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花不是花 是我眼中人

 眼镜老猪猪侠 2019-09-19

兰花,和梅、菊、竹并列花中四君子。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很多人用这句话,形容安守本心,

不争抢、不喧哗的的品格高洁之人。

-

兰花,与牡丹很不同。

它没有硕大的花朵,

没有醒目的艳态,

只是顾自地质朴文静,清雅纯洁。

-

春秋末期,

越王勾践种兰花于绍兴诸山;

魏晋之后,

兰花从山林移入庭院。

随之,兰花的品种开始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

人工培育兰花逐渐从宫廷扩大到士大夫阶层。

盛唐人爱花,

于是普通庭院和花农皆培植兰花。

-

唐人最爱是牡丹,

艺兰的鼎盛是在宋代,

在明清两代又得到了昌盛发展。

兰花的君子地位,

最早由孔子确立;

咏兰的诗画,

在唐以后逐渐增多。

中国文人讲求自身修养,

故常借物自喻。

所以,兰成为许多文人笔下的画作,以言志。

-

尤其是郑板桥,

一生只画兰、竹、石。

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赵孟坚是宋宗室第十世孙,

宋亡后,他隐居画兰以示清高。

据说,兰花从次成为忠贞的象征。

而他的堂弟,

画家、书法家赵孟頫,

由于在元朝做官,

有弃宋之嫌,

故从不画兰。

-

著名画家郑思肖擅长画兰,

宋灭之后,

元朝统治者慕名请他作画,

被言辞拒绝。

此后,郑思肖画的兰花,

都是露根的,且不着地。

有人不解其中缘故,

他说:“国土之不存,兰根焉能着地?”

原来,兰花在郑思肖的画里,

-

是他抒发爱国之心,亡国之痛的一个表达。

因此,郑思肖画兰,

遂成千古佳话。

-

作家鲁迅,一家几代人甚爱兰花。

他曾在《致山本初枝》的信中,写道:

“我的曾祖父曾经栽培过许多兰花,

还特地为此盖了三间房子。”

鲁迅的祖父、父亲也都养过兰花。

鲁迅本人更是从小就喜爱花、鸟、虫、鱼,

读书之余常跟随父亲在天井和百草园广植花草。

-

稍大一点后,

鲁迅常约二弟作人、三弟建人,

到城内府山、塔山采兰。

他的《辛亥游录》曾记载:

一年春天,

相约兄弟好友同游会稽山下大禹陵。

出发前,

要大家将事先准备好的两只油漆马口铁通,

和一把铜插带上。

到大禹陵游玩之后,

上会稽山采兰。

-

朱德元帅也对兰花情有独钟,

一生做咏兰诗40首。

井冈山会师时,

当地冈山茨坪东南的山中盛产兰花,

特别是井冈兰,人称“兰花坪”。

朱德闲暇时常去山中寻赏,

留下了“当年朱军长引种兰花,香飘湘赣边界八百里”的佳话。

-

文字|目录君

图片|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