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镶家具算造假吗?丨有态度

 youxianlaozhe 2019-09-19
说到包镶家具,很多人或许没什么概念。

但说起贴皮家具,就有不少人开始“咬牙切齿”了,甚至会迁怒到包镶家具上,认为它也是一种掺水的造假。

那么,包镶家具真的算造假吗?它和贴皮有啥区别?
包镶家具是什么?

包镶家具,是用黄花黎、紫檀、红木等名贵木料的薄板镶贴在楠木、樟木、杨木、松木这类不易变形、比重较轻的木材表面,经打磨、雕刻而制成的。
△清 黄花梨包镶夹头榫带托泥龙纹翘头案
它是明清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一直沿用的一种传统的家具装饰工艺,而且出身显贵,最早来自宫廷

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所载,雍正元年(1723年)制“包镶紫檀木边、楠木心桌三张”、雍正六年(1728年)制“紫檀木边、豆瓣楠木心嵌云母如意花纹桌”等等,皆可看到包镶家具的身影。
像这件著名的黄花梨百宝嵌蕃人进宝图顶竖柜以杂木为骨架用黄花梨木三面包镶柜分为上下两节,并各装四门,正中可开,两侧可卸,门上装铜合页与铜锁鼻
柜面用各色叶腊石、螺钿等嵌出各种人物、异兽、山石、花木,上层为历史故事画,下层为《蕃人进宝图》,柜肚为《婴戏图》,边框饰螭龙纹,方足铜包脚。

中西方文化交流,受到西洋古建筑“土胎贴石材”的装饰传统和覆面家具装饰手法的影响,清宫廷的装修风格和家具都出现了很多变化,包镶家具正是其中一例。


除了包镶黄花梨紫檀等名贵木料之外,清宫廷的包镶家具上往往还有贴竹簧、嵌黄杨,拼百纳等工艺的共同使用,形成了清代包镶家具丰富多彩的风格。
包镶家具价值在哪儿?
1
节省珍贵木料

在清王朝时,由于统治者偏爱数量稀少的紫檀等名木,但又有着大量的修建行宫园林与家具装饰的需要,供需矛盾促进了以节省、经济为第一要素的包镶工艺的发展成熟。
包镶工艺能够使得家具在保持相对较高档次的基础上,可节约大量的珍贵木材,经济可行。
2
坚固

大凡珍贵的硬质木材,在北方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下,干缩湿涨的变化极大,如大面积集中使用同一种硬质木材制成的器物或装修,日久则极易松散变形。
如用较松软的楠木、松木等做成胎骨,外表再包镶粘贴硬质的珍贵木材,这样制成的家具及装修,只要不遭受过度的潮湿,会十分坚固耐用。
3
轻便

据清宫档案记载,皇家的车船轿辇等交通器具上所用的家具,常用楠木、榆木等轻软木材做胎骨,上包紫檀、花黎等名贵木材作装饰,可兼收轻便与高贵之效。

包镶和贴皮有啥不同?

包镶工艺本身要求极高、难度很大。
选材、干燥到工艺、工序、拼接等都十分讲究,如何使用鱼鳔胶来粘接也是门学问,其费工费时费力气的难度甚至超过做一件“实木”家具,更需要匠人们对木料木性、干缩湿胀变化把握准确
除了省料与实用之外,它也是一种古代匠人“炫技”的一种做法。现如今,在各类合成材料的面前,新仿或新制的包镶家具几乎不见。
至于坑人不倦的“贴皮子”工艺,则是近现代木器装饰工艺的一种。
它的出现是在清末至民国期间,当时宫廷匠人们流落在外,使得民间出现了大量的仿宫廷家具,其中不乏包镶制品。
其实这一时期的包镶已经可以说是贴皮子了。
它的制作方法是将较珍贵、美观的木材用热水浸泡软化后,用大型木工机械将其旋切或刨切成极薄(0.2-1mm)的薄型木板,即所谓的“皮子”,再按木纹走向拼成各种图案,贴于硬杂木或软杂木、人造板上家具表面。  
贴皮子是不考虑里面用的全是便宜的木料外面却用了名贵木料来粘贴作旧,以冒充全料老家具牟利,这就是作伪了。
而“包镶”一词,也因有作假之嫌而渐带贬斥之义了。
但是,贴皮子的工艺相较于精益求精的包镶工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产品质量上有较大区别,两者看似雷同,但又有着天壤之别。

最后还是熟悉的投票环节,大家认为包镶家具算造假吗?


-  END  -

 让最好的家具传承有序
明清家具研习社


咨询 | 合作 | 转载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