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1日讯 古庙巍巍,梨江浅浅,悠悠梨江水畔上坐落着长沙县著名的千年古镇——㮾梨。在这个其貌不扬,面积只有34.8平方公里的小镇上,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存在着许多后人尚不了解的奇闻轶事。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来揭秘㮾梨之“㮾”。 关于㮾梨的由来,在民间有这么个说法...... 起源1 古时陆上运输不发达,长沙东部、浏阳地区主要物资靠水上运输。传说古时此地有若干硕大无比的榔树、梨树,浓荫匝地,艄公渡客多来树下休息,吃饭,随着来往人流增多,逐步成市,称为㮾梨市。人在树下休憩,由意生字,“㮾”字由此而来。 起源2 梁天监年间,临湘山东麓建陶公庙,香火鼎盛,人们因为庙会的需要,结庐成市,首先形成了“三仙街”,接着逐渐形成了今日的㮾梨集镇。清末,镇上商铺云集,居民有300余人。㮾梨街区呈'T'形,麻石铺面,房屋多系木质结构,临浏阳河的房屋均有“吊楼”,人在木上憩,“㮾”字由此而来。 从民间的这些说法来看,“㮾”字的诞生源于㮾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那么我们来翻翻字典,听听专家学者们怎么说~ ![]() 专家说 “字典里对'㮾’这个字的解释就是湖南地名,因此这个字没有其余的解释,只能用作地名,并且全国也只有长沙县的㮾梨才可以用这个字,是一个专属名词,属于非常珍贵的地名财富。”长沙县民政局地名办专家介绍,“在历史记载中,通常只有皇帝所用的字是专属的,而长沙县㮾梨街道能有这样的待遇,属于非常罕见,应该好好保留传承。” 中国文字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方方正正的每一个汉字,都闪耀着前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蕴的光辉,是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拥有独一无二的“㮾”字,是我们㮾梨人专享的文化财产,“文化无小事”,在涉及到“㮾梨”二字时,我们应该严谨、严肃对待,只有人人用对“㮾”字,才能把这笔财富完整地传给下一代。在此,小编要号召大家,用对“㮾”字,从细节做起。另外,小编也呼吁大家在街道范围内进行纠错和指正,让我们一起努力,保住这块“㮾”字招牌。下面这块指示牌就错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