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林再造“新桂林”画卷

 活到老拼到老 2019-09-21

为漓江环境承载减负 为城市空间“拓荒”

漓江不仅是桂林人的母亲河,也是桂林之所以成为世界旅游名城的金字招牌。对于科学保护漓江,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都十分关心,均作出过重要批示。但是,保护与发展始终是一道难解的命题,桂林人世代沿江而居、沿江兴业的既有格局又怎么轻易打破?

    期盼变革的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迎来突破期。2007年8月20日,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刘书记在桂林考察调研,明确提出“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构想。他还指出,总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应该是:建设新区、疏解老城,组团发展、重点向西,优化布局、完善功能,为产业发展拓宽空间,给经济发展提供依托,建设现代化的山水宜居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

    “造一座新城,必须有产业聚集,如果只是鳞次栉比的商住楼,新城终究缺乏前进的支撑力。”该市有关领导介绍说,新区按“一点三星三区”进行功能规划,重在凸显城市文化品位与产业品质,与老城“显山露水”的风韵一脉相承。

    “造城”并不像在一张白纸上画图,拆迁安置、土地征收、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引进等,每一个环节都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项目和资金进驻最为关键。值得欣慰的是,在本届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下,像保利文化产业园、国奥凤凰体育休闲度假区、海吉星等一大批投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大项目相继开工,使得‘造城梦’已成现实。”

桂林地产界权威人士罗先生笑言:“临桂新区好比南宁的埌东,行政中心迁移过来之后,老城区的教育、医疗等优质社会资源也跟着西迁,繁盛是早晚的事。”

    桂林行政中心西迁,为临桂新区的崛起起到了极大的引领作用。临桂新区和老城中心区作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两带双核八组团”中的“双核”,必将加速引导各类生产生活要素向新区聚集。按照“组团式”扩城战略,走“产城融合”之路,新区对桂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连年大幅攀升。

再造”,不是简单复制,是城市发展理念的传承与创新。临桂新区,一个更适合人居、更具有发展生命力的新城已经崛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