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个孩子不犯错?但知错能改的孩子,父母都有这个优点!

 鸿凯泰收藏 2019-09-20

问大家两个问题:

第1个问题:

同样的两个孩子,一样的单纯、认真、聪明,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人生走向就不一样了?

一个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而另外一个孩子,却表现越来越平凡,开始下滑。

甚至,十年,二十年后,他们彼此的生活天壤之别。

好,这个问题往下再挖一层:

同样的两个孩子,遭遇了相同的困境,或者诱惑,也都走了弯路,犯了错。

可是,其中一个经历了磨难,走过了诱惑,改正了错误,并因此而变得更加成熟,有意志;

而另外一个孩子,这次错误却成了他人生的分水岭,开始一错再错,走下坡路?

千万别小瞧,这是两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

因为它们碰触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和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如何抉择,进而决定人生走向的根本问题。

没有哪一个孩子不会犯错,成长的路上总是充满了变数和歧途,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以此开始,选择了不同的道,走向了不同的路?

背后的原因也许有很多,但是赵老师今天要讲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

父母是否能容得下孩子今天的问题,决定了你身后的孩子能否战胜困难,抵抗诱惑,改正错误,最终完成蜕变,收获成长!

进一步讲:

向左,还是向右;向上,还是向下,这道关卡,是孩子人生的分水岭,却始于父母在面对问题时的涵养和智慧。

为什么这样讲呢?

给大家看一个例子:

上周“考试帮”推文之后,有一位妈妈有感而发,在文章下方留言:

如果把孩子在青春期的状态或问题,比喻为着火,那么,这位妈妈在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面对问题的态度上,就犹如一瓢油。

以油浇火,火上浇油,火势越大。

很明显,她对孩子的状况,无法容忍!

于是,赵老师给了两点建议:

其一、作为妈妈,你是否能容得下孩子,是否能容得下孩子眼前的现状,这是孩子目前学业能够转变的前提;

其二、刻不容缓,要赶紧解决分数问题和思想问题,这是要害。

回复之后,很快,妈妈就又来了第二条留言:

看完我的留言,这位妈妈很愤愤,很委屈,明明都是孩子的问题,孩子的毛病,他的错,我凭什么要容得下他?

想不通是吧,那好,看看另外一条留言,这是来自一位奶奶的留言:

从留言中我们看到,这位奶奶当初也是非常骄傲于孩子的优秀,“在两岁的时候,就可以用稚嫩的声音背诵十几首唐诗了!”

可是,这份骄傲从某一天“在厕所里发现了一张游戏卡的包装袋”终结,“一刹那间”,“我的心就崩溃了!”

一包游戏卡就崩溃了?!

是孩子太不可救药,还是我们太玻璃心,扛不住事?

是孩子真的不值得信任,还是我们看问题太过机械、僵化?

不过,赵老师更担忧的是,不放心把孙子交给儿子教育的奶奶,准备怎样来引导自己的孙子?

因为很显然,今天的环境比十几年前的社会环境更“险恶”,游戏也更“诱人”!

是准备严防死守,把孩子放在密封罐中看守,还是把孩子隔离社会前堵后截,就像网上说的,连教室内都安上监控,让每一个孩子一天24小时,都活在父母的眼睛里?

前一位妈妈,很显然,如果现在还不做心态和观念上的调整,那么,可能,以后我们还要像这位奶奶一样,担心自己的孙子,同时,不信任已经成年的儿子。

其实:父母的容不得,是比诱惑、毛病、问题更大的将他们推向不归路的推手!

因为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充满了歧途、诱惑、困境,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孩子从来没走弯路,最要紧的是,作为父母,我们怎样看待这件事。

李波老师一直讲:容得,方能驾驭得!

容得下问题,你才能驾驭得了问题;

容得下毛病,你才能驾驭得了毛病;

容得下游戏,你才能驾驭得了游戏;

容得下孩子,你才能引导得了孩子!

“容得下”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为什么?

