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走马观花——说“走”

 杏坛归客 2019-09-21
走马观花——说“

朱英贵

“走马观花”这个成语,原本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因为它源自唐代孟郊的《登科后》一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真乃春风得意,一天之内竟能看尽长安花,真可谓惬意之至。然而是如何能够做到的呢?原来是“马蹄疾”,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可见也是一晃而过,看不真切的。

后来这两句诗便凝聚为一个成语,叫“走马观花”借以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没有细看。那么,既然是“马蹄疾”,为何不说“跑马观花”,而说“走马观花”呢?原来,在古代汉语中“走”就是跑的意思,今天所用的行走的意思当为后起的引申义。本文就来谈谈这个“走”字。

一、“走”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先来看《说文解字》是如何解释“走”字的:

《説文解字》卷二走部:“走,趋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属皆从走。

许慎解释的大致意思是:“走”,就是小跑。它的字形采用“夭”和“止”会合成意。“夭”和“止”,都是表示小跑时人的臂与腿需要弯屈的意思,亦即挥摆双臂,奋足向前。大凡跟“走”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采用“走”作为表意偏旁。

宋代徐鍇曰:“走则足屈,故从夭。”所谓“足屈”,显然就不是慢行,而是快跑。

那为什么许慎要用“趋也”来解释“走”呢?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对《说文》“趋也”的补充解释为:

释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此析言之,许浑言不别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释名》一书中就说:慢行叫“步”,快行叫“趋”,快趋叫“走”,这是对“步”、“趋”、“走”这几个动作的分别理解,而许慎的“趋也”是笼统而言,未加细分。

故“走”应该是必“趋”还要快速,那么“走”的构字理据与造字本义就该是跑了。

下面再来看“走”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参见下图):

 “走”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甲骨文的“走”字就像一个人双臂双腿摆动的样子,是一个独体象形字。可见“走”字的构字理据和造字本义,就是表示小跑或快跑。

有一些学者认为上图的两个甲骨文字形应该是“夭”字而不是“走”字,若如此的话,甲骨文中便没有“走”字。对于这样的甲骨文字形,《甲骨文字诂林》第318页按语认为:“当释走,诸家释夭皆非是。……本象人趋走时手臂摇曳之形……夭字晚出,就小篆而言,其形体来源于夨,而分化作夭。

也就是说,“走”侧重于肢体摆动,而“夭”侧重于头部倾斜。“夨”字读作,为倾头、倾侧貌,其义相当于“侧”。“夭”字来源于“夨”,上图的甲骨文形体不具有头部倾斜特征,故应当训释为“走”。

可能是为了进一步区分“走”与“夭”的形体特征,“走”字的金文形体便增添了一些表意构件(见上图的三个金文字形):有在下部加“止”的(表示脚的动作),有在旁边加“彳”的(表示走的环境),也有既加“止”又加“彳”的(表示在道路上快跑),这样一来,“走”字的区别特征就十分明显了。

“走”字的小篆形体是在上图第一个金文字形的基础上规范而成的,使得形体轮廓更加线条化与艺术化了。隶变以后的隶书形体进一步规范,汉字楷化以后又将隶书形体加以改造,将上部近似于“大”的构件写作了“土”,而下部的“止”又略有变形,这便是现代楷书形体的“走”。

    二、“走”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走”字的造字本义当为小跑,快跑例如:“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韩非子·喻老》)又如:“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又如:“阴山健儿鞭鞚急,走势能追北风及。”(宋·王安石《阴山画虎图》诗)

“走”字由此小跑、快跑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诸多方面的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其一,表示逃跑,逃奔例如:“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再如:“昭王出亡,入云梦;盗击王,王走郧。”(《史记·伍子胥列传》)又如:“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唐·杜甫《石壕吏》)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三种引申义:

一是表示驰骋例如:“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再如:“司徒东镇驰书谒,丞相西来走马迎。”(唐·韩愈《送张侍郎》诗)又如:“泾州之乱,有使走驴东去,甚急。”(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

