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古的密码】人类认识化石的历史

 萨满巫师 2019-09-20

自人类诞生以来,一直生活在地球大自然环境中,必然与自然环境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中会经常发现和认识岩石、矿物和化石,因此人类对于化石的认识源远流长,在东西方都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古代人们对于化石的认识,一开始只是觉得新奇、好玩,并未意识到它的价值和意义,后来有一些学者开始认识到,化石可能是曾经生活过的远古生物,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自然观。也有一些学者将化石视作神秘之物,认为是由神秘的力量造成的,陷入了不可知论的怪圈。直到18世纪中叶,化石才被赋予了科学的定义。

因此人类认知化石的过程经历了从直白的描述到填诗讴歌,从盲目的迷信和崇拜到理性的认知,从只言片语的描述到系统的研究,并最终形成古生物学科,成为解读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工具。这充分反映了人类在探索地球奥秘和生命奇迹的道路上的努力与进步,也体现了化石具有极为丰富的科学内涵,它在促进人类认知自然与生命上所起的巨大作用。

最早的化石记载

我国先人对化石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五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山海经 中山经》曾记载“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痤”《山海经 海外西经》中则有“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表明外形像鲤鱼的鱼化石。

春秋时期越国名臣范蠡的老师计然著有《计然万物录》,也提到“龙骨”产于“河东”,即黄河河套以东现在的山西省。

韩非子在其所著《韩非子 解老篇》中说:“人稀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7,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意思是说,他生活的华北地区,大象罕见,但是可以发现已灭绝的古象遗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1万多年前的更新时末期,华北地区确实生存过一种已经灭绝的披着长毛的猛犸象,显然,韩非子聪明地意识到可以根据大象的遗骨去设想它们生存时的情况。

国外较早记载化石的是古希腊。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科罗丰地区的学者,诗人色诺芬尼,曾经在陆地内部的高山上观察到远海软体动物的贝壳遗迹,又在帕罗斯的岩石里发现月桂树叶的印痕,同时也发现很多证据表明马耳他岛上曾被海水淹没过。他把这些现象都归结为海水有过周期性的入侵泛滥,致使人类的居住处曾被淹没过。

古希腊勒斯波斯地区的学者迪奥佛拉斯特,是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得意的门生。他执着地献身科学研究事业,他写了很多有价值的植物学论文,还有一本书叫《论石头》,包含了他关于矿物和化石的很多研究成果。可是,他在化石的性质和成因上都坚持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岩层中有一种神秘的“可塑力量”,能导致化石的形成,他心目中的化石也就成了“自然的玩技”。在中世界黑暗时期,这种观点得到封建统治者和神学界的大力支持而广泛传播。

来源: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