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恰恰是吕后临死前的安排,成为了吕氏一族被灭的导火索

 lixj1028 2019-09-21

恰恰是吕后临死前的安排,成为了吕氏一族被灭的导火索

经常看到有人提出类似的问题“为什么刘邦分封了那么多强有力的同姓诸侯,却没有人敢于挑战吕雉的权威,而吕雉刚一死,吕雉的侄子侄孙便被一窝端了”。

有人认为是因为吕雉残忍的人彘造成了吕氏一族的灭亡;

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吕氏违背了刘邦“非刘姓者不得封王”的白马之誓;

还有人认为诸侯国势力和群臣势力合力攻击导致了吕氏一族被诛杀。


然而,这些却都无法解释为何吕雉一死,诸吕就被灭的根本原因。

当我们仔细研读《史记》之后,会发现上述前两种意见不过是“平灭诸吕”的借口,而第三种意见也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之所以诸侯国势力和群臣在吕雉死后,形成了统一的思想、站到了同一战线,恰恰是吕雉一步步推进的,而其导火索正是吕雉临死前的安排。

那么,吕雉临死前到底做了什么决定呢?

恰恰是吕后临死前的安排,成为了吕氏一族被灭的导火索

吕雉临死前的安排

公元前180年七月,病入膏肓的吕雉深知自己行将就木,可她的侄子、侄孙们却仍旧不能撑起她死后的一片天。她希望吕氏家族能够在其死后继续辉煌,承继她创下的这片家业,足可以与刘氏分庭抗礼,然而她却忽略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势力。

七月中,高后病甚,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史记.吕太后本纪》


为了吕氏能够在她死后继续执掌大权,吕雉封赵王吕禄为上将军,掌北军;吕王吕产掌南军。吕后此举的目的很明显,即让吕氏可以掌控京城的防卫和军事指挥权。与此同时,吕雉也提醒了吕产、吕禄,“她死后,为防大臣有变,一定要牢牢守卫皇宫,不必送丧。”

不得不说,吕雉的安排非常用心,但是她却忽视了一位重臣——周勃。正因为她的安排,直接使吕禄、吕产凌驾于周勃之上。身为太尉的周勃,转瞬间变成了一个“虚职”。


而紧接着,吕产的一个安排又把另一位重臣陈平驾空了。

以吕王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史记.吕太后本纪》

很明显,这是吕产借用小皇帝的诏令为自己所做的安排。

当时,陈平为右丞相,而审食其为左丞相,二人之中又以右丞相陈平为尊。但是吕产一跃成为了二人之上的相国,陈平的内心定然“万马奔腾”。再加上吕禄的女儿成为了皇后,未来的大权已尽归吕氏之手。随后,审食其又被安排做了帝太傅,陈平成为唯一的看起来大权成握、却已经大权旁落的丞相。

恰恰是吕后临死前的安排,成为了吕氏一族被灭的导火索

看起来吕氏一族占尽了上风,但是在朝堂之下却已经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当周勃失去了军权、陈平失去了相权以后,他们很自然地站到了诸吕的对立面,而他们的“天然盟友”却早已准备好,即是被欺压已久的诸侯。

但是,此时此刻,又有哪些诸侯会配合他们行动呢?


被欺压的诸侯

正当周勃、陈平等人郁闷无比的时候,朱虚侯刘章站了出来。

刘章身为列侯,常年住在长安,他的夫人正是上将军吕禄的女儿,知道吕禄、吕产所担心的恰恰是周勃、灌婴这些老臣子,而这些老臣子此时恰恰也想除去诸吕,刘章的想法与周勃等人不谋而合。

恰恰是吕后临死前的安排,成为了吕氏一族被灭的导火索

于是刘章把这个消息传达给了他的哥哥——齐王刘襄,希望他可以“令发兵西,诛诸吕而立”。身为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孙,刘襄深深地被打动了,他也想起了这些年他和其他刘氏诸侯王所受的欺压,随即向还活着的刘氏诸侯王发起了“联合诛吕信”。

齐王乃遗诸侯王书曰:“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王齐。悼惠王薨,孝惠帝使留侯良立臣为齐王。孝惠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帝更立,又比杀三赵王,灭梁、赵、燕以王诸吕,分齐为四。忠臣进谏,上惑乱弗听。今高后崩,而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侯。而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宗庙所以危。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史记.吕太后本纪》


