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的道教奇缘

 风吟楼 2019-09-18


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人,顺风顺水时以儒家规范为行事准则;一旦碰上一些不如意,便马上缩回道家的谦退、知足。这就几千年以来的中国文化精神重要的一个方面--明儒暗道。作为中国文人无可辩驳的代言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而苏东坡一辈子都与中国道教有缘。
眉山三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符号。当年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年近三十,一直为没有子嗣而发愁。他听了别人的劝说,到张仙祠进行了祭拜。

张仙又称为送子张仙,是中国神话谱系中唯一一位男性送子神祇。他的法器,是一把能打天狗的弹弓,据说有保胎护子的妙用。送子张仙崇拜在蜀地流传已久。传说张仙本名张远霄,原籍正巧就是在苏东坡的家乡眉山。也许是苏洵祭拜心诚感天动地,也许只是张仙想照顾一下这位老乡,总之苏洵家里接连生下两个傲视北宋文坛的“文曲星”--苏东坡和他的弟弟苏辙。



即便是“文曲星”,也不是生而知之。到了上学的年龄,苏轼便进私塾开始了学习生涯。他的老师名叫张易简。从这名字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这正是《易经》思想的精髓之一。《易经》被道教奉为经典,而张易简恰巧就是一名道士。


张道士看人眼光绝对不一般。在他办学授徒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两名学生青眼有加。一个是苏东坡,另一位叫陈太初。这两人后来都考中了进士,不过苏东城后来进了官场,而陈太初跟随老师的脚步,出家做了道士。当苏东坡被贬到黄州时,家乡有个道士给他捎信过来,告诉他陈太初已经去世的信息。道士还说了一些陈太初去世的细节。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陈太初到四川广汉见了个同乡官员。正巧在春节那一天,陈太初向这个官员要了一些衣物,施舍给街上的穷人。然后坐在官衙门前,平静地走了。官员命令下属杂役将陈太初的尸体抬到野外去火化。这几个杂役感觉非常的晦气,对着陈太初的尸体破口大骂。这时陈太初突然睁开了眼睛,微笑地说,“不麻烦你们了。”说完站起身来,自己走到城外的火化之地。苏东坡后来写文章怀念这位发小,声称后悔自己没有专心修习道术。


宦海风波险恶,苏东坡经历一番沉浮之后,便以道教的思想和法术应对打压,强健自己的体魄。他认为,身无病,心无忧便是美好的人生。在交流中,苏东坡发现弟弟苏辙正在修习道术,并且有一定的成就。苏辙可以运用体内的气机,发出爆雷一般的声音。苏东坡所处的年代,正是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萨守坚活动时期。萨天师那时传授人雷法,估计苏辙学习的应该也是道教中的一种雷法。苏东坡对弟弟的修行方法非常感兴趣,苏辙于是向哥哥推荐了几位有道行的道士,指导他修炼。


苏东波还对道教长生学说很感兴趣。从他自己的记载来看,苏东坡是修习道家内丹术的。北宋末,内丹术逐渐流传。苏东坡曾记下修炼心得,“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内丹中的龙和虎,是指代“元神”和“元精”的。苏东坡的修炼,应该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正是这种修炼,使得苏东坡在受到政敌打压,被发配到当时的蛮荒之地的海南岛,依旧能够得以生还的重要原因。要知道,北宋时期海南还是不毛之地。据苏东坡记载,当时他在海南,要什么没什么,只好“此心安处是吾家”了。


苏东坡终于熬到了遇赦返回中原。这时他的一个知交朋友—道士吴复古找到了他。吴复古出身于官宦之家,不过一心慕道。他曾说,“黄卷尘中非我业,白云深处是我家。”坚决出家修道。这时的吴复古已经九十七岁了。什么样的理由,能让这位道法精湛的道士非得见老朋友一面呢?果然,吴复古见到苏东坡之后不久便去世了。苏东坡听到这个消息,惘然自失。他为吴复古写下了“急人缓己,立其渴饥,道路为家,惟义是归,卒老于行,终不自非”的祭文。这个评价已经是非常高了。


不过,就在几个月之后,苏东坡也驾鹤西归。人们传说,玉皇大帝身边缺少了写文章的仙官,苏东坡是应玉皇之召,返回天庭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