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赵冷月大作“一笔”入魂,他曾庆幸自己的书法终于“不再讨人喜欢”

 赵东华 2019-09-20

昨天08:53

图说:月耀金陵——赵冷月书法精品展 官方图

素秋团圆,月耀金陵,一场别样的书法之美昨天在江苏省美术馆呈现。海派大师赵冷月先生衰年变法的重要精品80件在此展出。三十多年来,“丑”书之美被广泛认可,这位海派书家艺术开拓的勇气更是倍受推崇。

“月耀金陵——赵冷月书法精品展”是一次向海派书法大师致敬的展览,由中国书协、上海书协、江苏书协联合主办,规格之高在上海书家个展里是罕有的。

图说:赵冷月作品 官方图

爱上海的文化氛围

展厅里展出的赵冷月作品旁证着他的理想追求:书法有更丰富的变化,有浓郁的韵味,或平淡天真、或清纯雅致、或雄强奇崛。

在展厅里,上海书法家朱晓东最为迷恋赵老的《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一组榜书作品,他回忆说,赵冷月在晚年提出了“松绑”艺术观,他的作品开始寻求自我,大胆突破。他在创作中 “破法”又“立法”,他认为其书法创作风格的丰富多变在现代书家中难出其右。

图说:《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官方图

赵冷月先生幼子赵时中透露,1950年赵冷月先生和太太迁居上海,迁入文化街道福州路的20多平方米的小宅。正是看中上海海纳百川的艺术氛围。“父亲喜欢派头大的城市,要去风云际会的文化港口,激励自己创作新艺术。所以上海成为了他的不二选择,从盛泽来到上海定居。”

上海书法界协会主席丁申阳观展后表示,赵冷月先生拥有深厚的传统功力,早年取得的成绩足以在书坛入列大师,但他并没有满足,大胆变法创新,勇猛精进,他将书法的个性和共性完美结合,将传统与时尚互融,在书技之外还表述了更深的美学概念。赵冷月先生的书法是海派书法一道风景线,代表了另一个高度,影响力辐射全国。 

图说:赵冷月作品 官方图

不可止步于“规整”

赵冷月先生初从晋唐楷、行法度,于各类书体无不穷究其递变之迹。中年后转学汉隶北碑,尤勤于《张黑女墓志》《郑文公碑》《龙门二十品》《张迁碑》等,足见对于传统经典艺术创作和表现形式具有雄厚的积淀。

他对馆阁体书法和流行书法庸俗化的倾向作出各种反拨,发挥了对当代书法的引领作用。“我是个80多岁的人了,我感到书法实在太难了,其难不亚于攀登蜀道。正因此,书法也太具有魅力,时时吸引着我。我立下的最高心愿是能够追求到古人那种不囿成法且极富天趣的书法意韵,达到他们那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赵冷月晚年在论及书法时曾这样慨叹。

图说:赵冷月作品 官方图

曾经多次被引为当代书法范例的作品《一》出现在展厅。赵冷月的长子赵培林回忆,这一笔浓墨,写了有足足一年。因为日本书道很喜欢大幅的单字书法,而且作品的装裱水平胜于中国,赵冷月不甘心,于是在近千张的六尺整张的纸面上,反复实践这一笔。此次展出的《一》一笔入魂,丰盈茁壮,打破了书法的固有模式和传统欣赏,运笔有恰到好处的枯墨肌理感,呈现厚、大、重、拙的壮美及带残缺的苍莽。

图说:赵冷月长子赵培林在讲解《一》 官方图

从“讨人欢喜”中走出

赵冷月提出“丑到极点即美到极点”的艺术观念,其所说之“丑”,并不是与“美”相对立的“丑陋”,而是指脱离世俗的漂亮工整、拒绝浅薄的“好看”“秀美”。他对笔墨的超脱心态,使其书法在当时饱受争议,被认为是“丑书”的代表人物。但正如他所说,“我庆幸从那种讨人喜欢的书法中走了出来”。

虽然赵冷月在笔墨技巧上花的时间不少,但他在思考书艺上花的时间更多。他坚持不为他人之惬意而创作,而是在一笔一划间宣泄情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书协主席孙晓云特地赶来观展,她说:“这位书法前辈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尤其是他晚年在书法创作中敢于大胆突破性和变法创新,足以成为我们这一代书法人的精神标杆。”

图说:赵冷月作品 官方图

本次展览由南京十竹斋艺术品投资有限公司、赵冷月书法教育基金会承办,赵冷月家属还向江苏省美术馆馆方做了捐赠。展览持续到9月15日。(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南京今日电) 

人物链接

赵冷月(1915.3 - 2002.11),本名亮,别署缺圆斋,晚号晦翁。浙江嘉兴人,1950年移居上海。幼承庭训,很早即握管习字,临池不断。书风受到祖父赵介甫和父亲的影响,从唐楷入手。二十五岁开始师从徐墨农先生,在汉魏六朝碑版、二王、欧阳询至清代的金农、何绍基等诸多体系中汲取营养,尤其是民间碑版。曾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生前出版《赵冷月墨迹选》《赵冷月八旬书法集》《当代书法家精品集·赵冷月卷》等。

图说:赵冷月 资料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