二是表示驱逐,使溃逃例如:“秦使穣侯伐魏,斩首四万,走魏将暴鸢,得魏三县。”(《史记·穣侯列传》)再如:“恒州即日奉诏出兵,与滔战,大破走之。”(唐·韩愈《董公行状》)又如:“长安为之言曰:‘死诸葛能走活仲达。’”(《三国志平话》卷下)

三是表示驱使,派遣例如:“今者二虏,不折一矢,不遗一镞,走一介之使,驰数乘之传,所过骚然,居人为之不宁。”(宋·苏轼《策略二》)再如:“子弟徐言:‘此传闻未审,当先书以问其安否?得实,吊恤之未晚。’乃走仆以往。”(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

其二,表示前往例如:“某子命某见,吾子有辱,请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仪礼·士相见礼》)郑玄注:“走,犹往也。”再如:“渔者走渊,木者走山,所急者存也。”(《淮南子·说林训》)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三种引申义:

一是表示趋向,归附例如:“郑有他竟,望走在晋。既事晋矣,其敢有二心?”(《左传·昭公十八年》)杜预注:“言郑虽与他国为竟,每瞻望晋归赴之。”再如:“兵诚义,以诛暴君而振苦民……民之号呼而走之,若彊弩之射于深溪也,若积大水而失其壅堤也。”(《吕氏春秋·荡兵》)高诱注:“走,归。又如:“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也;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齐恐,不走秦,必走晋楚。”(《史记·穣侯列传》)

二是表示拜谒,趋奉例如:“在馆诸生,更相造诣,互结朋党,以相渔夺,号之为棚,推声望者为棚头。权门贵盛,无不走也,以此荧惑主司视听。”(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

三是表示奉献,赠奉。例如:“欲奉谒次,闻府官尽出,接张省簉,须至旦出城,恐讶不来,走此闻达。”(宋·苏轼《与蒲诚之书》之五)再如:“走金帛聘四方能诗之士,请杨铁崖为主考。”(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又如:“但不别而行,妙手空空,腰缠何藉?未免累及君子。故遣仆走馈赆,伏冀哂存。”(清·吴炽昌《客窗闲话·某制军夫人》)

其三借指兽类例如:“上无逸飞,下无遗走。”(《文选·张衡〈西京赋〉》)高步瀛义疏:“此言上下飞走皆无所逃亡也,尽获之。”再如:“笼乌兔于日月,穷飞走之栖宿。”(晋·左思《吴都赋》)又如:“寒冱噤人,飞走皆绝,惟夏秋之际可行。”(清·魏源《圣武记》卷五)

其四,表示行走,步行例如:“(承义)归家泣告父亲道:‘孩儿每出外闲走,被军人笑骂。’”(《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上》)再如:“你道因何三四里路,走了许多时光?”(《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又如:“她悄悄地走到吴荪甫对面的椅子里坐下,似乎有话要说。”(茅盾《子夜》三)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三种引申义:

一是表示走动,往来例如:“西门庆道:‘那个是常在我家走的郁大姐,这好些年代了。’”(《金瓶梅词话》第六一回)再如:“刘老老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红楼梦》第六回)又如:“这是经验之谈,常走蟹市的人,是不会不知道的。”(王润滋《卖蟹》)

二是表示走开,离去例如:“今城内乏食,人无固心,但以关扃严密,不获走耳。”(《宋书·张畅传》)再如:“你别走,我还有话和你说呢。”(《红楼梦》第二一回)又如:“以后不久,冒失鬼参军去了,一走就是一年多。”(周立波《卜春秀》)

三是表示叱人离开例如:“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再如:“你出去!永远永远不要再来,我没有你这么个亲戚!走!”(老舍《四世同堂》三四)

其五,表示变动,改变例如:“使知千涂万辙,卒走圣人样子不得。”(宋·陈亮《乙巳春答朱元晦书》之二)再如:“我朝二百年来,只有这一桩事是丝毫不走的,摩元得元,摩魁得魁。”(《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又如:“立架那天,殷汝耕怕柁檩走了尺寸,传令郑端午上房。”(刘绍棠《蒲柳人家》八)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三种引申义:

一是表示丧失,失去例如:“諕得尚让顶门上丧了三魂,脚板下走了七魄。”(《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再如:“因为心不在焉,走了碰。这一手牌,本来只要一碰就可以落听望和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七章)