刘襄这段话虽然目的是联合众刘氏诸侯王,但是也将这些年吕后都欺压了哪些诸侯王:“杀三赵王,灭梁、赵、燕以王诸吕,分齐为四。”

恰恰是吕后临死前的安排,成为了吕氏一族被灭的导火索

1、“杀三赵王”即杀赵隐王刘如意、赵幽王刘友及赵恭王刘恢。

公元前194年,汉惠帝刘盈初立,吕雉掌权,趁刘盈不备,毒酒赐死赵隐王刘如意,并将其母戚夫人制成人彘,淮阳王刘友随即迁为赵王;

公元前181年正月,赵幽王刘友因其妻吕氏女谗言,被吕雉下令关押,不得进斗米,最终饿死,二月,梁王刘恢迁为赵王;

公元前181年六月,赵恭王刘恢因赵王后(吕产的女儿)毒死其最宠爱的妃子,伤心过度,自杀而死。

至此,三任赵王皆死于非命。随即,公元前181年秋天,吕后封吕禄为赵王。


2、“灭梁、赵、燕以王诸吕”即将梁国、赵国、燕王都封给了吕氏族人

在吕后称制的末期,一共有三位吕氏族人成为了与刘氏一族并驾齐驱的诸侯王,即吕王、赵王、燕王。

吕王吕产:吕产原来的封地吕国在济南郡,属齐国。后来梁王刘恢在公元前181年二月被封去赵国后,梁国空了出来,吕后随即封吕产为梁王,后又更加为吕王。可见,虽然同样是吕王,前期不过齐国一郡,而后却成为军事重地梁国的封王,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赵王吕禄:如前文所述,赵恭王刘恢死后,吕禄成为赵王。

燕王吕通:吕通是吕后的侄孙子,公元前181年九月,燕王刘建身死,其妾氏本有一子,被吕后命人所杀。随后,十月,吕通被吕后封为燕王。


3、“分齐为四”即将齐国一分为四

身为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刘肥还是非常受刘邦重视的。一举分得胶东、胶西、临淄、济北、济南、城阳、琅琊七郡之地。但是随着吕后掌权,却被接连分走了三个郡。

城阳郡:公元前193年,刘肥进京朝拜,却无意间得罪了吕后,为避免遇害,刘肥献出城阳郡给吕后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

济南郡:公元前187年,此时的齐王已经换成了刘襄。吕后下令,封吕产为吕王,封地为刘襄所有的济南郡。公元前181年,吕产被改封梁地,而济南郡则被封给了汉惠帝刘盈的六子刘太,改国名为济川国。

琅琊郡:公元前181年,吕后为避免封吕氏为王引起刘氏的反感,又封了刘邦的远房堂兄弟刘泽为琅琊王,其封地即为刘襄所有的琅琊郡。而事实上,刘泽另一个身份还是吕后妹妹吕媭的女婿。

刘襄所说的“分齐为四”也就是将原有齐国的封地,分成了城阳郡、吕国(济川国)、琅琊国和齐国四部分。


受欺压的诸侯不少,反抗的又有几个?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在吕后掌权时期,受影响最大的即为赵国、梁国、燕国,然而问题却是这三个刘氏诸侯王都已经身死,并无反抗之力了。此外,这几个诸侯国最后被吕氏诸侯王所取代的时间,都在公元前181年,此时距吕后去世的公元前180年7月,相去并不远。吕后之所以如此急功尽力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三吕封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恰恰是因为她深知留给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被诟病为残忍两千多年的吕后真正对刘氏子孙痛下杀手,也正集中在这一年。


既然受欺压最狠的赵、梁、燕三国已无力反抗,而其余诸侯国中受欺压最多的也就只剩下齐、楚两国了。而后来的事态发展也证明了,只有齐、楚两国才真正是吕氏一族的大患。

“吕禄、吕产欲发乱关中,内惮绛侯、朱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史记.吕太后本纪》

恰恰是吕后临死前的安排,成为了吕氏一族被灭的导火索

关于齐国受欺压,上文已说明,即被“一分为四”,那么楚国又是如此受欺压的呢?