赵老师从3个方面来谈:

1、

好的教育就是永远都不要把一个点,看成一条线。

面对成长的弯路和错误,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很多父母有一种奇妙的观念,就像杀虫剂一样,感觉当孩子出现一丁点问题的时候,立即、马上,就要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生怕自己稍一疏忽,孩子的毛病就像害虫一样实现空前繁殖;

生怕自己稍一懈怠,孩子的问题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了。

这个观念,错就错在:

把孩子一时一刻的迷茫、弯路、困境,看成是会蔓延一生的祸害。

李波老师有一句名言:不要把一个点看成一条线。

点就是点,线就是线。

生命很长,在漫长的这条生命之线上,不同的人生阶段,作为一个人,会遭遇不同的困惑。

比如:

青春期,会有精神上的萌芽,伴随着这萌芽和苏醒的,当然是迷茫和混乱;

初入社会的时候,就像二次投胎一样,一个人,就这样赤裸裸地被抛到社会上,失去了家人的关爱和学校的庇护,这时的无助、恐慌、迷茫,是谁都会经历的;

然后就中年危机,现在网上不是传中年危机3大表征,花钱、出轨、找外遇。

人到老年的时候,又要面对孤独、病痛和死亡的困扰。

每个点上精神层面的迷茫、困境,都会产生相应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很多看来都是毛病,比如青年人的急功近利,脆弱;中年人的出轨、焦虑;老年的刻薄、矫情、多愁善感。

所以,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麻烦。

不夸张地讲,90%的麻烦会自动过去,就像手上划破了,一般而言,简单消毒,就会自动愈合。

不但如此,在精神上每经历一次困境之后,人会更成熟、智慧。

所以,既然90%的人生困境会自动过去,那么作为父母,面对一个叛逆、迷茫的孩子,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其实就是3个字:容得下。

你要笃定了,青春就是一阵风,所有的一切都会过去的。

早恋了,恋上两天,就没事了,因为这是对情感的一次试探,真正的情感,还要过上个五六年,孩子才能体验到;

迷上上网了,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你不反应过度,处置得当,既能坚守底线,又能宽容大度,一般的孩子,都不会越轨行事;

看了《三生三世》,想当明星了,其实也就是一时兴起,放上他几天,他那颗燥热的心也就凉凉了;

忽然间觉得学习没有意义啦,这说明孩子开始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了,很好,思考上几天,可能就又思考回来了;

......

说这些的意思,不是说,孩子出现问题了,作为父母,嗷,我们就不要管了,不要理他了,不要引导了。

而是说,我们不要反应过度,我们要包容他的现状,包容眼下他这个人。

就像蛇蜕皮一样,当你懂得这是自然规律,人过段日子,他在精神上也要蜕一蜕皮,看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淡然了,就释然了。看到孩子在那里穷折腾的时候,你就不急不躁了,就容得下他了。

容得下他了,你就可以心情气和地解决问题了,这个事情,是放一放好;那个事情,是要先下手为强;另外一个事情,是要坐等他自然痊愈;下一个问题,呀,要求助李波老师了......

你看,你有了大将风度了。

但你要不容呢?

首先你自己就乱了,像那位奶奶一样,“崩溃了”,你都乱了,你都慌了,哪有足够的智谋去解决问题?

就像一个人胳膊上起了一个小泡,你晾它几天,它也就自动消失了;但你非跟它过不去,非要去和它较劲,拧它,按它,甚至拿一针挑它,它可能就感染了,反倒麻烦了。

就像上面那位家长,孩子在之前12年时间里,很不错,甚至初一的时候,还是全班前几名。怎么短短1年的时间里,就从前面几名,跑到后面几名了?

原因就在于孩子在精神上闹腾的时候,家长没有消停,反而添乱,“我们好几次激烈争吵,升至极端”。

容不下孩子,结果火上添油,把一个偶发性的小水泡,拧成了大面积感染。

所以,下一次,当你的孩子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候,把李波老师这句话默念3遍:不要把一个点,当成一条线。

很管用的,赵老师我就经常用的,它给了我一个更长线看待孩子成长的视野。

2、

容得才能驾驭得。

这句话源自李波老师,赵老师总说,总讲,可是还是有家长心存质疑:“老师,我要容下了,他不就更嚣张了吗?”

这个逻辑,说实话,乍看,很有道理,但是恕我直言,你这是很机械、僵化的一种看问题的方式。

因为你这样看,把人性,看得太简单了。

每一个孩子,在内心深处,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还是有一个定性的。

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好,还是歹,多数孩子是明白的。

但是,因为人性的复杂,很多人心里想的一套,可是做的时候,就又是另外一套了。

就像有一个孩子在我们后台留言:

“老师,我也不想老看手机,老玩游戏,其实也都想把所有的时间放在学习上,每次玩完手机后,都很后悔。可是一边后悔,一边玩,越空虚,就越想玩。这可怎么办?”

