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产地俗称“窑口”。中国古代瓷窑在元代以前基本是南、北方较为均衡,窑址遍布全国。名窑星罗棋布,其中宋代著名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窑,最令世人注目,主观钧窑,以釉色见长,哥窑以纹片著称。定窑有着丰富精美的装饰花纹,明清时期又出现了全国的职制瓷心——景德镇。 瓷器的窑口是由考古工作者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或实地发掘所逐步了解的,关于从实物来研究印证方面最好的方法是调查瓷器遗址。 因为窑址的材料是最真实最可靠和最全面的。从实地调查得来的材料也是最科学的。怎样才能正确判断哪件瓷器是名窑产品,那件价值更高呢?这就需要收藏者对各个窑口的相关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和辨别能力,辨认窑口是鉴定瓷器年代和真伪的重要环节, 中国制瓷产区分布很广,我们可依据分布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不同制瓷原料生产手段,工艺技术,装饰技法的不同,各窑瓷器的特点和风格不同来确定古瓷的产地和年代。 我们这里所说的窑口是一种广义细分的概念,它一般包括;窑名、型制和各种工艺特色。 窑名的命名法一般有三种;一是按地名来分的,这是一种最普通的命名法。瓷器以其所属州县命名,如浙江余姚上林湖的瓷窑,因地属越州而称越窑,内丘瓷窑因它的地属形州而称为刑窑,其他的如定窑,龙泉窑、哥窑等也是如此。二是以朝代来分。如唐窑、明窑、清窑等。三是经营性质命名的,如五代余姚市林湖越窑烧制一种臣庶不得用的秘色瓷器,就称秘色窑。北宋汴梁,南宋杭州瓷窑烧制专供宫廷专用瓷器就称官司窑。 解放后各地发现了不少窑址,现在对于许多新发现的古代瓷窑所定的名称都取名于窑址所在地。 中科院建立了一个古陶瓷数据库,各地考古所提供瓷片共计一万四千多片,高能所对这些瓷片的瓷胎,白釉,浅花纹饰分别加以检测得出来的准确数据, 只要是通过了中科院窑口匹配的瓷器都是价值连城的官窑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