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概要

 简单生活lxr 2019-09-19

思维方式

一、基本思维方式

究根思维(把一件事物分成若干部分,找出最关键一部分);

发散思维(由一件事物出发,找出与之联系的各个事物);

线性思维(由一件事物经过演变而发展成另外一件事物)

辩证思维(对于一件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找出其平衡点)

而这些思维方式也对应了哲学的几个基本点:

究根思维:内部矛盾,

发散思维:外部矛盾,

线性思维:原因与结果,

辩证思维:对立统一。 

其他的各种思维方式都是由这几种基本方式演变和组合而来的。

二、思维与情绪

一个人的情绪并非由事件所引起,而是由个体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即思维决定情绪。思维决定情绪,情绪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三、思维重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重点。

四、思维差异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

五、思维综述

中国人崇圣、狭私的弱势文化特性是一种极深层次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系统性的客观存在,它不可能在较短时期内得到大面积的改观。

 

思维方法

线性:逻辑思维、

非线性:系统思维、唯物辩证、阴阳思维

一、   线性思维:逻辑思维

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理解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

 归纳与演绎(不同事物之间)

 分析与综合(同一事物之间)

 抽象与概括

 比较思维法

因果思维

 递推法

逆向思维

二、   非线性思维

1.系统思维

2.唯物辩证

3.阴阳思维

4.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三、思维与哲学

 量变与质变

否定与肯定

对立与统一

偶然性与必然

现象与本质

原因与结果

可能性与现实性

形式与内容

内因与外因

相对与绝对

运动与静止

普通与特殊

共性与个性

实与虚

 

 

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的四个层级:认知层、通识层、业务层、技能层。

认知层是一个人的基础操作系统,即底层逻辑与底层思维。

它包括心智模式,认知能力,元认知和元知识。

心智模式是人对某一事物发展过程的预测。

认知是人对输入的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认知能力是指对人认知活动过程、结果的水平的度量。

认知活动有感知(如感觉、知觉)、思维(如想象、联想、思考)、记忆。

感知思维属于低级认知活动,理性思维属于高级认知活动。

思维是指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

三种主要思维:逻辑思维、结构化思维和系统性思维。

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

逻辑思维分为: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原因与结果。

结构化思维:结构化思维是指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时,以一定的范式或流程顺序进行分析、寻找对策,制定行动计划的思维方式。

结构化思维的步骤:确定目标—资源分析—制定计划,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系统性思维: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

系统思维包括整体思维,阴阳思维,辩证思维。

元认知和元知识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方法论,元知识是指知识的知识,即世界观。就是具体科学的科学,即哲学。

 

 

意识的底层逻辑

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

意识分为潜意识与显意识,显意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识。

潜意识分为无意识、前意识。

潜意识是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意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人都是活在自己认为的世界中,这个认为分为两种:一种是你明明白白的自我,一种是你不明不白的自我,明明白白的叫显意识,不明不白的叫潜意识

潜意识是人类维护自我为中心,即趋利避害的本能而形成意念,就是人们经常说的起心动念,起心就是意动,动念就是念动。不经过思维自动去做的事是潜意识的作用,即本能或情绪起作用。潜意识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

只有显意识发挥作用较低时,潜意识才会暴露出它的作用。

显意识:显意识即思想。语言、文字、道德、伦理等范畴就是人的显层意识。

显意识是直接决定人的行为的意识,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的质的特征。

显意识是个体人生活在人类群体(社会)中所受到教育的结果。只有受过群体环境教育的个体人,才拥有思想。拥有思想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会人。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社会人,因为没有人可以完全孤立于社会而存在。

显意识虽然无法控制潜意识,但显意识能直接控制人的行为。

依靠显意识去做事情就是人在依靠信念而行动。

信念是显意识的底层逻辑。

 

信念:认为是事实或者必将成为事实的对事物的判断观点看法

信念是由信仰所生。

信仰是对某种思想、宗教、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亦可指对天地与祖先的信仰。

信念的底层就是信仰即仰仗,或者叫依赖,也叫做心里归属或心理支撑或价值支撑。是每个人对错的衡量标准,或者叫绝对相信的最终标准。

信仰有两种形成方式:

1、先信后证,先相信后验证。

先信后证分为二种类型:

不变是绝对的绝对法思想;

变才是绝对的相对法思想。

2、先证后信,先证明后相信。

 

先证后信分为四种类型:

1、相信道理:逻辑上能通就相信,理解不了就不信;

2、相信体验:亲自经历过就相信,没有体验过不相信;

3、相信感受:亲自看到了才相信,没有看到就不信;

4、相信情绪:喜欢的就相信,不喜欢的就不信。


综上所述:

1、  迷信生信仰、信仰生信念、信念生意念,意念生行为。

相信不变是绝对的先信后证的信仰会生绝对法的信念思想。

相信变化是绝对的先信后证的信仰会生相对法的信念思想。

2、   先证后信的习性会生出四种不同信念底层的人格特征。

情绪生信仰;感受生信仰;体验生信仰;道理生信仰——信仰生信念,信念生意念,意念生行为。

 

