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南山”在哪里?

 地图帝 2020-07-02

现在,老年人过生日,大家都会送上一句祝福语。“祝您老人家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祝寿时为何要以南山为寿呢?这要就我国伟大的文学“启蒙”之作《诗经》说起。

我们打开《诗经》,在《小雅-天保篇》,有这么一句:“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我们常说的“寿比南山不老松”,就是从“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引申而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南山在哪里?答案还是藏在《诗经》里。《诗经》里有一篇《南山》,开头是“南山崔崔,雄狐绥绥”。但这篇《南山》是《齐风》的一章,讽刺的是齐襄公姜诸儿与妹妹文姜私通的丑事。

在《小雅-白驹》一章中,有这么一句:“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南宋大儒朱熹在南山下注曰:南山,终南山也。

从“南山……如松茂矣”的朱熹注,到“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足以证明“寿比南山”的“南山”,就是大名鼎鼎的终南山。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确定这了一点:南山就是指的终南山。

现在的终南山位于秦岭北麓,一说长230公里,宽15公里至55公里不等。终南山基本上都在陕西省省会西安市的辖区范围内,但南界与陕西省商洛市为邻。

如果给我国的山弄一个知名度的排名,终南山绝对可以位居前列。终南山出名,很大是因为这是一座属于“隐者”的山。唐朝著名诗人许浑有诗《贻终南山隐者》,几乎给终南山贴了一张永久的隐者标签。诗云:“中岩多少隐,提榼抱琴游。潭冷薜萝晚,山香松桂秋。瓢闲高树挂,杯急曲池流。独有迷津客,东西南北愁。”直到现在,终南山还有很多隐者,终南山经常出现在新闻中。

终南山以“隐者”出名,但在古代战略家的眼中,终南山(实际上指秦岭)始终是一座兵家必争之要地。终南山所在的秦岭以北,就是肥沃的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西周、八百年虎狼之秦,二百年煌煌西汉都定都于关中。关中平原的南端就是秦岭,不过古代的终南山,与秦岭、南山是一个概念,南山就是秦岭。以下讲秦岭与终南山有些“绕”,希望你不会被绕晕。有关汉朝的史料中,提到南山,一般就是指秦岭。只不过后来的终南山渐渐被秦岭之名取代。

终南山(秦岭或南山)位于关中平原的南边,是关中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定都于关中者,无不重视终南山的军防作用。汉武帝时,以滑稽著称的东方朔就认为终南山为“天下之阻”。顾祖禹也认为定都关中,必守终南山,以拒南线之敌。终南山是长安南线的重要军事屏障,守住终南山,雍梁(关中)无忧。

三国魏蜀争霸,蜀汉在丢掉荆州无法从荆襄北伐的情况下,只能走终南山北伐。大将魏延劝诸葛亮奇袭子午谷,出击长安,被不愿军事冒险的诸葛亮拒绝。子午谷名气只能有这么大了,而子午谷的北出口,就在终南山(秦岭一部分,非指整个秦岭)的北麓。

魏延愿意冒险,因为北出子午谷后,直接就能面对地势低平的长安城。蜀军一旦攻下长安,就能斩断魏国与凉州(甘肃)的联系,蜀汉就有可能拿下雍、凉二州。

而诸葛亮反对魏延走子午谷,出终南山搞军事冒险,也是考虑到魏军不可能不在终南山设防。再者,蜀军即使出了终南山,但一旦顿兵于坚固的长安城下,粮食都不够吃的,还容易被魏军“关门打狗”。诸葛亮放弃子午谷奇谋,是非我们不做评论,但这事说明终南山在魏蜀争霸过程中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把终南山的范围放大到整个秦岭(既古时南山),那终南山的意义更加重大。包括子午谷在内的南山(即秦岭)六谷(如斜谷、傥骆道等),是长安防御蜀中之敌的重要屏障。五胡十六国的后秦时,后秦主姚苌派郝奴出任六谷大都督,重兵布于南山(秦岭),以防敌军。

历代蜀国与北方王朝的边界线,多以南山(秦岭)为界。这样的分界,既利于蜀国防御北敌,也利于北方王朝在关中防御蜀中之敌。而当天下南北分裂时,蜀地多被南朝控制。这种情况下,秦岭同样是南朝的军防重地,一旦让北方之敌突破秦岭,拿下汉中,蜀中不可保。蜀地要丢了,北朝之兵可从四川盆地顺江东下,取荆襄,次第顺江取江南。

南宋就是这样的情况。南宋与金朝东以淮河,西以秦岭为界,在秦岭布有重兵。金亡之后,蒙古兵重点进攻南山(秦岭),突破南山(秦岭)之后,南宋防御蒙古的形势极为被动,最终被蒙古(元朝)灭亡。

而在《诗经》的诞生年代——西周时,南山由于奇险的地势,被当时的人们惊为天险,寿数无疆。所以祝福一个人福寿绵长,大家就会用“南山之寿”。久而久之,“寿比南山”就成了人们常用的祝福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