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这位皇帝任性妄为,本想指点江山,却差点成就大明版靖康之耻

 花开无田 2019-09-20

1449年的夏天,漠北蒙古的瓦剌部首领叶也先率领数万骑兵精锐南下,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逼近山西境内的大同,守城的参将吴浩在这次战争中不幸阵亡。战报传到百里之外的北京城,明帝国的第六位皇帝朱祁镇,望着摆放在桌上的金箔奏折,八百里加急的军情令他坐立难安。

自明朝开国建邦以来,朝廷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大场面,几十年安居乐业的生活,早已让明朝君臣忘记了还有战争这回事。文武百官嘈杂吵闹的争论声涌入朱祁镇的耳朵里,他怒目而视着眼前叽叽喳喳的大臣,就在他准备大喝一声的时候,一旁的太监老师王振凑到他的耳边,小声说了句什么。猛然间一声轻咳打破了喧哗,万籁俱静的环境下,朱祁镇洪亮的声音响彻朝堂:朕要御驾亲征。话音刚落,刚才还纷杂不清的声音变得一致起来:皇上万万不可啊。来了兴致的朱祁镇哪肯听这些明臣的话,更何况御驾亲征这个建议还是尊敬的老师王振提出来的。

这一年的朱祁镇才二十二岁,和他南征北战的先祖朱元璋不同,朱祁镇从未亲自上过战场,是位名副其实的守成之君。可这不代表朱祁镇不想亲自在战场上指挥军队,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朱家有种不安分的嗜武基因。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介平民出身,硬是凭借着过人的军事能力和机警多变的军事谋略,成功逆袭为万里江山的主人。第二代皇帝(明朝官方认定)朱棣自幼出生在战火纷飞的疆场,五征蒙古是朱棣生平最自豪的战绩,朱棣的一生有一多半是在马上度过的。

朱祁镇崇拜这两位先祖,他也想建立不世奇功,能够记载到史书的战争,他的名字将会随之闪耀。皇帝要御驾亲征,文武重臣必须要随军出征,十天后朱祁镇带着一大批文武大臣以及五十万军队浩浩荡荡地踏上征程。

纵使大臣们千不该万不愿,仍旧没能阻止任性妄为的年轻皇帝,谁让封建社会里皇帝最大!路上文武大臣就开始对朱祁镇的二次教育,户部尚书王佐再三劝说朱祁镇打道回京,亲征不是好玩的,可朱祁镇就是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明臣的特点就是骨气,王佐见朱祁镇依旧继续向前的架势,立即跪在草地里死活不起来。最后看不过去的太监王振派了几个太监将其扶上马,王佐的膝盖都站不起来,好不容易才勉强坐稳。王尚书前脚刚上马,兵部尚书就因旅途劳累不慎掉落下马,而且这还不是第一次了。

最可笑的就是五十万大军,就因为二十岁孩子的一句话,熙熙攘攘地挤作一团,从京师一路向西出发,离大同还有一半路程的时候,粮草就空空如也。八月初一,朱祁镇顺利到达大同,在大同游玩两天后,又听说前线打了几次败仗,他再次吓得魂不附体,赶紧下令全军班师回朝。两天后,朱祁镇带着剩下的军队离开大同,随行的王振出于某种炫耀心理 希望朱祁镇可以从他老家蔚县走,以此来告诉他的乡亲们,连皇帝都和自己是朋友。

可等到军队向南走了几十里,王振担心士兵践踏到他家的庄稼,又下令军队原路返回,再一直向东走,几天后明军到达离目的地怀来仅有二十余里的土木堡。王振这时又弄了一出幺蛾子,他向朱祁镇诉苦,称再走下去脊椎就得累断,从而朱祁镇下令全军在土木堡过夜。其实王振的脊椎没有一点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这次出行携带的一千多辆私人马车没有跟上来。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瓦剌首领也先迅速追了过来,将驻扎休息的明军包围起来,还切断了附近唯一的水源。两天后王振有些坐不住了,他向朱祁镇建议:我们不应该坐以待毙,要果断出击,以此突围出去。朱祁镇对王振的话一向言听计从,他立即下令全军突围,哪怕此时的明军士气低落,对方的蒙古军队则是士气高涨。隔岸观望的也先一声令下,训练有素的蒙古精锐冲入不成人形的明军里,轻而易举地俘虏了朱祁镇。

明朝五十万的正规军全军覆没,数十位文武大臣在这场战役中丧生,朱祁镇则被当作胜利品关押起来。皇帝被活捉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可那都是出城投降的亡国之君,不得已而为之,此时的明朝正值国力上升期,如同一个人的壮年,皇帝却被活捉,实在是历史千年难遇的奇事。其实瓦剌首领也先起初并没有想到能够俘虏明朝的皇帝,因为此时的瓦剌不过是蒙古部落的一支,军队数量不足明军的几十分之一。

就连蒙古祖先也是在占据中原百年后,又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赶回了草原,也先做梦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可以活捉明朝皇帝。兴奋的也先将朱祁镇视作歼灭明朝的机会,最不济也是能够要挟明朝的王牌筹码,参考宋朝历史来说,也先和当年靖康之耻时金朝皇帝的情况如出一辙。不同的是,素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闻名的明朝,不是富庶软弱的宋朝,挑软柿子捏没错,但明朝绝不是软柿子。

侥幸逃出重围的王振,仍旧难逃一死,朱祁镇的护卫将军樊忠没能保护好皇帝,本来就是掉脑袋的罪名 这时又看到仓皇逃命的王振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抡起锤子就朝王振的头砸去,顿时脑浆迸裂、血流不止。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的消息刚传到京城,与此同时,也先将要南下攻打京城的消息传来,群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朱祁镇调走了明军的主力部队,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守卫北京城如同儿戏。似乎一场类似于北宋宋徽宗、宋钦宗般的靖康之耻,要在大明王朝再度上演。

就在群臣乱作一团的时候,一名兵部侍郎坚定地站了出来,此后这名兵部侍郎将会力挽狂澜,将易攻难守的北京城守得固若金汤,从此一举改变明朝的国运。这位兵部侍郎的名字家喻户晓,他就是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不是德云社说相声的那位,而是位居明朝十大名臣之首的于谦。

参考资料:《明史》《明英宗实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