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解读清朝情报机构——粘杆处

 十点历史君 2020-09-02

提起古代的情报机构,人们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东厂。在明朝时期,是情报机构的兴盛时期,皇帝为了更好地监督臣子,以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并行的情报机构,在明王朝肆意横行。即便在明朝后期,东厂等情报机构,仍绕掌控着极大的权利,这也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而到了清朝,前朝的情报机构完全被取缔,甚至一度没有设立专门的情报机构。其意很明显,清朝吸取了明朝的衰败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将帝王权力拿捏地死死的。直到康熙四十八年的时候,由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才建立了新的情报机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粘杆处”。

深度解读清朝情报机构——粘杆处

先说下粘杆处是如何产生的?

粘杆处的产生,起初与权力并无关系。说来有趣,年少时期的胤禛,好安静,不喜欢嘈杂之音。胤禛那时还是皇子,居住在多罗贝勒府中,府中多有大树。每当到了炎炎夏日,必有蝉鸣。而胤禛又有睡午觉的习惯,如此嘈杂,他根本无法入睡。便出现了这样一堆人,专门去树上捕蝉,粘杆粘杆,顾名思义,就是用木杆来粘树上的蝉,倒也生动形象。除了捕蝉,这些人也会陪着皇子扑蜻蜓,捕鱼,从事一些娱乐活动。这是粘杆处,最初的雏形。

康熙四十八年的时候,胤禛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转折点。康熙皇帝不知出于怎样的考虑,终于注意到这个儿子。将原本是多罗贝勒的胤禛提升为雍亲王。当时的大环境是怎样的呢?康熙皇帝整整在位60年,太子两立两废,却始终定不下来新太子的人选。最让皇子们焦急的是,康熙皇帝竟然丝毫不着急,这样底下的人可坐不住。

深度解读清朝情报机构——粘杆处

尤其是在这么敏感的时期,康熙皇帝竟然给胤禛晋升,其意已经很明显了。康熙此举,让本来就处于激烈斗争的皇子之争,变得更加白热化,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九子夺嫡”。胤禛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现在暗处,有无数只眼睛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稍有马虎,满盘皆输。于是,他想到了化被动为主动,创立了真正的“粘杆处”。

粘杆处明面上,还是陪着胤禛捕蝉,嬉戏玩闹,在暗地里却积极搜寻各处情报,私密传给胤禛。就这样,胤禛虽然表面上风轻云淡,其实背地里早已具有杀伐决断的帝王气势。在登基的路上,粘杆处不仅提供了情报,更是为胤禛扫除了很多障碍。粘杆处还有一个别名,叫做“血滴子”,暗语就是扫除一切,阻碍或者可能阻碍胤禛的人。可以说,胤禛能够成为后来的雍正皇帝,粘杆处在这一时期,功勋卓著。

深度解读清朝情报机构——粘杆处

什么样的人,能够进入粘杆处?

《清史稿》里,详细记载了粘杆处的人员挑选措施,“选八旗大员子弟之獧(juàn)捷者为执事人”。这句话有两个信息,想要成为粘杆处的一员,要满足两个要求。第一,必须是八旗子弟,是满族人。第二,里面提到的獧(juàn)捷者,就是机警过人之人,进入粘杆处的,必须是办事有眼力见的人。

除了这些表面条件,隐藏的像身体必须得好,洁身自好等等,这都是基本要求。粘杆处挑选人选的要求,并非单单是设立一个限制,而是为了:“盖以少年血气偾张,故令习诸劳勩,以备他日干城侍卫之选”意思就是说,能进入粘杆处的成员,都是为了日后成为侍卫做预先准备。所以,在设立门槛的时候,加大难度。可以保证日后侍卫的能力优越,更好地为皇帝办事。

深度解读清朝情报机构——粘杆处

根据《光绪会典》卷八记载:

粘杆处其管理大臣无定额,由宗室王公、蒙古王公、额驸及满蒙大臣内特简。管理大臣之下有协理事务头等侍卫1人,粘竿长头等侍卫1人、二等侍卫3人、三等侍卫21人、蓝翎侍卫15人,并有笔帖式3人,掌章奏文移事务。另设粘竿拜唐阿40人、备网拜唐阿40人、鱼钩匠2人、库拜唐阿10人。

粘杆处的成员并无规定数量,只要满足要求,都可以进入。而根据官品等级排列,从上到下分别是协理事务头等侍卫、粘杆处头等侍卫、二等侍卫和三等侍卫、再下面就是蓝翎侍卫等人。那么这些人的权力有多大呢?

