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练功习拳有关的身体部位穴位

 逸心茶舍 2019-09-20

陈雄老师聊太极246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出处“和美太极”点击订阅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

杨式太极拳研练随

——肩是由胸锁关节、肩锁关节、肩关节三部分构成。其中,胸锁关节是由胸骨的锁切迹与锁骨的胸骨端构成;肩锁关节是由肩胛骨的肩峰与锁骨的肩峰端构成,属微动关节;肩关节是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由此,“沉肩”应理解为练习时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要放松、下沉,并有意识地使两肩向外引伸。使整个肩部关节在向外引伸力的作用下,背部肩胛骨横向拉开,整体下沉。对肩关节的技术要求是既“松活”又“松沉”,对肩胛骨的技术要求重在“松沉”。
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练拳时将肩井穴放松张开,从上往下松沉落到涌泉穴上,就会感觉到脚下有一股无形之力贯通周身。怎样把肩井穴放松张开啊?这里介绍两种简单的练法:第一种练法是用意念放松“肩井穴”,忘掉肩关节,想象肩胛骨与锁骨分开而下沉。第二种练法是用意念去指挥着锁骨,通过锁骨的两边对拉松开肩胛骨,自然的就出现了松肩下沉的效果。
胳膊、手——膊为人体部位名。或作髆。又称胳膊。指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一说指上臂外侧面。手是人或其他灵长类动物臂前端的一部分,人使用工具或抓或握住东西的上肢前端,由五只手指及手掌组成,是使人能够具有高度智慧的三大重要器官之一。老练家说:练拳时别让胳膊拎着手。可见胳膊能否放松会影响手的松开与松沉。


——练功习拳要松脊中的“脊”,指的是人的脊椎和脊柱。脊柱是一个总称,也就是从第一颈椎到尾椎被称为是整个脊柱,包括所有的椎体和椎间盘,脊椎和脊椎骨就是一个概念了,也就是脊柱中的骨头部分,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脊柱是由33个脊椎组成的,分为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尾椎(4个)。脊椎是一个椎体、两个椎弓根、两个椎板、两个横突、四个关节突和一个棘突组成的骨结构,分颈椎骨、胸椎骨、腰椎骨、骶椎骨、尾椎骨。胯是人体运动的核心,动手的劲力源于肩,“脊柱”是上下肢之间的桥梁,脊柱连接于胯、肩之间,既可以撑拔拉伸,又可以压缩成弓,构成运动组合,相互作用,如同一体。
——腰有腰脊之说。“腰”是指人体胯上肋下的部分,分布在脊柱的两侧,介于髋骨和假肋之间,是练拳松腰左右的门枢。“脊”是指人体腰背上中间的骨头,上与胸椎、下与骶椎连接的关节,是练拳松腰上下的门枢。人的脊柱腰段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这5个椎体,古称“腰骨”。在后背正中,颈部的那段就是颈椎,背部那段就是胸椎,腰部那段就是腰椎,臀部那段就是骶尾椎。腰椎承担人体的大部分重量,尤其是第4、5腰椎。骶椎位于腰椎与骨盆之间。骶椎两侧就是髂骨了,骶髂关节。髂骨是髋骨的组成部分之一,构成髋骨的后上部,分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髋骨为人体腰部的骨骼,共左右两块。左髋骨、右髋骨、骶骨、尾骨以及它们之间的骨连接一起构成的就是骨盆。太极拳对腰部的技术要求是松、直、沉,骨关节要松开,肌肉也要放松。


膝盖、膝关节、腘窝——膝部之膝盖,位于大小腿之间的连接处,是较为薄弱的。膝的主要内部组成结构为半月板以及四条韧带。其中中侧突韧带和外侧突韧带在膝的两侧,主要功能是防止膝部轴离位;另有前十字韧带和后十字韧带分别分布在膝前后方,作用是防止膝部前后移位。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为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损伤机会亦较多的关节。腘窝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和下外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腘窝顶(浅面)为腘筋膜,是大腿阔筋膜的延续,向下移行为小腿深筋膜。练功习拳时要以放松膝盖为虚,以松开膝关节靠后部位为实,劲力走腘窝,这样才能做到真的松膝,是劲力走身后腿阴的练法。
小腿双骨——内含胫骨和腓骨。胫骨位于小腿内侧,上端粗大,向内侧和外侧突出的部分,称内侧髁和外侧髁,弓步前腿胫骨直立地面的练法较好。两髁的上面各有一关节面与股骨相接。胫骨体的前缘锐利,直接位于皮下。腓骨位于小腿外侧,上端膨大部称腓骨头,下端膨大处叫外踝。


