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00只/m³!女兵探访“蚊子窝”

 alayavijnana 2019-09-19


本期推出“贯彻主席训词·建设新型陆军”“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27):《1700只/m³!女兵探访“蚊子窝”

夏天,相信大家都被蚊子叮咬过

当你点着蚊香,喷着驱蚊液,躲在蚊帐里

你能想象

每立方米1700只蚊子

是怎样的壮观?

在西北边关,有一个连队驻守在被称为

世界四大蚊虫密集地之一的“蚊虫王国”

今天,让我们借一位女兵的视角

前往俗称“蚊子窝”的39号界标

来体验一下她们的生活日常

北湾边防连防区

有着美丽的额尔齐斯河

因为水系丰富,植被茂盛

每年涨水结束后

河两岸就会出现大量沼泽

从而成为蚊虫的“天堂”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

官兵们戍边守防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

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官兵乐观的心态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驻守在这里的战士

不仅要忍受漫长孤独的冬季

还要对抗蚊虫漫天的夏季

他们出门要带防蚊帽

随处可见蚊子尸体聚成的小堆

这里的蚊子多到足以致人死亡

百闻不如一见,在去北湾之前

她们已经做好了各种前期准备

但当真切的处在巡逻环境中时

之前建立的心理防线瞬间崩塌

巡逻出发前

他们穿上特制的防蚊服

这种面料很厚的衣服

很笨重也很热

摄像员韩诚为了方便拍摄

没有穿防蚊服

虽然战士极力劝说

他还是决定要试一试

踏上巡逻路不久

防蚊服在烈日炙烤下变的发烫

捂的全身开始出汗

沿路涨水留下大大小小的水坑

一脚踩进去最深可达膝盖

蹚过冰凉的水坑

作战靴里灌满了水

裤子湿答答的黏在腿上

身上冰火两重天

离目的地越近,蚊子就越多

军犬炎龙除了喷洒防蚊药以外

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尽管每隔一段时间就喷洒

但是蚊虫的叮咬仍让炎龙感到焦躁不安

军犬诱导员汤延义

不停的为炎龙驱赶着密密麻麻的蚊虫

一波走了一波又来

他说往年蚊虫最多的时候

出现过军犬被咬死的情况

看着无言的战友,牺牲在岗位上

着实让人心疼

深入丛林,水草旺盛

有的长的甚至比人都高

大家都沉默着

但又似乎在无声的呐喊

耳边一直存在的嗡嗡声

让人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烦躁

第一次来蚊子窝的上等兵郑骏

虽然戴了防蚊帽

但是腋下的空隙还是钻进了蚊虫

特别是一种叫“小咬”的虫子

学名叫班布蚋,它喜欢钻耳洞和鼻孔

一不小心还会飞到嘴巴里

这种虫子在北湾

最高可达每立方米3500

郑骏不堪其扰

终于掀开防蚊帽纱

去拍这些让人生厌的虫子

走在他身后的下士班长陈小兵看到了

立即上前阻止,陈小兵告诉笔者

飞进去的虫子是不能掀开帽纱拍打的

那样会有更多的蚊子飞进来

这种情况,也只能隔着帽纱去拍打

进入蚊虫最多的地方后

面前飞舞的蚊虫像一张黑色的网

遮挡的眼睛有些视线不清

脚下深一脚浅一脚的全是沼泽

耳边成千上万只蚊虫嗡嗡作响

不时的有两三只蚊子飞进面罩

叮的脸上全是包

就在巡逻队按照计划前进时

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炎龙趁着不注意

挣脱绳子就往回跑

汤延义连忙追了上去

被牵回来的炎龙有点委屈

趴在地上一个劲的用

这是炎龙入夏以来

第一次到蚊子窝执勤

蚊子太多咬的它实在受不了

训导员给炎龙喂了些水

进行了安抚,才得以继续前进

穿过密林,远远看去

39号界标倚着河边静静地矗立在丛林中

满眼的绿色风景如画

就是这个地方,从建站到现在

他们与蚊虫的斗争已经持续了56年

一代又一代官兵把青春留在了这里

到达目的地休息期间

汤延义拿出了一个特殊的瓶子

“这里面装着我家乡的土

今年我可能就复员了

我想让这土代替我

永远留在这里”

小小的玻璃瓶里

装着沉甸甸的心

提起北湾

其他人总是感叹那里的蚊子多

而北湾的战士说起自己的连队

总是想起那里有一条美丽的河

韩诚返回连队脱掉衣服

全身像得了皮肤病似的

成片被叮咬的包

被挠的全部红肿

而即使穿了防蚊服

也未能完全幸免

手腕和脖子裸露的部分

被咬出了一圈的小包

脸上更是被咬到浮肿

 

经过这次巡逻体验

在感叹北湾的蚊虫之余

更多的是感慨驻守在这里的官兵不易

在他们的眼中

不仅是为祖国守边关

更是守护一份信仰

一份从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

这是一个女兵参加巡逻的所见所闻

她和边防战友们的故事

应该被更多人知道

这个夏天相信她永生难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