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分享——止于至善

 wenxuefeng360 2019-09-20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止于至善”这个词,近期这个词对我的触动很大,“止于至善”这个来源于【大学】这本书,他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因为儒家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所以古往今来,很多的儒家大师都是从人性的角度去解读这个词。这个方面,我肯定是谈不来,还没有那么高的文学修养。我只能从生活的角度去分享这句话。

止于至善,我们可以简单的把他理解为把事情做到最好,但是这个简单的定义也恰恰是最难达到的一个境界,很多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别人能够成功,而你做却是失败。很多人归结为运气。的确运气这个理由是最好想到,因为运气这个词即否定与别人的差距,也否定别人努力程度。在学校有句名言就是“成功来源于99%的汗水和1%灵感”,可见坚持的重要性。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只要逃避,这是为什么?这就得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说,在原始社会,当我们祖先遇见危险的时候,我们的反应基本都是逃避,因为没有足够的武器去战胜敌人。所以这种逃避的基因就隐藏在我们身体中。当遇见困难的时候,或者一件事情到瓶颈期的时候,这种基因就会显现作用了,人生就从这里开始了分流。

早分享

那怎样才能做到止于至善?

1、充分的考虑一件事情的难度,事情往往伴随着困难,不是一个,而是一系列,所以做好最坏的打算。

2、准备长期战斗,至善的境界不是短时间就能达到的,而且前期的起步阶段是极度痛苦和自我怀疑,因为前期的投入和收益是不成正比的,所以需要我们做长期的规划,长期的规划需要目标的支撑,根据自己的能力制定阶段性的目标,逐步达到至善的阶段。

3、专注、自律,其实这点事最难的,外面的世界太丰富了,我们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怀疑做一件事的意义。社会浮躁的气息,也容易让我们产生一蹴而就的情绪,幻想这一步登上巅峰。碎片化的时间,让我们不再专注,在干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只想找到速成的方法。保持专注,保持自律,才会让人在一个事情上走的更远。

4、学会反馈,学会思考,只顾埋头拉车,不抬看路,就容易撞到山,其实在“止”后面还有两个字“静”和“思”,就是说做是最基础,但思考才能进步。学会思考,学会用多维度考虑。才能加快达到至善的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