分不清,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此书六分历史四分演义,罗贯中本人肯定是对这段时间极为熟悉的,不可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至于真相如何,今天的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

“汉风明骨”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