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广才的诗歌

 秋原劲草1 2019-09-18

为父亲
烧纸
父亲

为父亲烧纸

罗广才

黄泉路上

前后总是一种燃烧

小时候

父亲在前 我在后

细嫩的小手习惯了

父亲生硬的老茧

跟着走就是必然的方向

年少的迷惘像四月的柳

绿了就将春天淡淡的遗忘了

划个圆圈

天就黑了下来

黄黄的纸钱

父亲在笑 以火焰的方式

父亲一生节俭

我烧的纸钱没有留下一丝残片

这是通往冥间的邮路

这是炎热带来的凄凉

这是阴阳相隔的挂念

这是或明或暗的人生

女儿打来电话

好奇的问:

烧纸?是做游戏吗?

面对我的讲解 孩子呢喃

“那不行,您要是不在了谁给我买娃娃啊”

在女儿眼里爸爸是为她买娃娃的

在我眼里女儿是为我烧纸的

用最通俗的语言阐述

女儿释然

峤峤说:知道了

等我看不到您的时候

就烧烧纸 和您说说话

黄泉路上

总有一种希望

前后燃烧

首发: 2007年6月《新诗大观》44期

父亲

诗评:

“黄泉路上/前后总是一种燃烧”,好的诗人注意首尾,一开始是给整首诗定调,但只是调,绝不会告你内容,诗贵曲,太露则无味,既然是调,也会给你暗示一些东西。“燃烧”是什么?从题目看是燃烧纸钱,但其内在意义待看了全诗自会知道。

“小时候

父亲在前 我在后

细嫩的小手习惯了

父亲生硬的老茧

跟着走就是必然的方向”

诗人对自己小时候对父亲的依靠,是每个人都感同身受的,读着这样的诗句,会让我们每个人都重新开启儿时的记忆。“父爱如山”,“父亲在前 我在后”,栩栩如生,记忆犹新。质朴的细节里蕴藏着浓郁的对父亲的思念。罗广才的文本非常质朴,但所表达的东西却异常饱满。“细嫩的小手习惯了/父亲生硬的老茧”,一个“细嫩”,一个“生硬”,我们仿佛看到稚嫩的诗人小时候和壮实的父亲在一起的情景。同时也想到父亲的劳作,“老茧”像大山的石头一样,坚实的能为儿子和一个家庭挡风遮雨。后一句:“跟着走就是必然的方向”,里面不仅有形而下的方向,还有形而上的方向。父亲的品质与正直影响我们一生。

“年少的迷惘像四月的柳

绿了就将春天淡淡的遗忘了”

这句是颇有诗意的,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很好的把内象与外象统一起来。“年少的迷惘像四月的柳”,年少的懵懂与四月的烟柳都有一种迷蒙青涩的美丽,当真正成熟成长了就会把过去忘记,正如诗人所说:“绿了就将春天淡淡的遗忘了”,但这种忘记是暂时的,所以是“淡淡的遗忘”。诗人表述的何其老道。

“划个圆圈

天就黑了下来

黄黄的纸钱

父亲在笑 以火焰的方式”

“划个圆圈”,是当地的习俗,画不画圆圈都要黑的,可是虔诚的画黑了天烧纸就正式开始了(当地风俗烧纸是天黑了才烧)。黑夜是背景,燃烧的的纸钱黄黄的,像父亲的满面笑容。是诗人的真实感受,现场感很强,渲染出那种悲凉的气氛:“黄黄的纸钱/父亲在笑 以火焰的方式”,让读者身临其境。

“父亲一生节俭

我烧的纸钱没有留下一丝残片”

“我烧的纸钱没有留下一丝残片”,当地的风俗认为,烧纸后的残片让风刮走,就意味着衣服钱物去了冥间,也就是“这是通往冥间的邮路”。父亲一生节俭,衣服钱物自然不肯浪费一点,全收走了,也表示在夜间烧完纸后诗人空落落,凄楚的心境。诗人一会儿回忆,一会儿现实,一会儿在传统的梦境中......诗人的思想就在对父亲的思念和祭祖文化的氛围里挣扎着。

