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骨头坏死ARCO 2期的治疗选择

 陈献韬聊骨坏死 2021-08-06
股骨头坏死ARCO 2期的概念较为宽泛,是指MRI确诊、具有疼痛症状但X线片尚无明显塌陷的股骨头坏死。这一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容易误诊为滑膜炎,或因X线片无明显特征受不到应用的重视,一旦延误即容易出现新月征”,随后迅速进入塌陷期(3期),后续治疗越来越困难。

男,63岁,箭头所示方向为“新月征,本质上是软骨下骨折,下方圆形区域是大的囊性变病灶,在手术中多是脂肪组织。

同一病人CT所见“新月征”

多数情况下,二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令人纠结:病人认为病情不重,医生认为还没塌陷,换关节还早,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下面的病例或许能一些启示:

一般资料:男性,43岁,不明原因双髋部疼痛。

X光片未见明显异常

行核磁共振检查:

冠状面扫描双侧股骨头可见少量散在高信号

水平面扫描见坏死主要集中在前内侧
CT检查一直是容易忽略的重要检查,可发现核磁不容易辨认的囊性变病灶,在治疗方案的决策中至关重要:

冠状面CT

水平面CT

果不其然,在右侧股骨头内侧可见一圆形空洞!

这个阶段,病人疼痛症状并不严重,很难接受住院治疗,哪怕是非手术治疗。

经休息、保守治疗8个月后症状加重,遂住院治疗:

再次复查系列影像检查......

核磁如下:

右侧▲股骨头骨髓水肿减轻,左侧▲加重

骨髓水肿的范围在水平面更明显

如何治疗?

如果以此判断病情,就容易误判,因为从核磁无法判断骨小梁的情况!

再来看CT检查:

从CT检查看,双侧坏死区骨密度进一步减低,硬化带密度增高,意味着:

随着身体重力的刺激,硬化带意味着存在骨修复,但由于硬化带阻止了血运对内侧坏死区的营养修复作用,导致坏死区骨吸收不断增加,长此以往,塌陷风险不断增加。

经慎重考虑,患者选择双侧坏死区微创植骨修补术:

上图中白亮区即为植骨区

术后2个月复查:

植骨区边界不清晰,意味着植骨区与周围骨融合,

手术达到预期目标。

术后1年半复查核磁共振:

双侧股骨头尚有少许散在的骨髓水肿信号
术后22个月复查:

双侧股骨头骨密度增高,右侧股骨头内可见少许低密度影,左侧股骨头密度均匀增高。
当然,如果期间复查更多一些,右侧可能会达到更好的结果。
股骨头坏死修复方法还有很多,如下图:

47岁,二期坏死不同的手术方案

如何决定选择保守还是手术治疗,如何选择具体的手术方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