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话“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天终于明白了道理

 孟溪ProbeT连山 2019-09-20

我国的俗语文化,又称作老话或者谚语,多数都来自于民间,而且历史都比较悠久。俗语文化作为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普遍被大众所接受,主要是由于俗语十分容易理解,而且记忆起来也很方便。这些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俗语,都是古人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所以里面所蕴藏的大道理和人生智慧,是非常深刻的。

而在众多的俗语当中,有关月亮的俗语也不少,比如我们今天说的“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在民间广泛的流传,但是多数人只会跟着大众背诵,背后的道理却是鲜为人知。

中秋佳节是我国盛大的节日,这句俗语就是观看中秋节的天气,从而推断出百天之后的天气状况,听起来好像是天气预报,又十分的不可思议。因为在过去,科技水平发展的不如现在,农民需要耕作,更多的是依赖老天,如果天气持续干旱,就不会有丰收的喜悦。比如在崇祯年间,就连续干旱数年,导致百姓吃饭都成了大问题,最后各路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无非是想讨一口饭吃,找寻一条活路。

用生活经验来解释

这句俗语其实是在说,如果八月十五中秋夜的月亮如果被云彩遮住,那么正月十五就会降下大雪,打湿了房前挂的灯笼。事实上,中秋节和正月相差100多天,这期间的关联性真有那么大吗?

实际上古人很聪明,虽然他们没有精密的测量仪器,但是他们善于总结,把每一天的天气状况都写在了本子上,方便以后查看,尤其是农民更是如此。古人通过观察天气的变化,进行了奇妙的发现,每到中秋乌云遮挡了月亮,就在本子上记上这一天的天气状况,到了正月十五,多半会漫天飞雪,不能说绝对,却有很大的准确率。

用科学的观点去解释,也是说得通的

秋天的气候往往干燥,这个时候又是冬小麦的播种季节,如果中秋云彩遮挡了月亮,会预示未来一段时间下雨,这对小麦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而天气之间又存在着对应的韵律关系,韵律其实就是某种天气出现后,在以后的日子中会出现对应的天气状况。韵律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大体上分为短期和长期。

短期韵律是30天和60天

长期韵律是90天、120天、150天

而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相差都在150天上下,而“云遮月”和“雪打灯”是云和雨的两种形态,都是空气活动后所产生的不同自然现象。这种大自然的韵律,其实就是一种循环,就像冷空气的入侵和散去,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气象台根据这条民俗谚语,也经常用来做现在的天气预报,效果良好。看来古人说的这句俗语并非无稽之谈,而是一种宝贵的生活经验的总结,我们至今仍然在沿用。

由于环境每一年都发生一些变化,再加上环境污染,导致韵律出现的日子变得波动起伏,误差经常存在,但是都不会相差太久。

春夏秋冬四季流转,风雨雷电按时而行。伴随着韵律的出现,人们找到了大自然的“节奏感”,跟随这种“节奏感”,人们和着节拍,载歌载舞,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彼此依靠。希望我们能够重新记起这些古老的俗语文化,让这些闪烁智慧光辉的民间老话,永久的流传下去!

今日话题:您对“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句俗语是怎么理解的,欢迎在下方写出自己的见解,我们一起交流学习。

文 | 国学大观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