“这是通往冥间的邮路

这是炎热带来的凄凉

这是阴阳相隔的挂念

这是或明或暗的人生”

这四句话就把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给亲人上坟烧纸的文化含义全部说尽了,诗人是感性的。明明是唯物主义,却甘愿唯心,此时诗人的思维状态或隐或现、“或明或暗”、或阴或阳。唯此方可寄托哀思,方可与死去的亲人作最亲密的对白。

“女儿打来电话

好奇的问:

烧纸?是做游戏吗?

面对我的讲解 孩子呢喃

“那不行,您要是不在了谁给我买娃娃啊””

上坟烧纸的叙述里,中间忽然来了个小插曲,这也是文喜波澜不喜平。女儿打来电话,把他从悲痛中又拉回到现实,这给了他一点亮色。一前一后,都是他的最爱。女儿不懂烧纸的含义,以为烧纸是做游戏。很戏剧化也很调皮。诗人作为父亲耐心解释,女儿却天真的说:“那不行,您要是不在了谁给我买娃娃啊”。“无理取闹”父亲却全盘接受,

“在女儿眼里爸爸是为她买娃娃的

在我眼里女儿是为我烧纸的

用最通俗的语言阐述

女儿释然

峤峤说:知道了

等我看不到您的时候

就烧烧纸 和您说说话”

是的,诗人总结到:“在女儿眼里爸爸是为她买娃娃的/在我眼里女儿是为我烧纸的”。最后诗人“用最通俗的语言阐述/女儿释然”,父亲的不厌其烦,呈现出父亲对女儿的爱,这种父爱正是诗人的父亲传承下来的,如节俭一样。女儿终于说:“峤峤说:知道了/等我看不到您的时候/就烧烧纸 和您说说话”,虽然女儿还不能真正的懂得这种传承的意义,但形而下的传承,诗人作为父亲已经做到了。于是诗人最后把这种传承上升到形而上:

“黄泉路上

总有一种希望

前后燃烧”

这是死者的期望,实际上是死者生前的期望,终究也是生者的期望。这种期望生生不已,就形成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脉脉相传。这也就是人世间所说的“续烟火”。这就照应首句的“黄泉路上/前后总是一种燃烧”。“燃烧”的含义到最后我们终于恍然大悟。人类的世代延续种族繁衍、生生不息,不就是靠这种燃烧吗。体现了诗人强烈的人文关怀。总之,一首质朴小诗,诗人反映的内容却很多,文本简洁,对一个传统风俗习惯的表意却异常丰富也很深刻。当然,当下清明节上坟提倡文明祭祖不烧纸放炮,省去了这些仪式,也是在失去一些文化,我们不无遗憾。但政府也是为了保护山林生态,如何把文化习俗与保护资源统一起来,那就另当别论了。


诗人简介:

 罗广才,1969年9月出生,祖籍河北衡水。《天津诗人》诗刊总编辑。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诗歌导读(2010卷)》《中国新诗300首》(1917—2012)(300 New Chinese Poems),《2013中国诗歌排行榜》《读者》《书摘》等270余种选本。诗歌《为父亲烧纸》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获得中国当代诗歌奖(2011—2012)贡献奖。 著有诗集《诗恋》、诗文集《罗广才诗存》、散文集《难说再见》。

评论者简介:

王恩荣,网名,雨中思绪集,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人。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闲时进行写作,在《三晋都市报》、《九州诗文》、《乡土文学》、《天涯诗刊》、《新诗刊》、《晋中日报》等报刊杂志和平台有大量发表作品,作品包括古体诗、现代诗、散文、诗评、小说等。古诗体作品《大话“乔家大院”》在观电影《乔家大院》大赛中入围。古诗体作品《赌东风》在晋中诗协'金秋美'家乡好山河诗词歌赋赛获优秀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