丹田——人有下、中、上丹田。下丹田藏精,是“练精化气之处”;中丹田藏气是“练气化神之处”;上丹田藏神是“练神还虚之处”。关于下丹田的位置,先哲们的说法也不尽相同,有以脐中、关元、神阙、石门、气海为丹田的几种说法,这与道家养生术对下丹田位置的说法相同。以为,从修炼太极拳而言,只要把脐下三寸小腹部视为丹田即可,无需拘于分寸之间。因为从“下守重心”的观点看,丹田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面,而是小腹内的一个圆形腔体。这个圆形腔体的中心点应位于腹部能调整和稳定人体重心的那个部位。即人体的重心点。气沉丹田能有效降低身体重心,有利于增强下盘的稳固性。
——在生理学上所谓的胯系指股骨上节,大腿的折叠下陷处。换句话说,我们通常把腰和腿之间的部分叫做胯,就是顺沿腹股沟往下往后摸到骶椎的部位。胯关节由骶髂关节、髋关节、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联合、耻骨联合、骨盆等部分组成。太极拳动作的变化莫测全依赖胯的动作,以胯根为主宰,牵连发动全身运动。腰肌、腹肌、臀肌、腹股沟的放松对松胯影响较大,要体悟腰胯互根的关系。松开腹股沟是松前胯,放松臀部是松后胯。太极拳对胯部的技术要求是既松活又松沉,与劲相通传递。
——位于两胯间以会阴为中心的区域。“圆裆”的裆是指人体下肢两股内侧,经过腹股沟及会阴部的联结。“圆裆”是在练习太极拳时对习练者裆部的技术要求,即裆部要成圆拱形,不可收挟,也不可过于张开,应处于适当的圆撑状态。胯根撑开.两膝有微向里扣之意,裆自然能圆。另外有“裹裆”练法,能让身体变得轻快活剥,可以使肛门的括约肌收缩,能起到气沉而不散的作用。在练裹裆时只要注意着力内向,两腿如一条腿,能分虚实就成。还要在于同侧的膝盖尖要与脚尖始终保持成上下垂直线。还有“吊裆”练法,吊裆系提顶相对而言,裆部松垂,腰肌宽舒,好像晾吊那样,全身产生一种虚实交替运用的弹性整劲。
——指从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分。两胁微敛,取下收前合之势,前辈谓之护肫。


——指方言中的“屁股”。“吊裆含腚”中的“含腚”,前辈说是肛门自然轻轻向上提的意思。
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虚领顶劲”其中一个技术要求是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如同头顶上有绳索悬着。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有着这样的好处:一是使头部自然垂直,防止前俯后仰、左右歪斜外。二是便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机能活动,高度发挥对人体平衡的控制作用。三是使十多斤重的头颅由于“顶头悬”而减轻对身肢的压力,从而使身肢的动作显得灵便。四是有利于提起精神。五是百会穴如与会阴穴上下一条线地对称,有利于自然接通任督二脉之气。
猴头——《周身大用论》所说“三要猴头永不抛”中的“猴头”,是指颈部前方突出的一块软骨(甲状软骨)。前辈说在打拳或推手时应使头颈适当往后收敛,勿使“猴头”向前凸起,这样身体才能保持中正,当然也有助于重心的稳定。
肩井穴——位于肩胛区,前直乳中,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练功习拳中,用意识引导肩井穴松沉落到涌泉穴上,同时虚领顶劲,就会感觉到脚下有一股内劲贯通周身。
劳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劳宫穴属于肢体中最为敏感一个穴位,有着较大的实用价值。比如盘架练到当劳宫穴呼吸时涌泉穴也在同步呼吸,说明“知己功夫”有所提高,因为有了较好的“心静体松”才能使手心脚心关窍相通,前辈说的“上松劳宫穴,下松涌泉穴”,就是这么一回事。再如说在推手过程,发人时要展开手指,凸出劳宫吐力;在抓筋闭脉时,则凹手掌心气贯指梢,甲欲透骨。
檀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檀中穴微内含就是含胸,胸部松开才没有阻滞感,胸部空空的气道畅通了,气才能在胸部很自然地把躯干竖立起来,也有利于气沉丹田。含胸以檀中穴为中心,两肩有意识的相合,而不是动作外形的缩胸、溜肩、驼背。
大包穴——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大包穴两肋鼓胀具气(气机内敛斡旋)、灵动,松胸心气下沉合丹田的功效较好,有助于意气周身一家。


