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海而生渔业丰饶水产养殖方兴未艾 勇立潮头革命精神传承石窗美轮美奂

 风吟楼 2019-09-20

三门,地如其名,它是连接海陆的通道。

抗战时期,日军占据浙江大部分地区,三门县在当时成为了浙江抗日的前沿阵地。由于这片土地依然分属临海、宁海两县,在战斗统筹上非常不利,为加强军队战斗力,抗击日寇,时任浙江省民政厅厅长的阮毅成向省政府提议在这里独立设县。1940年7月1日,该提议得到通过。因为濒临三门湾,“三门”便成为一县之名。“三门”担负着守卫国门的使命,它最终不辱使命,有效遏制了日军的攻势。

进入当代后,浙江正在围绕大湾区进行宏观规划,海洋经济成为重要的角色登上历史舞台,而三门因地制宜,积极融入湾区建设,以海洋经济为凭借,谋划开阔的未来。

三门祭冬:一场流传了700年的文化盛宴

每逢冬至,三门人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冬仪式,近700年来从未中断。其复杂而完整的流程,至今仍延续如初。

2000多年前,中国人建立了一套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冬至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逐渐变强,代表了下一个循环的开始。在冬至这一天,三门人以古老的仪式祭拜天地与祖先,这种祭祀仪式被称为“祭冬”。亭旁镇的杨家祭冬,是三门祭冬仪式的代表。

2016年,包含着“三门祭冬”这一活态遗存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与石同栖 以手为錾 点化顽石

位于三门湾畔的蛇蟠岛,密布着大小洞穴1300多个。洞窟嶙峋瑰丽,规模宏大。山体几乎被掏空,最薄的洞壁只有4厘米,却屹立不倒。更让人惊叹的是,这些洞穴并非天然形成,而是在千百年的光阴里由石匠一锤一凿地开掘而成,令人叹为观止。

原来,蛇蟠岛上出产一种特别的石料——蛇蟠石,这种石料纹理均匀,非常适合雕琢,极受市场欢迎。南宋储国秀撰写的《宁海县赋》就有开采蛇蟠石的记载——“矿石锢于蛇蟠之丘,工师钻坚而脔分,舟人冒险而渔取”。

蛇蟠石

三门湾一带,濒海临风,木质材料容易腐烂,石窗则寿命长久,同时也有利于防范海盗,所以石窗相当流行。这催生了三门的石窗制作技艺。三门石窗颜色喜庆,雕刻精美,图案吉祥,不仅在当地备受欢迎,也作为装饰品远销全国。

从洞穴奇观,到美轮美奂的石窗,一代代匠人与石同栖,以手为錾,点化顽石。

三门:“浙江红旗第一飘”

三门,被称为“浙江红旗第一飘”,这里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红色政权;同时,三门还是浙江省第一个被解放的县。这两个“第一”,赋予滨海小城鲜明的红色印记。

1928年5月23日夜,在包定的指挥下,亭旁起义的枪声打响了。5月26日拂晓,革命武装占领亭旁,在众人的注目下,绣着镰刀斧头的红旗第一次在浙江大地升起。

1930年包定英勇就义,时年29岁。

1949年初,曾与包定一起发动亭旁起义的战友回到三门,成功完成了策反工作,配合人民军队解放了三门,三门因此成为浙江省最早解放的县。从“浙江红旗第一飘”到浙江第一个被解放的县,革命者建设新中国的夙愿终得实现。

中国小海鲜之乡

三门有“中国小海鲜之乡”的美誉。

半封闭的三门湾内,种类丰富的海洋生物在北纬30度温暖的海面下自在生长,潮水退去,一望无际的滩涂和嶙峋的礁石上布满各色海鲜。

此时,临海而居的三门人,用早早练就的慧眼,在滩涂和礁石上捕捉、捡拾美味,这种捕获方式被称为“讨小海”,所讨之物,即为“小海鲜”。一个“讨”字,包含了三门人劳作的勤勉和对大海的感恩之情。

2018年开通的“鲜甜三门号”动车让小海鲜的美味飘向远方。由于种类繁多,远方的食客,无论在什么季节来到三门,都能品尝时令海鲜,“长三角全季大厨房”是人们对三门的赞誉。

水产养殖方兴未艾

1997年,一场台风袭击了三门县。海水淹没了六敖镇涛头村大部分农田。天灾过后,在海水中浸泡40多天的耕地因盐碱化而无法耕种,村民陷入困境。

325户村民的土地被集中到一起。很快,“三门县涛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村民以自有土地的经营权为股份,投入公司,按年分红,以现代企业的模式进行海水养殖。

涛头公司对集中起来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并决定利用这里海水咸度适中,水质清澈的条件,规模化养殖青蟹。

“涛头模式”,拉开了三门因地制宜发展海洋经济的序幕。

无论是摄影小镇,还是海防古村;无论是农家乐、还是特色旅游,都让海洋经济走进普通人的家中。

从“种改养”到多种业态共生,三门人正在脚踏实地地推开海洋经济之门。随着湾区经济时代的到来,三门人的舞台将更加广阔。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