先说一下协理事务头等侍卫,这个职位是正三品,“掌翊卫随扈之事,并兼协理事务头等侍卫,掌章奏文移。”是管理整个粘杆处的首领,相当于队长。正三品是什么概念呢?已经是清朝武人极高的品级,在往上爬就只剩下都统和将军,可见雍正皇帝对这个粘杆处的权力发放,是有多大的倾向。剩下的二等、三等侍卫也是四、五品的官员,享受探花的待遇。

深度解读清朝情报机构——粘杆处

这里我想提一个人,就是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和珅权倾朝野,但是对他的从前,很多人却不知道。根据《清史稿》记载:和珅“少贫无籍,为文生员”,和珅弟弟出生的时候,母亲就难产而死,他和弟弟相依为命,早年家境贫寒,参加顺天府的乡试,却落选。最后承继了祖上的轻车都尉的爵位,加上岳父的帮助,自己又是满族人,在乾隆37年的时候,才得以成为三等侍卫。同年又得到乾隆的赏识:

授三等侍卫,挑补黏杆处”。

就这样,和珅成为了粘杆处的三等侍卫,当时的他已经官居五品。正是因为在粘杆处办事得力,为人又极具才华,才渐渐得到乾隆的喜爱,平步青云。

深度解读清朝情报机构——粘杆处

粘杆处的职责是什么?

一、陪同皇帝外出照应

在前面挑选人选的要求里,《清史稿》有这样一句:

选八旗大员子弟之獧(juàn)捷者为执事人”,负责皇帝巡狩之时扶舆、擎盖、罟雀之事。

这句话道出了粘杆处的指责。所谓的扶舆、擎盖、罟雀之事。通俗来讲,就是陪在皇帝身边,帮皇帝提笼子,保管燕雀之事。粘杆处经过了雍正王朝,变迁到了乾隆手上,其职责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早的收集各处情报,到为皇帝扫清障碍,保护皇帝安全,渐渐演变成为皇帝的另一种亲信。无论是出去狩猎也好,还是其他娱乐活动也好,粘杆处更像是他的贴身护卫,来陪同皇帝娱乐。但是有一点没变,就是粘杆处只听命于一人,就是当今的皇帝,不受其他人指示。

再直接点说,当皇帝骑马射箭的时候,粘杆处的百余名侍卫也得骑马陪着。但是他们可不是享受,得帮着皇帝拿弓箭、箭筒,得有眼力见,看皇帝什么时候需要,立马就递过去。皇帝口渴还是饿了,得马上通知备膳食。可以说,皇帝玩得不亦乐乎,粘杆处的侍卫的心却一直都在悬着。他们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侍卫,都是武功高强之人,一旦周围有点风吹草动,他们要负责皇帝的安全。

深度解读清朝情报机构——粘杆处

二、在皇宫之中站岗、掌管并接受奏折

粘杆处的官员,也是有品级的大内侍卫,除了照应皇帝出去游玩。他们的主要职责,还是在宫中站岗,保护皇帝的安全。在《明清禁卫军密档》中记载:粘杆处每天会有6名领侍卫内大臣分成6班,个其他侍卫共同轮流值守。在这6班里,每班分为两翼。按轮值的门户所在位置又分为内班、外班。在内廷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值班的为内班,在外廷太和门值班的为外班。而除了平常的看守地方,粘杆处还负责另一处的站岗。"据说在紫禁城中的御花园立,有一处“御景亭”。在门口摆上了四条黑漆大板凳,无论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杆卫士"和四名"粘杆拜唐"坐在上面轮流看守,保护皇宫的安定。

深度解读清朝情报机构——粘杆处

除了站岗,粘杆处还负责接收并掌管外来的奏折。负责接收奏折的人,是粘杆处中专门挑选的人,一般受过严格培训。每天清晨的时候,他们就会前往到内奏事处,去接收新的奏折,保管并传递给皇帝。但是在道光十四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件大事,就是韦陀保假冒都察院送奏折,引起了龙颜大怒。道光开始下令:粘杆处侍卫每晨于奏事处接收折时,应派二员稽查,如奏事处查出某人形迹可疑,指令粘杆处侍卫立即拿获”。自此以后,粘杆处对接收奏折这块把控地十分严格,在收奏折的时候,还要看对方是否形迹可疑,如果是就要拿下等候处理,以此来降低出现差错。

深度解读清朝情报机构——粘杆处

总结:

粘杆处作为一个特殊的情报机构,在清朝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胤禛在四面埋伏的情况下,创立粘杆处,秘密培养高手和收集情报。除了雍正皇帝的智谋方略外,粘杆处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自从雍正之后,粘杆处的职责却发生了改变,渐渐的,主要工作,从收集情报,变成了陪着皇帝外出,侍奉左右。到了道光年间,粘杆处慢慢只剩下了一个空盒子。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是历史的必然,因为粘杆处如果拥有过多的权力,不仅对于臣子来说是一种负担,也是对帝王权力的一种威胁。因此,粘杆处被取缔并彻底消失,是符合历史的发展潮流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