这就是内心中向善和向恶的一面在斗争。

一个孩子的性格,就是在这反复几次斗争中被塑造出来的。

没有这种内斗和挣扎,那么这个孩子的内心一定不会有成长和丰富性。

这个时候,如果你容不下孩子,容不下他的成长,以及与成长相伴而来的问题,于是公开指责他,谩骂他,讽刺他,嘲弄他,“一哭二闹三上吊”,反倒让孩子内心中恶的一面壮大,发展,开始担任保卫自己尊严、人格的职责。

当他内心在互斗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是一个统帅,最起码是一个同盟军的角色,来壮大孩子内心中善的一面。

比如跟孩子贴心贴肺地讲一讲自己当年遇到诱惑时的囧事窘态和怂样,最后拍一拍孩子,说:

儿子,妈妈知道你也想戒了这个网,把时间、精力都放在这个学习上,当然,也需要偶尔放松放松,既然这样,你看,咱俩就想到一起了。

要不,我们一起想一个办法,看怎么合理安排学习和放松?

或者,跟孩子真诚地道一个歉:

儿子,爸爸妈妈也知道,你玩游戏,不是真的喜欢游戏,喜欢网络,你只不过是空虚,无聊,也怪我们,这几年忙工作,一有点时间,就只盯着你的学习,搞得你只有学习,没有生活;只有压力,没有放松。

今后,我们一定改正,多陪陪你;多丰富一下咱们家的生活,没事我们也出去旅旅游,吃吃喝喝,四处走走,

你要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可以向爸爸妈妈提。

你看,多好!

相信,你骂上他10000句,也不如这几句,贴心贴肺,深入浅出的话,来得触动孩子的心。

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将心换心,你才能看到孩子的真心,才能容下他,容下他,你们才能成为战友,一起对抗他生命中的那些不确定。

而且,容得下孩子的父母,你在孩子那里就收获到了信任,有了这份信任,他就会认真听取你的建议,遇到问题的时候,积极去寻求你的帮助和支持,那么,你也就获得了帮孩子解决问题的主动权!

就像有的妈妈,对孩子的成绩升还是降,总是可以淡然处之。

这样,孩子在成绩下滑的时候,就敢于向你发出求援,你们两个就可以一起去探讨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办法。

但是如果你大惊小怪,动不动因为几个名次的下滑就指责、唠叨、攻击,又因为几个名次的上升,就激动不已。

那么,孩子就会认为,你只能承受成绩好,不能承受成绩下滑。

当他学习出现困难的时候,他就不敢放心地把自己交付于你,和你开诚布公地探讨问题解决的办法。

3、容得,才是家人;容得下,才是父母。

这一点至关重要。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很爱孩子,但是孩子并没有这样的感觉,他们觉得与自己相比,父母可能更爱自己的成绩,更爱自己的分数,更爱自己给父母长脸。

一句话,感觉自己是父母实现自身欲求的一个工具。

比如上周还有一条留言,是一个孩子发来的:

说实话,当孩子产生这种想法的时候,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失败。

有句话讲:家和万事兴。

家,与其他的组织相比,是唯一依靠亲情来打底子的,它应该是一片净土。

没有情感,没有亲密,只有功利性的要求,那么这个家庭就没有凝聚力,

这个家庭没有情感,没有凝聚力,那么它也就没有一种能力,为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能量,修复他们在外在遭遇的创伤和挫折,从而不能让他生生不息地产生动力来对抗困境。

所以,当孩子遭遇成绩下滑,精神危机,信仰缺失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大肚能容,容得下他的狼狈与不堪,焦灼与动荡。

容得下,你就是他的亲人,父母;

容不下,你就是他的陌路人,甚至是敌人。

没有谁,比至亲骨肉的鄙夷,排斥,更伤人。

你的不容,把他都伤着了,他忙着舔伤口,哪里还有力气来收拾精气神来应对困境?

这也是很多孩子成绩一旦下滑,就一滑再滑,父母吵得越凶,下跌得就越厉害,甚至很多男孩子,从此开始破罐子破摔,不再回头的根源所在:

他恨你,所以,用自己的堕落来报复你。

不要感觉很幼稚。

因为这就是人性。

当一个孩子在情感上受到宽慰的时候,他的理性才能产生,他才能静下心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

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容得下”是什么?

“容得下”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是风物长宜放眼量;

“容得下”是以退为进,它为后续问题的解决撕开了一道口子。

“容得下”,是胸怀,更是智慧,还是爱,也是信念。是父母对一个孩子美好未来的笃定!

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