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的清贫思想

 若悟369 2019-09-19

昨晚又打开日本作家中野孝次的《清贫思想》,1997年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当年购于淮海中路的三联。两年前,上海带回来的,它在书橱里与我分开十七年后重新被我拾起,将来还会再读的一本书。

关于它,译序写得相当明了,此书1992年9月一经问世,立刻畅销。译者是当年留学日本的原上海羽毛球运动员邵宇达,他好奇这一阅读热潮。彼时,日本是经济大国,物质生活相当发达,而此书所写的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思想,没有声嘶力竭的说教,用文化人物的小故事与传统的俳句呈现日本历史上崇尚的简单、质朴、含蓄、纯净的审美原则。作者所谈及的古典人物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名人,他们的思想有一个共同之处,认为生活应尽量简朴,摆脱物欲缠绕,让心灵悠游于平和自由之境,那才是一个人最高尚的生存境界。在这里,“清贫”绝不是“贫穷”,而是主动放弃多余的物质追求,在简单、朴素之中体验心灵的丰盈充实,追求广阔的精神空间以及“风雅”之境。

书中阐述的清贫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我直接摘用译序)

一、抛弃繁华,远离物质享受,追求简朴生活。

二、以贪婪为耻,厌恶通过贪婪敛财而致富。

三、尊重心灵的内在规律,不压抑自然的感情。

四、追求“风雅”——内心充实与人格完善。

五、热爱自然,强调与自然的和谐、感应。

六、重新审视人的真正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言以蔽之,我以为日本传统文化是深受佛教影响,故有“若知足,虽贫亦可名为富;有财而多欲,则名之为贫。”

我初读此书,是二十五岁,那时,我周围好朋友有高收入,工作的学校地处闹市中心,上下班路上,物质的引诱是无孔不入的。学校里,年轻的老师来了,有一半跳槽去了外资或合资企业。记得有次我去虹桥看朋友,在另一层楼的日本大公司,看见接待台前原来系里的一个学姐,她穿着做工精细的西装套裙。我有过年轻人的虚荣心,为此不安过。

中年再读此书,我的心灵比二十五岁要丰盈,我与自然的和谐体验,是二十五岁时完全没有的。我成熟于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式,并且不受别人评论的影响。今早,我在后院挖一个大洞,埋入衰败的蔬菜枝叶等,体力劳作。深褐色的泥土、弯曲的蚯蚓,带给我小农的安乐。我想到来年开春,这块土下的丰饶,再种花,希望,会在秋天之后的冬天的未来。

书里例举的日本名人,并不是贫穷而选择清贫,有的,完全是富贵世家的主妇与子弟,如本阿弥光悦和他的母亲妙秀,他们是主动放弃了奢侈生活,选择了最低限度的生活条件。在日本如此,在西方的基督教世界,也有同类例子,书里例举圣法兰西斯(1182—1226)甘愿放弃贵族生活,投身到一无所有的草庵中去,清贫的生活状态更接近神。

我欢喜书里引用的日本古典文学《徒然草》的内容,另有不同诗人的俳句。书里作者满怀深情提及自己的母亲,在家中狭小的庭院里种植了许多灌木、草、盆景,花开时,母亲便唤附近的女友来家里,大家围坐在花的四周,一边享受茶道,一边聊天。母亲会说,“花开得真是很美呀,人活着,希望和这美丽的花儿再次相遇。”

我记得看过的几部日本电影,如书里写的,在东京的下町(平民区),即便一些人家没有庭院,也会在屋檐下放些小小的盆花,早晚浇水,精心养护,在这小小的世界里享受大自然的变迁。

我写到上句时,邻居家高树的一片黄叶静悄悄落在我的后院木板露台,它就是书里提及三好达治的诗句“难得一叶飞翔/玩弄永恒的时间”。我注意到,它的旁边还有一片叶,是我出去喝咖啡的一个半小时间掉落的。两片叶子,不同时刻的飞翔,此际静默相对,如老友。

这二十年来,中国的变化巨大,我回国看见几处下午茶,都是女人小聚,价格几百。而我们围绕下午茶谈话的内容呢?作家母亲,一个普通日本女人对花的赞美,正如俳句一样。

一本好书,再读会有新感悟,那是与年轮有关。

我的一个网友告诉我,她曾经一直去一个热门论坛,多年之后,放弃了,她发现那里的虚荣虚假与物欲横流。我想现在中国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的社会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大都市生活。然这样一本讲清贫思想的书能够在日本被推崇,中国社会呢?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被割裂断层,要衔接上,恐怕不那么简单。在同一个屋檐下,一家人都有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年轻的孩子很容易被网络传媒传播的快消费观念侵蚀。我的朋友小华姐的女儿曾买过十几个奢侈品牌包袋,现在结婚,倒是一个一个卖掉,变得非常节约。我希望我的女儿在经过以物质消费为乐趣之后,回归儿童时期的朴素。我不会多言,尊重她是成年人,我也看到她有所进步之处。

早上十点,我去和校友妈妈喝咖啡,带上小金给我的月饼半只,我们各吃四分之一,分享生活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