 

思维知识

思维是指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

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的过程,或者把整体中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综合是指在头脑中把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起来,或把事物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结合成整体的过程。

比较与分类,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类别的思维方式。

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而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概括是把事物的共同点、本质特征综合起来的思维过程。抽象是形成概念的必要过程和前提 

 

思维的分类

按形式性分

1.感性具象思维:在直接接触外界事物时感官直接感觉到的具体。

2.理性具象思维:感性具体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达到对事物多方面属性或本质的把握。

3.抽象逻辑思维: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

 

按目的性分

1.上升性思维:以实践所提供的个别性经验为起点,把个别经验上升为普遍性的认识。

2.求解性思维:围绕问题展开思维,依靠已有的知识去寻找与当前现状之间的中间环节,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3.决断性思维以规范未来的实验过程或预测其效果为中心的思维。

按智力品质分

1.再现思维:依靠过去的记忆而进行的思维。

2.创造思维:依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但却是把它们综合组织而形成全新的东西。

按思维形态分

1. 动作思维

2. 形象思维

3. 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亦称直观动作思维,基本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开了动作就不能思维。动作思维一般是在人类或个体发展的早期所具有的一种思维形式。儿童在掌握抽象数学概念之前,用手摆弄物体进行计算活动,就属于动作思维。

按思维技巧分

1.分解思维

2.综合思维

3.对比思维

4.求异思维

5.归纳思维

6.演绎思维

7.推理思维

8.求证思维

9.递进思维

10.    逆向思维

11.    集中思维

12.    核心思维

13.    横向思维

14.    侧向思维

15.    交叉思维

16.    平行思维

17.    跳跃思维

18.    组合思维

19.    转化思维

20.    渗透思维

21.    直觉思维

22.    想象思维

23.    幻想思维

24.    灵感思维

25.    批判思维

26.    统摄思维

27.    辩证思维

28.    虚拟思维

思维能力体现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创新性。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

逻辑思维要遵循逻辑规律,这主要是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辩证逻辑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规律。

同一律:任何一个思想与其自身是等同的。在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确定、同一、前后一致。

矛盾律: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一个命题不可能既是真的又是假的。换句话说,如果一命题为真,那么与之矛盾或反对的命题则必为假。

排中律: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

归纳与演绎

归纳:从多个个别的事物中获得普遍的规则。

演绎:与归纳相反,演绎是从普遍性规则推导出个别性规则。

分析与综合

分析: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是认识事物整体的必要阶段。

综合:综合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属性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与综合是互相渗透和转化的,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在综合指导下分析。分析与综合,循环往复,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抽象与概括

抽象: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

具体地说,科学抽象就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于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概括: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即从思想中把某些具有一些相同属性的事物中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具有这些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

概括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方法。因为概括是由较小范围的认识上升到较大范围的认识;是由某一领域的认识推广到另一领域的认识。

比较思维法

按照对象,比较分为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和不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

按照形式,比较分为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

在相似中,求不同处;在不同中,求相同或相似处。

因果思维法

简单是说,因果关系的逻辑就是:因为A,所以B,或者说如果出现现象A,必然就会出现现象B(充分关系)。这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而且是原因A在前,结果B在后。

(1)一切先后关系不一定就是因果关系。

(2)并不是一切必然联系都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只有有了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必然联系,才是属于因果联系。

因果对应关系:

(1)一因一果:既一个原因产生一个结果。

(2)多因一果:既多个原因一起产生一个结果。

(3)一因多果:既一个原因产生多个结果。

(4)多因多果:既多个原因一起产生多个结果。

递推法

递推就是按照因果关系或层次关系等方式,一步一步的推理。

有的原因产生结果后,这个结果又作为原因产生下一个结果,于是成为因果链,因果链就是一种递推思维。

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与因果思维法相反,逆向思维法是由结果推理原因。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从一个角度进行逻辑推理,需要符合形式逻辑;

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就需要辩证逻辑。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每个角度都要符合形式逻辑,但综合不同角度的形式逻辑推理的结果,就需要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是某角度看待的、稳定的、统一的、局部的;

辩证逻辑是多角度的、动态的、发展着的、多区域的、相对整体性的看问题、相对综合性的看问题的。

只有形式逻辑的推理思维是局限的、机械的,是容易犯错误的;而只有辩证逻辑的推理思维,又是每一个思维方向都不能够细致及深入的,虽然容易思维全面、高瞻远瞩,但却是肤浅的,也是容易犯错误的。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互为前提、缺一不可、相反相成、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辩证统一。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准备期,是指创造者积累有关知识经验,搜集有关资料和信息,为创造性思维活动做准备的阶段。

