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谈事情,上等人论格局

 中国风 2019-09-19

人生下来时都是一样的。

但是人长大后,却有了高下之分。

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谈事情,上等人论格局。

1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老话说:“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喜欢在别人门前搬弄,这是品德卑劣的表现,很不可取。

纵观历史,因搬弄是非而获罪的人,代价都很惨烈。

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生活里,多说别人善处,勿“非人之非”。

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与人交往,特别注意“不非人之非”这一点。

他终身守着这样的交际之道:

“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

他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恭谨有加,尽说善处。

齐白石作画,一向主张师古而不拘泥古意,“下笔要有我法”

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杰出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朱耷和吴昌硕三人。

齐白石对同时代的画家也极为尊重,也总夸他们的善行长处。

上世纪30年代中期,有位记者造谣说齐白石看不起徐悲鸿,认为徐悲鸿只不过到国外渡了层金而已。

齐白石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逢人便说:

“悲鸿是我多年的知己,他画人画马冠绝当世,我佩服之至!”

同行相轻,是中国知识界通病,而齐白石不是这样。

齐白石谦逊厚道,乐道人善,不非人之非。

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为集诗、书、印、画四绝于一身的巨擘。

还有一个故事。寒山与拾得,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他们的一次对话很有名。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回答说:“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个绝妙的问答,蕴含了面对人我是非的处世之道。

因此虽经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论语》有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坦荡,光明磊落,而小人则爱搬弄是非,揭人短处。

和小人计较会纠缠不清,自己也会陷入是非中,不妨忍他,让他,避他。

随意对他人指指点点,是不成熟的表现。

当着别人面或在背地里搬人是非,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谈事情,上等人论格局

2

君子谋事不谋人,小人谋人不谋事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有一则非常有名的故事。

一个盲眼的老和尚,他有一种特异的能力。

只要闻一下烧过的稿子,就知道这篇作品的好坏。

两个北方书生和一个南方书生,他们听说老和尚这么神奇。

参加完乡试,他们决定一起去找老和尚,让他判断自己的应试作品到底怎么样。

老和尚说:“你们把作品焚烧了之后让我闻一下,我就能知道好坏”。

来自余杭的南方书生先把一些大师的作品逐一焚烧。

老和尚一闻到味道就大声说:“哇,味道太好了,简直是浑身通泰,好文章”。

接着,余杭书生就把自己的作品焚烧了给老和尚闻。

老和尚一闻到气味,就叫:“这是谁的作品?太难闻了,我都要吐了”。

余杭书生很不高兴。几天后发了榜,余杭书生竟然考中了。

他们又去找老和尚,说:“你看,你的判断非常不准确,你说不好的文章,却被考官看中了”。

老和尚说:“那不是我的错。可能那考官的文章写得跟你一样臭不可闻。不信,你把考官们的文章找来烧了,我一定能闻出来”。

余杭书生就找来阅卷考官们的作品,焚烧到其中一篇时,老和尚大叫了起来,说:

“太难闻了,完全受不了,这一定是看中你的考官写的”。

《聊斋志异》里的这篇作品非常有意思。

文章因好坏而气味不同,好作品气味芬芳,坏作品臭不可闻。

我们没有老和尚那样的神奇能力,但我们也有自己的方法。

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不要拿人来说事,而是要就事论事,做到对事不对人。

明朝内阁大臣徐溥,就是一个就事论事的人。

徐溥虽身为首辅,大权在握,但对同僚爱护有加。

即使政见不同,也只是就事论事,绝不实施打压报复。

有一个名叫叶淇的户部尚书主张变更盐法,而他表示反对。

两人在朝堂之上唇枪舌剑,针锋相对。

后来,叶淇被人污蔑贪污受贿,只有他站出来,旗帜鲜明地力证其清白无辜。

有下属私下问他:“叶淇与你敌对,这不正是扳倒他的好时机吗,干吗还为他说话呢?”

他正色道:“我与叶淇只是政见不同,并无其他嫌隙。怎么可以因为一己之私而行不义之事呢?”

徐溥宦海沉浮40余年,终以“四朝元老”的美名荣归故里,一生善始善终。

《明史》评价徐溥“凝重有度”,即说他有度量,谋事不谋人。

谋事不谋人,可以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精准的解决问题。

谋事不谋人,可以明晰人之长短,更好的认清人的能力。

谋事不谋人,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谈事情,上等人论格局

3

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有这样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

一般人的格局,就像这烙饼一样,常被局限在“锅”里。

一个人格局越大,他所看到的世界也就越大,所选择的范围也就越广。

所以,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张颂贤是清末著名的商人。

张颂贤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小店。

因为父亲善于经营,而且为人和善、厚道,小店的生意非常好。

看到他们生意做得好,当地一个姓李的老板看着很眼红,便也转而开了这样一家店。

为了招揽顾客,同样的蔬菜张颂贤的父亲卖五十文钱,李老板只卖四十文。

如此,张颂贤父亲的生意顿时冷清下来,只好跟着降价,降到了三十文。

李老板心里又打起了算盘,把价格降到五文钱,这下张颂贤的父亲没办法了吧?

果然,李老板把价格降到五文钱后,张颂賢的父亲愁得直叹气,如此赔本的生意,他可做不起!

看到父亲愁眉苦脸,张颂贤却拍着胸脯说:“我有一个好办法。”

随后,张颂贤让父亲准备一些银子,去李老板那里买来蔬菜,让父亲用自己的手艺全部做成酱菜出售。

然后用赚来的钱再去买李老板的蔬菜,再做成酱菜出售,如此循环往复。

当然,因为买的菜便宜,酱菜的售价也很便宜。

如此一来,等于说李老板赔着钱让百姓们得到了实惠,而张颂贤家里也小赚了一笔。

这件事情传开后,大家都称赞张颂贤聪明。

其实,张颂贤并不是完全靠聪明获胜,他更多的是胜在格局上。

不只是图一己私利,而是能让利于众人。

如此才能跳出固有模式,纵观大局,寻求机会。

而有此格局,日后必成大器。

格局总的来说就是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交汇。

如果我们想要做一个格局大的人,我们首先需要就是用更大的视野来看待自己的问题。

人的心量越大,眼界就越宽,找到的方法与路径就越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