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拍摄影社区

 胡家北心善 2019-09-20

很多时候,在进阶道路上的摄影爱好者,明明能感觉到自己作品与大神作品的差距,好像却完全不知道差在哪,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从而导致自己的摄影水平一直原地踏步,很难进步。

所以,想要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首先要知道自己与大神差在哪里,才能准确地学习自己所欠缺的东西。本期教程将向大家详解进摄影大神的作品与普通人照片的直接差距。

当我们讨论一张照片,无非是在讨论照片的用光、用色、构图等方面,以及照片自身包含的故事、内容、情感、观念等。而照片的用光、用色属于客观范畴,照片包含的故事、情感、观念等属于主观范畴。所以在这里,我们也把构成照片的元素划分为客观元素和主观元素。

一、构成照片的主观元素

一张照片的主观元素应该:故事、情感、理念、哲学、摄影师对世界的看法与表达等主观思想内涵。并且这些主观思想内涵是用眼睛看不到的,并且也没有标准答案,不会影响照片用光、用色是否好看,更不是普通人与摄影大神作品的直接差距,因此我们这里不讨论照片的主观元素。

二、构成照片的客观元素

一张照片不可能只包含主观元素,照片的主观元素必须要以客观元素为载体才能体现。所以直接构成一张照片的,应该是照片的客观元素。这里,我们把构成照片的客观元素分为基础、进阶、高级元素。

1、基础元素——影调、色调

我们人眼所能看到的客观世界的影像,其基础元素由不同的光影和颜色构成。而照片是对客观世界的呈现,所以客观现实世界的光影和色彩,分别就对应了照片的影调和色调,即:

而光影和颜色之间的关系,涉及到一个色彩学上的原理,这里我们不做更深入的解释,大家记住这个原理结论就好:可见光照射在某物体上,该物体会对某种频率的光进行反射,而其他频率的光会被吸收。被反射的光被人眼看到,于是人眼就看到了颜色。因此先有光,才会有颜色。没有光,任何颜色都会消失(纯黑和纯白严格意义上不属于“颜色”。)

所以,光影是人眼看到的客观世界影像的最基础元素,相应的,影调也就是构成照片的最基础元素。任何一张照片,无论好坏,都具有影调;色彩是人眼看到的客观世界影像的基础元素,相应的,色调也就是构成照片的基础元素。

因此,只要是照片,无论好坏,必定是由影调和色调构成。并且,任何照片必定是先具备影调,才能具备色调。而只拥有影调的照片,即为黑白照片;只拥有色调的图像,无法被称为照片,只能被称为图像。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们来看下图:

这是一张正常的彩色照片,现在我们分别将这张照片的影调、色调提取出来,得到了下面的两幅图像。

提取照片的影调(上图)

提取照片的色调(上图)

只观察照片的影调,你会发现,影调本身就是一张黑白照片。而色调本身,只是各种无规则的色块,并不是一张完整的照片,只能算是一幅颜色构成的图像。

只有当影调与色调叠加到一起时,才构成了一张完整的彩色照片。

具体做法是:在Ps中,将色调图层置于影调图层上方,并将色调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颜色”;或将影调图层置于色调图层上方,并将影调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明度”。两种方法,都可以将影调、色调叠加为一张与原图一模一样的照片。

可以看到,影调+色调=照片,所以无论什么照片,必定是由影调、色调构成。

但一张照片若只拥有影调和色调,仅仅只能算是随手拍的照片,并不能算是一幅艺术的摄影作品。要想让照片更加符合人眼视觉的观感、更加艺术性,除了影调和色调这两个基础元素外,还应该具备一个重要的进阶元素。

2、进阶元素——结构

客观世界在人眼中的影像,尚有近大远小、平视视角、仰视视角这些空间原理与视角,那呈现客观世界的照片,必定要有一套科学呈现画面的方式,才能在照片有限的图幅中最合理地呈现视觉元素,给予观众最佳的观看感受。而这一套科学呈现画面的方式就是照片的进阶元素——结构。这个结构,包括了构图、视觉的视角、照片的透视、镜头扭曲畸变等因素。

一张照片,即使影调和色调再好,构图歪斜,透视奇怪,照片质量一样会大打折扣,不会好看。试想,我们平时看世界的视角,是头部正直,看到的世界是地平线平直的世界。

地平线平直,视觉感受良好(上图)

而若把照片拍成地平线歪斜,那岂不是看照片时,总感觉是歪着头,视觉感受不会好。(特殊情况除外)。

地平线倾斜,视觉感受不稳定(上图)

因此,当你能在完美的影调和色调的基础上,做好照片的结构,甚至是仅仅做到结构中的构图,那你的照片就几乎是一张满足日常观看的“好看”的照片了。

3、高级元素——质感

影调、色调、结构,将这三种元素做到最佳,几乎是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的极致了。一张仅仅具有了影调、色调、结构的照片,看起来已经比大多数人拍的照片好看了,但仍感觉差点什么,和大神的作品有点差距,然而这个差距却又不知道如何描述。其实,这个你和大神作品之间不知道如何描述的差距,就是构成照片的最后一个元素,也是最重要的高级元素——质感。

没错,你和大神的作品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质感。而什么是质感?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实际的物体表现在照片中,要具备该物体原本的样子和特性,以及照片整体呈现出的视觉风格。比如,水面,你要如何让水面表现得像水面,而不是一滩泥浆;雾气,你要如何让雾气表现得朦胧,而不是照片偏灰;皮肤,你要如何磨皮让皮肤表现得细致有毛孔的纹理,而不是把皮肤磨成硅胶;光影的过渡,你要如何让光影过渡得更自然,而不是光影断层等等。以及一张照整体呈现是平淡如水,还是极具视觉冲击;是带有中国工笔画风格,还是带有西方油画风格等。

如下图:

整体呈现出暗调魔幻质感风格(上图)

局部放大图

草叶半透光的质感(上图)

树枝受光面和背光面的立体质感(上图)

针叶灌木叶受光的质感(上图)

照片的质感远不如此,照片中有多少种物体,就需要塑造多少种质感,而质感的塑造很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通过前期拍摄完美解决的,更无法通过Ps等软件中的滑块按钮一键解决,全部的质感塑造都需要摄影师本人在照片后期中精细把控,这种对质感精细把控的能力来自于日积月累的拍摄与后期中。

影响质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照片影调的协调、色调的和谐搭配、物体的立体感、场景的空间感、画面的虚实感、局部与整体的对比、物体的动感与静感、细节的精致等等,都会直接影响照片的质感。

正因为这样,那些厉害的摄影大神们和摄影师们,做到了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质感,才会一下子拉开了和普通摄影爱好者的差距,让照片更加耐看、更加好看且富有艺术性。

本期重点回顾

299148237.jpg

构成照片的元素,可分为主观元素和客观元素,主观元素要以客观元素为载体才能体现。而客观元素包括影调、色调、结构、质感四个重要方面,其中质感是普通人的作品与摄影大神作品最直接、最根本的差距。

一张照片若仅拥有影调、色调,那只是一张随手拍的照片;若在影调、色调的基础上做到了结构,那将是一张满足日常观看的照片;若同时做到了影调、色调、结构、质感,那就是一张优秀的摄影作品了。而此时,如果作品还包含了主观元素的思想理念,那一定会是一张经典的摄影作品。

本期的理论向摄影教程,也间接向大家指出了影调、色调、结构、质感的四个方面让大家作为参考,验证自己哪方面做得还不太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