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秋明作品】福清东瀚大邱惊现明代诗人林古度珍贵史迹

 风云际会2009 2019-09-19

长期以来,国内对于明末清初著名“遗民诗人”林古度是哪里人、生卒何年而争论不休,找不到直接的证据。

日前,记者即小编在福清市东瀚镇大邱村,发现一块极其珍贵的题刻、一本抄录于清光绪年间的族谱及4面牌匾。上述文物的发现,解开了史学界和文学界对林古度的困惑。

该题刻幅宽约90厘米,高约45厘米。楷书,纵6行。最大字宽约10厘米,高约13厘米。文曰:“双流翼注”。落款时间为“崇祯甲戌”(1634年)。落款人为“春归人林古度”。

据村民介绍,该题刻原来在一条小溪流中,后被村民抬到林氏祠堂的旁边。

村民说,原来在小溪流中,还发现一块刻满文字的石碑,估计为墓志铭。林古度的“双流翼注”题刻在山东省泰山亦有发现。

记者随后在该村林氏祠堂里,见到了4面牌匾。第一面牌匾为林鑑竖立。林鑑,字景明,号西湖,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出生。

据记载,林鑑中进士后,由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徐陛,国子监祭酒敖铣等人联合举荐,任广东长乐县尉,因“剿套贼有功”,擢广东阳江、永安、长宁3县主簿,名列“名宦”。林鑑为大邱村林氏第十八世孙。第二面牌匾为林章竖立。牌匾显示,林章系明万历癸酉年(1573年)举人,“疏破倭,止矿税”,颇负盛名。

著名书法家,时任南京礼部尚书的董其昌将其“采入国史。”林章为大邱村林氏第十九世孙,生2子,长子叫林秉会,又名林懋、林君迁,字子邱,进士出身,善诗文。文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王锡爵,礼部左侍郎周子义曾联合向朝廷举荐林秉会;次子叫林秉用,即林古度,字茂之,号那子、乳山道士,生于明万历庚辰年(1580年)。

林古度生4男2女,4男分别是:林谏,侯官县庠生,迁江南(即江苏南京);林谭;林诏;林志,江南上元县廪生。长女适莆田太学张明卿之长子。林古度为大邱村林氏第二十世孙。

林古度小时喜欢写诗。据记载,林古度“……工诗,少赋《挝鼓行》,诗皆清绮婉丽。

林古度入清后创作不少怆怀故国的诗篇。其友人、清初文坛领袖王士祯编有《林茂之诗选》2卷。

林古度诗《吉祥寺古梅》曰:“一树古梅花数亩,城中客子乍来看。不知花气清相逼,但觉山深春尚寒。”《游石竹》曰:“浪游几度叹年华,为爱名山踏径斜。幻出楼台闲日月,飞来洞壑老烟霞。凌空石蹬三千丈,匝地瑶林百万花。漫向华胥寻好梦,此身疑已到仙家。”

由于林古度性喜刻书,平生毫无积蓄,晚年甚为悲惨。据记载,“明亡,(林古度)家产尽失,乃卜居于真珠桥南之陋巷窟门……暑无蚊帏,冬夜睡败絮中……”

林古度在《金陵冬夜》一诗写道:“老来贫困实堪磋,寒气偏归我一家。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从诗中可见其困顿和落魄的程度。《清稗类钞·狷介类》载:“……林茂之居金陵,年八十余,贫甚,不受人怜,富商某欲招致之,不为屈。冬夜眠败絮中吟诗,有’恰如孤鹤入芦花‘句。”

方尔止寄诗云:“积雪初晴鸟晒毛,闲携幼女出林皋。家人莫怪儿衣薄,八十五翁犹缊袍。”清康熙五年(1666年),林古度在贫困交加中去世,享年87岁。3年后,著名诗人、学者周亮工将之移葬南京钟山之麓。

林古度虽是一个“家徒四壁”的寒士,平生却矢志于著书、印书。

林古度题刻、族谱、牌匾的发现,为研究林氏源流及林古度、林章世系、生平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填补了研究方面的空白,弥足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