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关,位于莱芜区和庄镇青石关村。青石关村乃齐鲁之要塞也,此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享“齐鲁第一关”之盛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村子东北部就是齐长城规模最大的关隘——青石关。 每个古村落里都有老槐树,据说人走的再远,只要看到老槐树,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村中的小巷子 青石关原本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是1200里齐长城上唯一的一座方城。曾经的三座门楼 如今只剩一个。古城堡原有南、北、西三座城门楼,现仅存北门洞,用长条青石发碹,洞口高4米,宽2.56米,洞长8.7米。南门外上方镶嵌的'青石关'三字仍保存完整。南北门之间为通衢,来来往往的客商到青石关后,都会在这里歇歇脚,这也让青石关这座关城变得繁荣起来。 青石关的牌子已经移到一村民的屋墙上,诉说着年代的久远。 中间被独轮车辗压出一道10厘米深、8厘米宽的石沟槽 两旁凿着石阶,是人行道。 村内的青石板路,光滑圆润,仔细看看,也有很深的车辙印。 北关前边大街旁长着两棵老槐树,仿佛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现如今斑驳的沟壑爬满树身,但却生机盎然。当时齐国陶瓷很有名,出产的陶器多数卖给鲁国,所以从齐国国都临淄到鲁国国都曲阜沿路和村庄都有老槐树,又称古代陶瓷之路。 村内一共有两棵老槐树,树龄都在六百年左右。 当时齐国陶瓷很有名,出产的陶器多数卖给鲁国,所以从齐国国都临淄到鲁国国都曲阜沿路和村庄都有老槐树,又 “身在瓮盎中,仰看飞鸟渡。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这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描写青石关的诗句。青石关地势险要,东西两面高山夹峙,南北仅有垭口相通。春秋时期,齐国修筑长城,以御鲁、楚,在此修建关隘,因为此处多青石,故名青石关。 推车攀爬这段百米的石板路,非有数人前拉后推不可,其艰难可想而知。 青石关下面就是很深的沟壑,以前的人们就是通过这个古道往返齐鲁两国,进行贸易交流。 一处坍塌的房屋,或许在以前是一间酒馆,或者是一处客栈,给来往的客商提供便利。 不远处就是青石关 上了年岁的老奶奶在哄孩子,隔辈亲。 开的鲜艳的喇叭花 村内还有一处齐长城遗址 青石关为拱券结构,结实耐用,两侧各有一块石碑,上面的自己已经模糊不清。 古老的石碾,村民至今使用,大姨在碾黏玉米,自己自足! 青石关两侧各有一空,我觉得类似于大门的门栓,大家可以评论一下 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来拍照,仿佛有一种穿越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门外是有名的瓮口道,古时称南北九省直道。门外下斜石板路长百米,宽10米。 前拉后推,古道难,难于上青天。 村内的酒坊 跨越两千多年的时空——齐长城 叫不上名字的花 废弃了的老房子 在莱芜区安静的青石关村里,它依旧保持着千年之前的姿态,威武雄壮,波澜不惊;任凭沧桑巨变,犹自岿然不动;气势风范,正堪称——“齐鲁第一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