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庭筠:花间词派始祖,婉约词派源头

 林歌作品 2019-09-19

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出身名门,世代贵胄。

但不幸的是,到了他爸爸这一辈儿,家道中落,家徒四壁。

不幸中的大幸是,他富有天赋,文思敏捷,从小就被称作神童。

《唐才子传》中说他:“少敏悟,天才雄瞻,能走笔成万言。”意思就是说,万把字的文章,他文不加点,一会儿就,估计也就写武侠的先辈倪匡和温瑞安可以跟他媲美。

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也就是所谓的弱冠之年,都会被长辈赐字。

温庭筠的字是“飞卿”,多么好听。

正所谓名如其人,飞卿,也可以读作“废青”,温庭钧的青年,担得上“废青”之名。

而在说他的“废青”生活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她的绰号,“八叉”。别误会,这可不是“母夜叉”的“叉”,而是叉手的“叉”,温庭筠习惯在思考的时候把双手交叉在一起。

这个叉,看着怎么刺眼,怎么有点儿“公夜叉”的意思,如果你这么理解,那就错了。

这可是一种极高的称谓。

唐代以赋取士,每赋八韵。

温庭筠因为才思敏捷,所以,他的双手交叉八次的时间,就能写好一篇赋。

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今有温庭钧八叉成赋,高!真高!

谁知道,这样一个才子,确是个丑人,就是那种上街能把人吓得嗷嗷乱叫的角色。

所以,他很自卑。

有才而又自卑的人,通常会有个通病,那就是故作清高,用狂傲不羁来掩饰自己的自卑。

狂傲不羁的温庭钧,于开成四年前往长安,参加考试。

不出意外的是,他在京兆府考试中考了个第二!

但接下来,他却在礼部任命官员的考试中弃考了!

至于原因,他解释说自己生病了,但事实的真像,有人猜测是受到了庄恪太子的影响。

原来,唐文宗曾经发起过一场剿灭宦官的行动,结果行动暴露,自己备宦官挟持,史称“甘露之变”。

文宗的妃子杨贤妃在宦官授意下,在文宗诋毁太子。

唐文宗迫不得已废掉了太子李永,之后,太子莫名死去,谥号庄恪太子。

温庭筠初来长安时,跟庄恪太子成了朋友。

太子死后,他写下了许多怀念太子的诗篇,影射“甘露之变”。

所以,他害怕了,便以罢考的方式,进行免祸。

当时的文坛大佬令狐楚很欣赏他的文采,便收他做了学生。

曾在令狐楚门下学习的,还有李商隐,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

难得有如此好的学习环境,温庭筠却没有珍惜。

因为自卑,又因为避祸,他故意放纵自己,整天跟令狐绹的儿子令狐滈混在一起。

令狐滈这个人是典型的纨绔子弟,私底下买官卖官,被人称作“白衣宰相”。

这几个人整天在酒楼歌舞场所鬼混。

他表面跟令狐家相处得很好,可实际上却很看不起他们的为人。

根据《北梦琐言》和《乐府记闻》所说,唐宣宗喜欢《菩萨蛮》的曲子。

令狐绹为了讨皇帝欢心,就拿了温庭筠所作的《菩萨蛮》二十首,进献给宣宗皇帝,诡言是自己所作。

同时,他还告诫温庭筠,不能向外透露此事。

但他却偏偏说了出去,令狐绹很不开心。

温庭筠也不开心,于是,在36岁到44岁这八年里,不断地参加科举考试,不断地扰乱考场。

他因为才识好,自己的试卷做完了,还剩下很多时间,所以,就在考场上当起了抢手,替人写题。

据说最多的一次,居然一连帮了八个人,故此得名“救数人”。

也许是考官们被他闹腾得累了,也许皇帝打算给他的才名一些“补偿”,便将他弄到了隋县(今湖北隋县)做县尉。

出发的这一天,他早早地起床,残月还挂在半空。

鸡叫声中,板桥上有着一层薄薄的清霜,上面还有比他起得更早的人留下的足迹。

他忽然忆起多年的辛酸,忍不住吟诵出一首诗: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但还没到随县,便听说了好友徐商到达了襄阳,便立刻去投奔他。

徐商是谁?

山南东道节度使,隋县属于他的管辖范围。

所以他把前来投奔的温庭筠留任为巡官也不算抗旨。

温庭筠很早以前就很仰慕徐商,徐商也非常欣赏温庭筠的才华。

温庭筠在他手下度过了几年快乐的光景。

后来,徐商调离襄阳,温庭筠只好重新回到长安。

途径扬州的时候,遇到了自己曾经的同窗——令狐绹。

温庭筠对他充满了怨恨,想起了过往的种种。

所以,他并没有去拜会他,而是找了一家酒肆喝酒。

他很快和街头一些年轻的混混们混熟了。

一群人喝得醉醺醺地在大街上大喊大叫,招摇过市。

因为喝得太多,温庭筠跟小混混吹牛说,:“哥几个等会跟我到扬子院去,让我们的令狐绹大老爷出酒钱。”

扬子院是当时掌管盐铁的衙门,是个肥缺。

混混们以为他在吹牛,但仍然跟着高喊,老大威武,老大给力!

但温庭筠居然真的跑到了扬子院门前大喊大叫:“我是温庭钧,是令狐绹令狐老爷的结拜兄弟,你们快给我拿些酒钱来。”

此时,已经是深更半夜。

温庭筠却一点都不在乎,他仍然跟着一班小混混大喊大叫,吵得人们无法睡觉。

大家纷纷跑出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院里的虞侯也被温庭筠的吵闹声惊醒。

当他出来看到一个浑身臭气又醉得不成样子的人时,非常生气,便命令手下道:“给我把这个大胆刁民打出去,扔到大街上。”

半夜被吵醒的官差们早就气坏了。

听到长官一声令下,就把手中的棒子劈头盖脸地朝着温庭筠打了过去。

打得他满脸是血,连门牙都被打掉了。

这还没完,他还命令官差将温庭筠关进牢房里,饿其三天三夜。

温庭筠一听不妙,撒腿就跑掉了。

第二天,他就带着满脸的伤去见令狐绹。

一见令狐绹,就哭诉说,自己好好的在街上行走,无端的遭恶人毒打,这几个人都说是县内虞侯指使的。

令狐绹见温庭筠被打成这个样子,先是好好地安慰了一番,随即派人去衙门里捉拿虞侯。

等到虞侯过来,讲明了情况,令狐绹才知道事情根本不是温庭筠说的那样。

他讲述了温庭筠深夜在衙门大闹的事,还找来了许多证人。

这一下,令狐陶才知道是温庭筠的老毛病又犯了,便说,你怎么走到哪里都能惹是生非,你也不想想干的这些丑事传开后,还有谁敢留你做官?

回到长安之后,温庭筠主持了一场科举考试。

他没有采纳任何人的推荐,而是把选拔出来的举人文章,全部张贴出来,在当时引起轰动。

最终的结果是,他被贬方城县尉,病死在了前去赴任的路上。

终年55岁。

在他去世七十四年后,后蜀皇帝赵崇祚编选《花间集》,开卷便是温庭筠词六十六首。

中国词史上第一个重要流派“花间词派”由此诞生。

并最终成为“婉约词派”的直接源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