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南古厝——中国传统建筑民居“红砖文化区”

 江山携手 2019-09-19

  闽南古厝是指在闽南一带的传统民居,在闽南语里,“厝”是房子,红砖厝就是用红砖盖的房子,也是闽南最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

  今天,闽南大地上数百座红砖厝建筑,为我们开着一扇扇充满温暖而疏远记忆的大门。它浓缩了闽南人坚韧、开朗、沉、豁达的性格。闽南人对生活的美好祈愿,也酝酿了红砖厝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形成了红砖文化深沉而独特的底蕴。在中国封建社会典型的农村生活中,必定包含了家居、教育、祭祀三要素。

  而100年前的闽南人家已经在一个家族体制建设上完成了这样严谨精巧的布局构思,巧妙地结合了居住、家族教育系统、宗庙祠堂三位一体的生活模式,以深远的睿智思考着如何繁衍家族,和谐共存。这是秉承自闽南人性格中温良、自省的特质,凝聚着每一位红砖厝中家族成员的魂灵,传承关于家的荣耀。

  建造技艺:

  1、勒脚(包括角碑石础),闽南民居勒脚多用白石和青石来作为装饰,图案图像大部分是虎脚造型,麒麟,喜鹊,马踏祥云,狮子戏球,也有吉祥文字之类。

  2、墙身(包括山墙、腰线、窗)。墙身最具特色,山墙也是泥塑作浅浮雕呈对称式,腰线有红砖、有白石、有青石影雕。窗的种类繁多,有砖构窗、石构窗、瓷构窗、木构窗等。砖构窗、瓷构窗特点在于本身独立形成一个整体图案。石构窗的窗柱常以一种圆雕形式出现,雕有动物花卉,如果是镂花窗,常见戏曲人物。

  3、檐边,一般都是浮雕形式,用泥塑彩绘,多山水人物,有故事情节。

  我们可以从闽南建筑中找到许多中国传统图案的原型,如云卷纹、花草纹、花形纹及拼花等,举例说,汉代漆器上有一种云气纹是正如意样子,而闽南山墙把它反过来以适合于屋顶山墙的三角形,同时也喻意“云如意头”。它通过8象形“吉”,8吉,当然,这是由太极图形衍变而来,在这个骨格中发展为“喜相逢”的图案,以表达喜庆的意味。雷圭元先生认为方冏与圆冏为历代图案创造中的基础骨格,而且冏形有合乎“光明”的意境(雷圭元,1977)。闽南民居的砖石墙图案传承了这类基本骨格,并予以发挥。冏形骨线中的云、火、水、龙、凤在这些图案若隐若现,特别冏形图案中的火的纹样,与主题花波浪式翻滚的互补地印证了一种艺术化水火相融的和谐境界。主题花纹连续重复更是增添形式美感,反映出一种摄人的复数美。

  闽南墙饰细部形象方面有楼台人物、巾帼人物、吉寿文字、海棠花、相思树等,这些图象都有它本身的一些象征和隐喻意义,如六角龟喻长寿,八角喻吉祥,圆形喻圆满,钱纹喻财富,莲花喻清白,石榴喻硕果累累,蝙蝠喻福寿,蝴蝶喻美好,这都寄托一些美好的愿望,比如说,有鱼的形象暗含着年年有余,大象从另一个角度使人联想威武勇猛。通过图案或纹样的双关是闽南砖石墙的特色之一。

  闽南古厝特别是砖石混砌和墙面的装饰及色彩纹样在中国建筑史上有它独特之处因而有学者认为这个区域的民居是属于“红砖文化区”。

  在闽南古厝的传承中,“红砖文化”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红砖文化”不止是闽南古厝建筑特色的发展与成就的概括,更多的是闽南人坚韧、开朗、沉稳、豁达的性格,睿智、温良、自省、拼搏的特质以及务实、进取、勇敢、奋斗的作风的概括。“红砖文化”是与闽南人民的精神世界相连接的文化,是闽南人民繁衍壮大,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这种文化,不仅是闽南人的瑰宝,更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转载请注明标处:古建中国(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