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座麦垛形的山峰存在诸多神奇景象

 步步清莲书屋 2019-09-20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因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在这座赤色孤峰之上,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已经悄然屹立了1600余年。据研究表明,麦积山石窟开凿于公元五世纪初,最初的营建者很有可能是雄踞长安的后秦政权。此后,从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到隋唐时期,是麦积山石窟历史上最为兴盛和繁荣的阶段。

然而,这样一座规模庞大,历史、文化价值超凡的古代杰作,曾在漫长的历史中被世人所遗忘。它重新为人们所瞩目,时间也只不过半个多世纪。古人如何在这险绝的孤峰绝壁上建造此等工程?它曾有过怎样的辉煌过往?又是哪些变故,致使它淡出人们的视线?   

2019年4月,《地理·中国》摄制组与相关专家来到甘肃省天水市,希望揭示出麦积山石窟传奇的身世之谜。通过地理考察与史料研究,摄制组得知了历史上麦积山石窟由盛转衰的关键原因。天水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这里有一条呈东西向横贯我国中部的断裂带——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这条全长约470千米的深大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断层组成,历史上沿断裂带曾经发生过多次强震。

数次地震给麦积山带来了毁灭性破坏,曾经布满窟龛的南崖大面积坍塌,大量的木质栈道也由此损毁殆尽。唐代以后,麦积山石窟再也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凿,从此步入了一段漫长的沉寂期。

对于一千多年前的人们来说,选择这座高达百米的孤峰建造石窟,无疑是一项极具开创性和挑战性的超级工程。密如蜂房的窟龛,如何在有限的山体上开凿并合理布局? 孤峰绝壁上修建多层栈道,如何保证其稳定性?

在对麦积山98窟摩崖大佛及周边栈道桩孔进行考察后,摄制组得知,摩崖大佛全部构架从下至上,大体垂直分布着七层栈道桩孔,建立在这七层桩孔基础之上的,则是七级施工平台。后来的人们在开凿洞窟时,巧妙地利用大佛现有的栈道桩孔和脚手架,向四周延长栈道开凿窟龛,将开凿成本压缩到最低。长此以往,麦积山的西崖便形成了以98窟摩崖大佛为中心,周边小型窟龛层层排列、井然有序的布局情况。

除此之外,通过走访麦积山周边村庄的老工匠,摄制组还得知了一种采用榫卯工艺固定栈道的特殊形式,而这种技术正是麦积山栈道得以稳固的保障。不仅如此,专家还在麦积山中发现了加楔技术、倒楔技术等多种栈道加固方式。正是这些加固技术在麦积山石窟的大面积使用,栈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才得到了保障,人们在绝壁之上建造密如蜂房的窟龛,也最终成为了可能。

麦积山地处南北气候的交替带,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在此博弈,年平均降水量达到了800毫米以上,是甘肃省最湿润的地区之一。温润多雨的环境给麦积山增添了动人的色彩,但同时也成为了石窟保护的另一大威胁——水患。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相关专家发现,古人为了应对麦积山潮湿多雨的自然环境,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泥塑工艺。

亿万年的地球沧桑,雕刻出麦积山俊朗灵秀的身姿。千百年人类的智慧与汗水,将自然奇景打造成文化艺术的殿堂。赤色孤峰、霞色烟云,凌空栈道、万龛千室,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构筑了天水大地上一座无与伦比的山水盛景,凝聚成这处中国古代工匠非凡智慧的经典杰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