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调查资料表明,我国高血压具有“三高三低”的显著特点。所谓“三高”即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三低”则是低知晓率、低服药率和低控制率。 今天是第13个全国高血压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披露“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经治疗后达标率~即达到治疗目标的仅有三成,也就是说仍有七成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更令人震惊的是,今年八月卫生部长陈竺院士披露“我国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700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见:http://health.sohu.com/s2010/2010gaoxueya/)。 在这里我不禁要问,如今高血压的诊断技术(即发现和诊断高血压并不难)和治疗措施(即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很多,疗效确切)日趋完善,关于高血压的防治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令人失望的情况呢?个人认为,其原因不外乎有四: 一是广大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发挥他们应该发挥的“传播与督导”作用,他们仅仅满足于发现高血压、诊断高血压和开具处方,而缺少传播高血压防治等方面的健康理念和经常督导患者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和追踪患者的血压水平等热情。广大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兴趣在治病而非防病上。例如,心内科医生更喜欢做介入治疗而少有时间与患者沟通,更别说是主动地进行健康传播;外科医生的兴趣则主要在手术刀上,更没有意愿和时间从事健康教育和督导随访。 二是普通民众缺乏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防治知识,有相当一部人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君不见在我国人群中吸烟者不在少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者可能不如经常坐在麻将桌、电脑和电视机前的人数多,并且膳食结构很不合理如食盐摄入过多、热量过高和脂肪偏多,纤维素和水果蔬菜不足,其结果是易患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另外,由于高血压早期往往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故很少测量血压者难以发现血压升高;又因高血压早期并无明显不适或痛苦,因此即便是被发现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愿意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治疗。 三是政府在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预防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等的投入不足,和/或抓得不紧,其结果是民众普遍缺乏高血压的防治知识。 四是新闻媒体没有发挥它们应该发挥的作用,如广泛开展健康理念的传播等。更有甚之,有些新闻媒体甚至刊载一些误导民众的保健知识,如宣传高血压、糖尿病等无需用药治疗等,这显然不妥当。我们平时所见到的高血压的大多数属高血压病,后者作为一种终生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终生服用降压药才可望有效控制血压。 总之,我深信是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我国人群高血压的“三高三低”特点,我相信通过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正将有利于高血压,特别是高血压病的防治,进而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