二是用作讳言死亡的婉辞例如:“将来我撒手一走之后,叫我们姑爷,在我坟头里给立起一个小小的石头碣子来,把老弟的这篇文章镌在前面儿。”(《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再如:“若是有一天,我走在你头里,剩下一个人,日子可怎么过!”(骆宾基《父女俩》)

三是表示偏差例如:“侄女一向最有眼力,今日为何走了。”(《好逑传》第九回)再如:“回头一看,盔缨射掉了,关公知道这是(黄忠)成心(不射死他),决不是箭射走了,这是补昨天的情。”(《相声垫话选集·战长沙》)

其六,表示通向例如:“上指示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司马贞索隐:“音奏。案:走犹向也。”再如:“沵迤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文选·鲍照〈芜城赋〉》)李善注:“南驰、北走,言所通者远也。”又如:“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唐·杜牧《阿房宫赋》)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五种引申义:

一是表示从,经由例如:“只到扬州,弟就告别,另上南京船,走长江去了。”(《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再如:“前日有人对宫保说:‘曾走曹州府某乡庄过,亲眼见有个篮布包袱弃在路旁,无人敢拾。’”(《老残游记》第三回)又如:“可巧我走你这里过,所以亲自把扇子送回来。”(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

二是表示流动,滚动例如:“自太行以西、王屋以东,层岩高峻,天时霖雨,众谷走水,小石漂迸。”(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沁水》)再如:“雨点飞来水面初,湿银盘里走真珠。”(宋·杨万里《江雨》诗)又如:“长廊白日走云气,大厦六月生寒风。”(元·萨都剌《题陈所翁墨龙》诗)

三是表示流行,传布例如:“为口忘计身,饕死何足哭。作俑者谁欤?至今走末俗。”(宋·范成大《河豚叹》诗)再如:“于是神仙之名四走,有不远数千百里来问吉凶。”(清·陈鼎《爱铁道人传》)

四是表示排泄例如:“明年,筑堤扞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唐·韩愈《韦公墓志铭》)再如:“一人患病,医家看脉云:‘吃了药腹中定响,当走大便,不然定撒些屁。’”(明·冯梦龙《笑府·医屁》)又如:“人得了直肠癌,肛门不通,只好在旁边捅个窟窿走大便。”(蒋子龙《开拓者》十二)

五是表示泄漏例如:“[]你是我的亲的人,我有一件事和你商量,你休要走了我的言语。”(明·高明《琵琶记·伯喈思家》)再如:“就是应花子也休望他题,只怕走了风。”(《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又如:“太太是多疑的人,只怕疑我走了风声,叫他拿腔作势的。”(《红楼梦》第四六回)

其七,表示移动,挪动例如:“王惠认得那后生的这一个,正是车户李旺。走起身来一把扭住道:‘你认得我么?’”(《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再如:“下棋有下棋规矩,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走法。”(沈从文《边城》十)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五种引申义:

一是表示开动,动用例如:“自从翻身以后,他俩可变得癫不癫狂不狂的,遇事不走脑筋,娘见人就哈哈大笑;凡是出出进进,总跑着、打着、哼着、唱着,好像都不觉世上还有犯愁的事。”(康濯《买牛记》)再如:“十七岁的女孩儿家在走什么心思,在想些什么事情,那是非常隐秘的。”(鲍昌《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七章)

二是表示交通工具的运行例如:“阮小七听得笑道:‘泼贼!’便把枪只一点,那船便使转来,望小港里串着走。”(《水浒传》第十九回)再如:“姑娘道:‘他们岸上走,你们河里走,怎得知道就是咱们的船呢?’”(《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又如:“一则他们是走‘太平洋’的,只会过太平日子。”(《老残游记》第一回)

三是借指车轮例如:“以车两走,轴闲广大,以圉。犯之。”(《墨子·备蛾傅》)再如:“车两走即两轮,此及前《备穴篇》并以车两轮为两走。”(孙诒让间诂)