公元前181年,吕后的女婿,即鲁元公主的夫君,宣平侯张敖身死,而此时,鲁元公主也早死多年。吕后心疼自己的外孙子张偃(张敖与鲁元公主之子),将张偃封为鲁王。而张偃的封地恰恰是原归楚国所有的薛郡,而楚国原有封地也不过东郡、薛郡、彭城郡三郡而已。

在平灭“诸吕之乱”中,《史记》中明确记载的,只有齐国一国曾经出兵,但是通过吕禄、吕产“外畏齐、楚兵”的表现,再加上后来代王刘恒被迎立时所言,很可能当时唯一一个响应齐国出兵的只有楚元王刘交一个诸侯王而已。

代王曰:“奉高帝宗庙,重事也。寡人不佞,不足以称宗庙。愿请楚王计宜者,寡人不敢当。”——《史记.孝文本纪》


其他诸侯王皆作璧上观?

当时的刘氏诸侯国除了齐王刘襄、楚元王刘交外,还有吴王刘濞、淮南王刘长、琅琊王刘泽、代王刘恒。

作为唯一一个受益者,刘泽是不可能出兵反吕的。

而其他并未受到吕氏所欺压的吴王、淮南王、代王,则都保持着“事不高已,高高挂起”的原则,从始至终都没有发声,自然也没有主动在诸吕被灭后而去京城领功。他们所做的,只是在自己的诸侯国里面,安安稳稳地当自己的王。而刘襄给各位诸侯王所写的信,看起来铿锵有力,然而实际上却丝毫没有戳中各诸侯王的痛处,甚至连楚国的痛处都没有点到,这也是他没能联合所有诸侯国一起反吕的根本原因。

最后,反吕之所以一举成功,最大的功劳并非是强大的诸侯国,反而是京城里那些已经被夺了权的重臣们。

重臣诛吕为何“恰好”在吕雉死后?

随着齐、楚两国的发兵,京城中的诸侯也有些慌了手脚,竟然派出了老臣灌婴。结果,灌婴到了前线就倒戈了,与刘襄联合,按兵不动,静待反吕时机。

有了外围的表演,周勃、陈平等人随后设计,以取得诸侯、群臣信任为诱饵,骗取吕禄的信任,从而一举夺得吕禄的军权。随后,又先下手为强,击杀吕产,进而顺利平灭了诸吕的势力。

恰恰是吕后临死前的安排,成为了吕氏一族被灭的导火索

那么,为什么诸吕被灭是在吕雉死后,而不是在吕雉死前呢?

事情上,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吕后一而再、再而三的“抢夺”诸侯王的封国、土地,但是却并没有让这些所谓的刘氏诸侯强国警醒。反而,他们却眼见着自己的兄弟、同族们被杀害,封国被占据,而无动于衷。

直到最后,也只有齐、楚两国发兵反吕,而他们之所以敢于反吕,恰恰是在吕雉病逝,周勃、陈平、灌婴等人被驾空权力,成为他们的盟友之后。如果单独靠自己,他们也是不敢轻易动手的。

而陈平、周勃作为吕后掌权时期的既得利益者(一路升官至右丞相、太尉),反对吕后更是不可能的。正是吕后临死前的安排,成为了周勃、陈平等人反吕的导火索。权力抓得太紧,反而将盟友推向了“敌人”的一方。

所以,诸吕被灭发生在吕雉死后,并非是诸侯国畏惧吕雉,而只是,直到此时,齐、楚这样的受欺压的大国,才找到他们的“天然”盟友。

恰恰是吕后临死前的安排,成为了吕氏一族被灭的导火索

水言水语

看起来好像吕后一死,诸侯和群臣们就像出笼的小鸟一般,瞬间联合在了一起,一举将诸吕平灭。然而,当把历史拉近一看,才发现,原来这个天然的组合既不是“高祖的召唤”,也不是“大义的联合”,恰恰是吕氏蚕食了他们本来的蛋糕,才使得他们能够联合在了一起。

诸侯国们看似很强大,但是当他们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失的时候,即使是亲兄弟,他们也是可以“眼睁睁看着”去死的。

吴王刘濞如此,淮南王刘长如此,代王刘恒(未来的汉文帝)亦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