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最大的战略间谍,官至一国之相是燕昭王对付齐国的“王牌”

 人之意 2019-09-20

公元前三一四年,齐宣王利用燕国内部的问题,派兵占领燕国,不久因受燕人猛烈反抗,只得撤兵回国。赵送燕公子职回国,他在公元前三一一年即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燕昭王

燕的形势虽则日见好转,伐齐仍是个老大难问题。齐实在太强了。于是燕昭王的心腹苏秦担负起一项特殊的使命,打入齐国朝廷,进行破坏活动。他在齐国十余年,骗取了湣王的信任,身居高位,而始终为燕国工作。苏秦实在是战国时列国间的大间谍,他也搞过合纵,其实并非主业,不过是配合性的活动而已。

苏秦字季子,洛阳人。他到燕国的时间不详,我们看见他在历史舞台上露面的时候,已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齐湣王初年。他从燕国到齐国以后,变成了齐国的臣子。战国时的士,今天在甲国,明天到乙国,是很平常的事情。苏秦是洛阳人,他先投燕国,后投齐国,并不会引起什么怀疑。从此他在齐国长期潜伏下去。苏秦的方针是劝齐发动对外战争,消耗齐的力量,同时把齐的发展方向引往其他方面,保证燕国的安全。齐湣王是个好大喜功的君主,叫他打仗,再好办也没有。苏秦给他定了两个对象,一个是宋,一个是秦。

宋国在春秋时已经不大行了,可是在战国中期康王偃在位的时候,居然一度变得相当强大。他灭掉滕国(现在的山东滕县西南),夺取楚在淮水以北的土地,在公元前三一八年自称为王。古书上说康王用皮袋盛血,高高挂起,用箭射去,叫做“射天”,此外还有种种暴行,被诸侯叫做“桀宋”。这是敌国攻击的说话,难以凭信。宋夹在魏、楚、齐三大国之间,要想争雄,势必和大国发生冲突。苏秦劝齐湣王攻宋,湣王自然很容易接受。

另一个是秦。湣王的政策是联合韩、魏。宣王去世那年,齐、韩、魏联合攻楚,大破楚军。公元前二九八——前二九六年,齐、韩、魏连续三年进攻秦国,最后一次甚至打破了函谷关。秦国被迫把一部分攻占的土地还给韩、魏。但是在以后的几年中,这种联合停顿了,秦乘势还击,把韩、魏两国打得气都喘不过来。苏秦提出恢复和扩大这种联合,也是很合乎时势的策略。

齐湣王十二年,苏秦做了齐相,可见他已经取得了湣王的完全信任。

秦要放手并吞三晋,鉴于前几年的教训,镶侯魏冉决定设法麻痹湣王,让他不干涉秦的行动。公元前二八八年,魏冉到齐,提出齐湣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灭赵分地的建议。“帝”是天帝的称号,搬到人间世来还是第一次。齐湣王很欢套这顶高帽子,很爽快地答应了。这条计最是毒辣,赵对秦有足够的抵抗力,但是经不起秦、齐两大国的两而夹攻。赵亡,韩、魏势将成为秦的囊中物。秦再进一步,当然要和齐翻脸。从齐来说,接受东西帝的建议当然失策。但从苏秦来说,最危险的是燕永远不可能报仇了。因为这样一来,在短期内,齐将要更强大,燕王只能做齐帝的附庸。

苏秦决心改变这个局势,他劝湣王去掉帝号,同诸侯合纵攻秦,同时把宋国灭掉。联秦并不符合齐的利益,灭宋不太困准,有明显的好处,所以苏秦说服湣王,说的全是真话,只是不提燕国而已。

秦称西帝,是玩弄齐国的手法。齐不称帝,秦昭王一个人要这虚名,只会引起别国反感,没有半点好处,他自然也不用了。

公元前二八七年,齐相苏秦和赵奉阳君李兑组织了一次合纵运动。参加的有齐、赵、楚、韩、魏五国,大家都出了兵,比起三十多年前公孙衍发动的那次,国数相同,但齐国代替了燕国,实力大得多,又是大家都出兵,比上次只有三晋出兵也强得多。然而五国联军到韩的成皋(在河南荥阳西北)便撤退了,离函谷关还有好二百里路。这又是一次虎头蛇尾的行动。下一年,齐湣王灭宋,宋康王败逃而死。齐得了宋地,表面上更强大了。那么苏秦的活动毕竟是否符合燕的利益?这个问题,休说今天的读者会问,当年的燕昭王当然更加要问。苏秦很了解这点,他多次写信给燕王,报告他的活动情况,所以燕昭王对他是了解的。

齐灭了宋,消耗了自己的力量,也引起了诸侯的恐惧。燕昭王利用这点,在公元前二八四年(昭王二十八年),联合秦、魏、韩、赵,五国伐齐,由乐毅担任统帅。齐湣王到了最后关头,才发觉苏秦是燕国间谍,把他车裂处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