命门穴——人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也就是一般人裤腰往上5厘米左右和后正中线相交的点上。盘架行拳凡手腿前去时,两肾先转换,气沉丹田,命门穴微往后撑,腰裆劲自然往下松沉。太极拳的发劲之法其中就是“气撑后命门”,用意把“命门”恰到好处的外撑,同时顺着松沉到脚底的上传劲与地面反座弹力,完整一气发出松净干脆的太极劲。
尾闾穴——位于尾骨末端和肛门之间中点。收尾闾穴使命门穴突出,是太极拳的重要练法之一。松腰塌胯就是松开尾闾穴的垂臀;尾闾向前向下溜就是溜臀,亦称敛臀。松开尾闾穴的垂臀和溜臀,对于立身中正的平衡和沉稳起着较大作用。
会阴穴——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从头顶百会穴到会阴穴之间,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线垂直吊着.使全身动作显得轻灵沉着,且轻灵而不飘浮、沉着而不重滞。如果练拳时不能松开会阴穴,则明显影响开胯圆裆的动作。会阴处松开虚虚上提,裆自然会圆,还对放松开胯有好处。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以意识引导照海穴带动脚内侧松沉与地相合,有助于脚底沉弹,这是知阳守阴的练法之一,扶脚内侧之阴弱,有利于脚底的阴阳平衡,使下盘更为沉实稳固。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涌泉是意气出入和运作根劲的部位,太极拳名家郑曼青说:“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学垂死终无补。”身体重心要落在脚跟也好,落在足弓最高处也好,都不要把涌泉穴踩死;空出涌泉穴,意气劲才走得顺畅。
梢节、中节、根节——拳论所指,人整体三节分法为:头部为梢节,或称上节,指头顶至咽喉之间;胸腹部为中节,包含咽喉至下丹田之间;腿部为根节,或称下节,自大腿根至两脚趾之间,即为根节。局部三节分为:以中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臂言之,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以手言之,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以腿言之,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类推此理,从头到足,各有三节。


下盘、中盘、上盘——以胯、腰、肩而言:胯为“下盘”,腰为“中盘”,肩为“上盘”。“三盘”中,以下盘为根基,以上盘为用,以“中盘”为主宰。以全身部位而言:从小腹、尾骨、裆、膝、腿及脚腕到脚为下盘;脊背、胸、腰、腹部为中盘;头顶至项部为上盘,包括眼、耳、鼻、口、舌、齿、下颚面部等部位。以练习太极拳而言:要将下盘练得稳固,中盘练得灵活,上盘练得轻灵。下盘的技术要求是松沉之劲到达涌泉穴时和地面相吸相引,脚底好像长在了地面上。中盘的技术要求是松腰松胯,把腰眼(位于肾俞穴)竖起来,四肢皆由腰胯带动。上盘的技术要求是“虚灵顶劲”,虚腋、与肘相随,和顶劲配合,这样有顶有沉、有上有下、对拔对拉,就出现一种伸展虚灵的拳势。
三圈——实践经验证明,人的有关部位不能超出某个范围,否则就要自身不稳,失去中心,处于被动地位。所谓三圈都是以自身的中轴为圈心的同心圆。内圈:自己的肩宽为直径的圈就是内圈。中圈:膝到哪儿,哪儿就是中圈,肘不宜超过膝。外圈:脚到哪儿,哪儿就是外圈,手不宜超过脚;手不够着怎么办?那么得用“脚来凑”,跟步脚到手到就行了;倘若是“脚不够,手来凑”,那就是自找挨摔了。
三平一竖圈——平圈有肩圈、腰圈、胯圈;竖圈有下丹田处的立体圈。肩圈主人体平衡,腰圈主人体旋转,胯圈主人体进退;丹田立体圈主人体技击发力。
劲由于筋——“劲由于筋”语出杨氏太极拳经谱的《太极体用解》,身为医生的太极拳名家牛春明师是这样解释的:“‘气’由练太极拳而获得的内劲,它运行于人的横膈膜、筋腱、和血管之内。精气含蓄的内劲是从筋脉产生的。”其中的“筋脉”在人体内哪里?研练太极拳的释传宗法师在《丹田吞气拉筋能趋向太极拳真正意义上的松》文中说:“人的十二经络有相应的十二筋脉,比如膀胱经,即大腿后侧到脊背按上去硬硬的、滑来滑去的有弹性的软组织即是筋脉;再如腋窝处软组织抓拉一下拱起,这也是筋脉。人体筋脉是一种有形的磁场气机,看得见摸得着、带有生物电磁效应。”
守中用中——推手时,保持自己的中线位置不受侵犯,这就是“守中”。同时尽量控制住对方的中线,目的是准备摧垮对方的防线,这就是“用中”。哪里是“中”呢?人体鼻居头部的中央,鼻子就是人身之“中”的标志。拳诀:“意从心内起,手向鼻尖落。”处于头顶百会与两胯之间会阴穴所直对的地面位置,上中下成一条垂直线,这条中线位置牵系着人的身体重心,也是“中”的标志。在推手中,倘若这个中心位置骤然被对方占据,就会有失重的可能。
九窍——手臂有三节三窍:劳宫穴为梢之窍;曲池穴为中节窍;肩井穴为根节窍。身体中部有三节三窍:上丹田是梢节窍;中丹田为中节稍;下丹田为根节窍。腿有三节三窍:涌泉穴为梢节窍;阳陵泉为中节梢;环跳穴为根节窍。
三节——总体来讲,头为上节,腰为中节,腿为下节。进一步细分,以头部来讲: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以身部来讲: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腿部来讲:胯为上节,膝为中节,脚为下节。以臂部来讲:腰为上节,肘为中节,手为下节。以手部来讲:腕为上节,掌为中节,指为下节。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
 
修改于2019年9月17日

转自:和美太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