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的秋天(下)

 一滴水之二 2019-09-20
轻轻
关注

贵州的秋天(下)

原创
2018-11-11 阅读234

行程继续,阴雨天气继续。

历经几个小时的奔波,我们到了西江千户苗寨。

下车一看,傻了。

放眼望去,是云?是雾?四周一片白茫茫,

哪里还看得见什么苗寨。

顿时想起了所有相似的遭遇:黄洋界、张家界……。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几个自然村寨相连组成,是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安排好住宿,已是晚饭时间。

随着人流,来到苗寨最繁华的地段。导游带我们走完四座风雨桥,就宣布自由活动了。

这时的苗寨街区,已是灯火通明。各家店铺都在忙着迎接着新来的客人。小吃一条街更是热闹非凡。眼前这一切,使我想起了北京春节期间的庙会。

——如今的苗寨,太商业化了。

吃完酸汤鱼,犹豫着要不要去观景台。斟酌再三,还是放弃了。

只是用手机随便拍了这张苗寨夜景。

新的一天,照旧是个雨天。

苗寨的清晨静悄悄。细雨绵绵,空气清新。

走近独具特色的木质吊脚楼。

来到观景台。

远方,千户苗寨笼罩在浓雾之中。

近处,几个穿着苗族服装的游人,在观赏自己的美照。

正好,一并收入镜头中。

西江的苗家姑娘—高仿。

苗寨一隅。

山上的吊脚楼层层叠叠,依稀可见炊烟袅袅。

山下的白水河穿寨而过,浓荫蔽日流水潺潺。

这就是苗族人的生存环境。

这就是他们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的地方。

山水之间的苗寨建筑。

宁静闲适的风格,古朴沧桑的气息。

晨雾散去,美丽的苗寨显露真容。

中午,一顿地道的苗族长桌宴,欢迎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

离开苗寨,直奔铜仁市。

入住的酒店不错,晚饭可以点餐,好吃不贵。

和北京相比,购买力明显提升。

第二天的行程是梵净山。

梵净山是贵州第一山,是与五台山齐名的的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报名参团时,导游就告之,老人攀爬最高峰有难度,网上一搜,有人说难度甚至超过华山。

最终确定,只上到蘑菇石就打住。


想看见梵净山的真容并非易事。当我们坐上缆车时,就已经意识到了。

缆车要坐二十分钟,花费90元,可见其上山的距离。随着高度的上升,能见度越来越低。四周雨雾蒙蒙,已看不见任何景物。让人心灰到了极点。


既来之则安之。

下了缆车,加入到爬山的行列中。

上山的栈道湿漉漉的,人们冒雨前行。已有一些游客坐上了滑杆。

看不见天的色彩,看不见山的形状。

能看见的,只有脚下的路,只有眼前的树。

在雾气缭绕的山中行走,周边的一切变得神秘而美好。

长期的阴湿环境,使树干上长满了青苔。

栈道旁边的老树,裸露着巨大的树根。

山上雨雾交加,风大得让人站不住脚。

雨雾之中极力辨认,终于看到了这块吸引无数人前来观赏的蘑菇石。


蘑菇石周边的山景。(这仅有的两张照片是后期经多次大幅度调整,才达到这样的效果)

山上到处都是这样的层岩,像书一样堆砌在一起。

朋友拍的照片,把我框了进去。

天气恶劣,匆匆下山。

路边的红叶。和北方的相比,似乎秀丽一些。

浓雾下仍有人在拍照,

看来我们同样执着。

灰暗的环境中,唯有这些水滴晶莹闪亮,顽强地显示着自己的存在。

下山途中。

回到山下。

景物清晰明丽,一切如常。

结束梵净山之行,我们来到此次旅游的最后一站:镇远古镇。

镇远古镇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四周皆山,位于舞阳河畔。

古镇民居很奇特。既有江南庭院的风貌,又有山地建筑的布局。这种完美结合,使其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灯光装饰下的舞阳河畔,沉静,秀丽。

透过桥洞,观对岸灯火。

色彩斑斓的古镇夜景。

走到这一带酒吧处,感觉像是到了北京的后海。

第二天的早晨,仍旧是细雨。

好在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天气:它下它的,我玩我的。

古镇的清晨。

一只快艇划破了水面的平静。

古镇的建筑,依山傍水。

一半在山上,一半在水中。

青龙洞—一片建在山崖上的古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与四周的巍峨群山,枯藤老树融为一体。

镇远古镇的神来之笔。

镇远古镇的街巷。

典型的南方古镇。

阴湿的青石板,草木葱茏。


即将离开的最后一刻,奇迹出现!

阳光穿过云层,将它的光芒洒向大地。

阳光照耀下的万物,顿显其生机和灵动。

按下快门,留住这美好的瞬间。

也为这次贵州之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短短的五日游,很快就结束了。

游山玩水之余,还有不少感慨。

一是现代通讯手段的利用充斥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旅游。

游客从找旅社,定行程,买机票,付款等等,每一步都离不开手机。既方便,又快捷。导游也玩出来新花样:一上车先建群,按小团体编号管理;把旅游线路画出图来发给大家。游客按图游览,少走冤枉路;到点召集时,按组呼叫,没到的游客此时在哪里,微信里全能了解。找不到团队的,还可以让导游发个定位。时时可以享受到现代通讯工具带来的便利。

二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行乐要及时。

团队里有位八十岁的老人。尽管有两个女儿的精心照顾,但整个行程走下来,还是略显艰难。老人家看起来身体尚好,但毕竟年龄摆在那儿,体力,精力都明显跟不上节奏,游玩带来的愉悦感也就大打折扣。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心头的紧迫感油然而生:抓紧这能跑能颠的这几年,了一了尚未实现的心愿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