四是表示机械、仪表等的运转例如:“他说这样子不对,照他的龙骨,恐怕走不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再如:“现在是什么时候呢?我的表偏偏不走了。”(杨朔《征尘》)又如:“这牌子的手表走得极准,半秒钟也不会上落的。”(茅盾《夏夜一点钟》)

五是表示操练武术或动手较量例如:“我且把枪放下,与你走一路拳看看。”(《西游记》第五一回)再如:“蓝骁听了大怒,彼此翻脸,动起手来。一个步下,一个马上,走了几合。”(《三侠五义》第九三回)

其八自称的谦词,相当于“仆”例如:“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善注:“太史公,迁父谈也。走,犹仆也。言己为太史公掌牛马之仆,自谦之辞也。”再如:“走虽不敏,庶斯达矣。”(《文选·张衡〈东京赋〉》)薛综注:“走,公子自称走使之人。如今言仆矣。”又如:“西事之责,在公与走。”(宋·范仲淹《与韩魏公书》)

由此又可引申 小吏,下吏例如:“我议欲板筑,群走皆不怡。”(宋·梅尧臣《建德新走》诗)再如:“高僧静望山僮逐,走吏喧来水鸭沉。”(唐·司空曙《寄卫明府》诗)又如:“募民中有曾为吏胥走隶者,皆倍给其食,令供簿书。”(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

根据上面对“走”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走”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走”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走”字的相关成语有很多,其中“走”字的含义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形:

其一,“走”字表示奔跑的意思。例如:

奔走呼号——奔走:奔跑。呼号:叫喊。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语见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南镇祷雨文》卷二十五:“守土官帅其吏民奔走呼号,维是祈祷告请,亦无不至矣,而犹雨泽未应,旱烈益张。”

奔走相告——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源自《国语·鲁语下》:“士有陪乘,告奔走也。”

不胫而走——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东奔西走——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语见元·魏初《沁园春·留别张周卿韵》:“甚年来行役,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

斗鸡走狗——使公鸡相斗,使狗赛跑。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语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病免居家,与阊里淝枕,相随行斗鸡走狗。”

飞禽走兽——禽:鸟;兽:野兽。飞翔的禽鸟,奔跑的野兽。泛指鸟类和兽类。语见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禽走兽,因木生姿。”

走马赴任——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语见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先以陈公走马赴任,乃树一魁妖,共翼佐之。”

走马观花——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源自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远走高飞——指象野兽远远跑掉,象鸟儿远远飞走。比喻人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多指摆脱困境去寻找出路。源自《后汉书·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风驰云走——形容奔驰疾速。语见唐·牛僧孺《玄怪录·岑顺》:“三奏金革,四门出兵,连旗万计,风驰云走,两皆列阵。”

星驰电走——驰:奔驰;走:跑。象星疾驰,如电急闪。形容极其迅速。语见元·杨显之《潇湘雨》楔子:“腿上无毛嘴有髭,星驰电走不违时,沿河两岸长巡哨,以此加为排岸司。”

其二,“走”字表示逃跑的意思。例如:

落荒而走——指离开战场,向荒野逃命。形容战败逃命。源自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你自慢慢的从大路上行,我便落慌而走。”语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十一回:“玄德见势危,落荒而走。”

小受大走——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源自《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走为上策——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语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四回:“李助道‘事已如此,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走为上计——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源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走投无路——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语见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鄷都?”

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语见《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其三,“走”字表示移动的意思。例如: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源自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飞檐走壁——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语见元·刘唐卿《降桑椹蔡顺奉母》第一折:“醉了时丢砖掠瓦,到晚来飞檐走壁。”

飞针走线——走:跑。形容缝纫技术非常熟练。语见《祖堂集·洛甫和尚》:“问‘孤灯不自照,室内事如何?’师云‘飞针走线时人会,两边绣过却还稀。’”

行尸走肉——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语见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其四,“走”字表示滚动的意思。例如:

阪上走丸——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语见《汉书·蒯通传》:“边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

飞沙走石——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源自《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其五,“走”字表示仆人的意思。例如:

牛童马走——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语见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相关链接:

 细说汉字(412):中原逐鹿——说“逐”

 细说汉字(413):亦步亦趋——说“步”

 细说汉字(414):之乎者也——说“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