酝酿期,是指在已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的时期。

豁朗期,是指思路豁然开朗,创造者对所思考的问题一下子“恍然大悟”的时期,也成为灵感期。

验证期,是指对创造成果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的时期。

 

人类两套证明系统的深度解析:逻辑与辩证

人类最早的证明系统是中国古代以《易经》为代表的阴阳证明系统。

后来欧陆哲学建立了一套逻辑理性的证明系统。

长久以来,一神论的逻辑理性和泛神论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两套并行的证明体系,成为人类文明的两条主线。这两条主线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和对抗,人类文明在两个系统的斗争中艰难前行。

1,逻辑理性证明体系

逻辑理性这个系统在西方被广泛应用,是欧陆哲学和科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坚持逻辑理性的人们始终坚信,分析、推理,运用人的理性,才是认识世界的基本。

通过逻辑推理,我们可以确定这样的信念:通过因果链条和人的理性推理,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已知的经验线索和知识规律,推理出整个未知的宇宙。这个信念和认知一直是近代科学家所一直坚持和实践的。

逻辑理性证明体系的观念基础是因果关系,即以因果关系为核心进行的逻辑演绎,在此基础上,得到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都必然有导致它的原因,原因必然不在结果之中。比如水沸腾了,这是一个结果,导致它沸腾的原因是加热,这就是一个因果关系。那么,为什么会有热?因为有木材的燃烧,木材为什么会燃烧?因为木材中的碳元素和氧气产生化合反应。为什么会产生化合反应?是谁设计了或创造出了这个反应程序?问题问到这个程度时,因果关系几乎就到了尽头,因为这已经不是科学或逻辑能够回答的问题了,这也是人类理性认识的终点——即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原理或规律,却无法得知为何会有这种原理或规律,无法知道是谁设计了这种原理或规律。

从更高的角度看,就是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们的世界或地球为何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另外的样子?人类发现,只要坚持理性逻辑的思考,就会遇到不可追问的终极原因,于是产生了“终极因”这个概念。

 

按照一般的理解,因果关系是一种连续的线性思维,一个线索或动因往往会导致一条长长的思维线索,通向无边的未知世界。因果关系导致的理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赋予人类无止境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欲望。但同时,理性思维也必然会遇到边界,任何理性思维都必然追问到不可追问的终点,这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尽头。

即便霍金这样卓越的科学家,虽然已经思考到了宇宙起源的第一秒,想到了宇宙大爆炸的初步模型,但是这第一秒之前的原因是什么?大爆炸之前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通过人类的理性还无法做出解答,这就是理性的边界,思考的尽头。所以,理性思考必然导致“终极原因”这个概念的出现,因为追问到最后,就只有这一个“终极问题”了。因此,理性文明一般都会产生“一神论”的信仰,因为这个世界被看做是由一个终极的、同一的、无限全能的原因(神)在操控着。

2,辩证证明体系

辩证系统则完全与理性逻辑的思维相反,它另类视角发现一个“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需要原因,它自己就可以独立存在!没有外因的作用,它同样可以运行,发展,存活。即宇宙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子自然而然的,并不是某个神创造的。

比如,哲学或政治课中我们会常听说一个说法,叫现象与本质,即认为本质位于事物自身之中,在事物的内部就有它的本质、它的原因,所以我们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辩证证明体系中,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了产生自己的原因,原因就在自己之中,它和结果是一体的。这样一来,因果关系就解体了,不攻自破了,通过逻辑推理演绎出来的长线被彻底扯断了,只剩下一个个孤立的个体。

这种泛神论的辩证没有完全否认因果关系,而是把“因果关系”叫“外因”,并认为在推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外因是不重要的,只有“内因(内在本质)”才是重要的,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辩证系统的证明基础是“对立关系”或“阴阳关系”,认为整个宇宙普遍的存在一种叫做“矛盾”或“阴阳”的本质,无所不在的矛盾或阴阳,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变化和事物,在矛盾或阴阳中,万物得以发展和演化。

辩证系统认为,世界不存在逻辑起点和终极原因,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和古代流传下来的易经辩证法,都是这样的观念。在他们看来,每个事物都是矛盾造就的,都包含者矛盾。这样一来,矛盾论下的每个事物都独立的拥有了同一的本质(即都是矛盾造就),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每个事物都包含了自己的终极原因,于是,泛神论(每个事物都可以是自己的神)的思维框架就形成了。

 

在这样的框架下,世界不但可以被完整的解释,甚至可以被完美的统一:即所有已知和未知的事物都是矛盾,有了矛盾或阴阳,才有了世界。不存在认识的终点。

辩证证明系统的解释世界的能力要远远强于逻辑证明系统,只要把对象分为两个方面,比如一阴一阳,一正一邪……再分为现象与本质,便没有不能认识的事物了,而且这种证明系统不会遇到边界问题。在人类历史中,不少文明和文化形态都属于这个体系,包括中国的5000年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论与辩证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有机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现代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