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赞誉老子为龙,而老子却称孔子为凤,是说孔子有女性特征码?

 昵称62026326 2019-09-20

01

孔子称誉老子为龙

孔子问礼于老子,回到驿馆沉默不语,三日后,弟子才敢问老师:老子其人无礼于先生乎?孔子答道:“非也。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用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史记 老子列传》
《庄子外篇·天运对这次孔子问礼描写的更细致:这一次是孔子第三次问礼于老子了,此时孔子刚过五十一岁生日,虽然一手创办了天下第一所私立大学,门墙桃李三千,堪称空前。但千头万绪的事情太多,常有失落感,于是驱车南下,到陈国拜望老聃去了,那时候老子在陈国的沛县。

后来弟子们问老师:夫子见老聃,亦将何归哉?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嗋(xie),予又何归老聃哉!

这段话是说,我活到现在终于看见人中龙了!龙啊,就是一团灵气,灵气聚则成人之形体,灵气散则成五彩之云。老子就是这样一个人,你看他就坐在眼前,其实他的精神却能畅游在云霄之之巅,腾云驾雾,辗转于阴阳二气之间。我很惊诧,我只有张口惊叹的份儿,哪里还有规劝的份儿。

那么什么是龙?孔子之前的说法是,龙就是一种变化莫测、形踪不定的动物。比如管仲就说“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蠋(zhu),欲大则藏于天下,欲尚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
到了汉代的说法更为具体,比如刘向就说:神龙能为高下,大小,幽明,短长,有无,虚无则精以和,动作则灵以化。说文解字专家许慎则说: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分可登天,秋分可放渊。
《易经》对于龙的描绘不是“潜龙在渊”,就是“飞龙在天”,总之,龙在古人心目中,就是一种捉摸不透的神物。
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是老子的铁粉,他相信老子才是真龙。但他也把君主比作龙:他高兴,你可以跟他玩,还可以像马一样骑他,他生气你可能遭殃非子是借老子思想的深不可测来比喻君主的善变而已。

总之,龙在老、孔时代是一种十分超然莫测的神性存在,孔子尊老子为龙,说的就是老子的神变、超然,难以捉摸。
孔子何许人也?他曾身为鲁国正宰,又周游天下,可谓见多识广,可是一见到老子却张口结舌以为“犹龙”,可见孔子对老子尊崇之至。

孔子由衷地称赞老子,并非说老、孔之间就有了高下,只能说明老子的深厚高超,和孔子谦虚豁达的伟大:中国思想文化的泰山北斗,与万世德宗的孔子,共同构筑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两座丰碑,彼此辉映,相得益彰,中华五千年的璀璨之光有老,也有孔,相为一体,互为支撑。

孔子赞誉老子为龙,还有一个重要的依据,那就是阴阳观,因为老子崇尚阴柔,老子宣扬守柔贵弱,以柔克刚的主张,而龙是最大的阴兽。龙,乃水物,能致雨。孔子克己复礼,深研《周易》,明察阴阳之道,水即阴性,龙则为阴之神兽,这与老子崇尚阴柔,崇尚水德正好契合,故称老子为龙,是出于尊崇和敬重之称谓。

02

老子比孔子为凤

现代人的观念里,龙,一般喻男性,即便现在,取名为龙的也多为男性,或寓意中的女性。而凤,则多指女性。可是老子偏偏称赞孔子为凤,这样的称呼能接受吗?凤在那个时代究竟是什么寓意呢?

《太平御览》记载某日,老子见孔子与几个弟子游学,就问孔子那学生的名字,孔子说最前边的那个叫子路,孔武有力;然后是聪明的子贡、贤孝的曾子、仁慈的颜回,最后那个是勇猛的子张。

老子赞之曰:“吾闻南方有鸟,名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

因孔子为商人后裔,商人崇凤,他们的祖先是祝融,火神,其精为鸟,名凤。所以,老子称赞孔子师表,天下无双,高徒生辉,右智左贤,如同天空飞翔的百鸟之王凤凰那样,师尊徒贤,道明德彰

“凤”,古代传说中的鸟名,《礼记.礼运》说: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就是说,凤是古代的四种灵兽之一。
孔子也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孔子是将凤鸟看作与河图一样的祥瑞,是天下清明之兆。

而这种鸟,是一种与火相关的鸟。在古人的观念里,凤为火精,现在的成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说的就是凤凰在火中重生。火,乃至阳,那么凤就是阳德的象征,而且是阳德之至。以凤喻孔,正是称赞孔子有至德,所以《论语.微子》说:“知孔子有至德,故比孔子于凤。

所以,老子把孔子比作凤,是对孔子高贵圣洁品德之称赞,也是对孔子百折不挠,热情如火般精神的肯定,这也是一位智慧的长者对杰出的后来者的尊重和赞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