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肇庆封开县辖16个镇,江口镇、南丰镇、长安镇、龙山溶岩景区+广信塔值得一游

 佛山三水风水师 2019-09-21

封开县,隶属广东省肇庆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西江走廊”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交汇点。介于北纬23°13'—23°59',东经111°21'—112°02'之间,总面积2723.93平方公里。封开属山地丘陵区,东部高山,西部丘陵,地势自东向西,中间凹,南北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受到季候风影响,气候温暖,冬短夏长,无霜期长。截至2017年,封开县辖16个镇,常住人口41.45万人,户籍人口52.2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江口镇。 

封开县曾是岭南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之要地,也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秦汉时期,封川属广信县地,开建属封阳县地。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两县均以县建制隶属肇庆府。清朝废除两县建制,民国时期,恢复两县建制。1952年3月,封川、开建两县合署办公,1961年,封川、开建两县合并置封开县建制至今,隶属肇庆。 [1] 

封开县素有“两广门户”之称,是珠三角地区通往大西南的“咽喉之地”,水陆交通便利,国道321线和省道266线以及西江黄金水道贯穿境内。封开县有封开国家地质公园,龙山名胜风景区,大斑石景区,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旅游景点。

2017年,封开县地区生产总值151.44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8.35:35.34:36.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628元,增长1.6%

截至2017年,封开县辖16个镇,分别为江口镇、南丰镇、长安镇、金装镇、白垢镇、莲都镇、渔涝镇、杏花镇、罗董镇、长岗镇、平凤镇、大洲镇、都平镇、江川镇、大玉口镇、河儿口镇。设178个村委会和21个居委会。县人民政府驻地在江口镇

水资源

封开县境内水资源丰富,全县可开发的水力资源16万千瓦,年发电量5亿千瓦时,是全国第一批100个实现农村电气化县之一。 [2] 

封开县矿产资源

封开县内矿产资源有黄金水晶石膏

封开县风光

封开县风光(7张)

云母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矿泉水等33种,其中铜钼矿探明太石总量为29491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超过5000亿元,花岗岩蕴藏量达30亿立方米,大理石15亿立方米,石灰石300亿立方米。 [2] 

封开县林业资源

封开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2011-2015年,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3张)

营造生态景观林带35.67公里,面积52450亩;完成人工造林27.3万亩,其中森林碳汇造林10.1万亩;自2009年至2015年,完成155条自然村的“万村绿”工程,种植降香黄檀桂花等珍贵树种10万多株。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11万多亩,准备将2个保护区整合,申报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建立贺江湿地公园1个,面积420亩;森林公园16个,面积34.75万亩。截至2015年,全县林业用地311.1万亩,有林面积达299.2万亩,林地绿化率达97.16%,森林覆盖率达75.54%,森林活立木总蓄积达1296万立方米。 [3] 

封开县人口

截至2017年末,封开县末常住人口41.45万人,户籍人口52.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06‰。有姓氏438个。 [1]  2017年,封开县户籍人口出生7314人,人口出生率为13.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06‰。 [1] 

封开县居民绝大多数为汉族,少数民族约占0.08%,有壮族满族蒙古族藏族侗族瑶族黎族怒族门巴族土家族彝族共11个。文物古迹

封开县留下了无数古遗址和古建筑。黄岩洞古人类遗址和塘

封川古城墙封川古城墙

角嘴遗址是著名的考古基地,始建于唐代的大梁宫和明代的泰新桥,是古建筑的代表。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罗董镇杨池古村,被誉为“岭南第一村”。

封川古城墙:古封川城坐落于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原封川镇)封川村委会的北山南端。古封川城始建年代不祥。据史载,最早的封川城"在今县西一里",但考其地今多已成西江边上的沙滩了。今古城的位置上最早的记载为《封川县志》载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50年)"因旧址修筑".而当时还是一座土城故"雨潦时至不旋踵而崩溃随之"(《肇庆府封川县修城记》)。明成化5年(公元1469年)正月动工修建的,距今已500多年。据《封川县志》载:古城背北山,东、南、西南临东山河、西江。北有濠堑(深20余米,宽约10余米),与东、西、南三面的护城河构成一个"回"字形城堡。此城建成,明、清、民国、直到建国初都是封川县治所在地。修茸、改建不下二十余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封川、开建两县人民政府曾合署在此办公。1958年冬,封川与德庆并县后,当地人民修堤筑路,城址屡遭拆损。现仅存南门及东西城墙(约400余米)。封川古城址具有较高的文物考古价值,1985年已被列为封开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封川旧街: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封川村五村,据《封川县志》记载,该街道建于明代。街道全长191.3米。南北走向。整条街道由七列石条铺砌而成。原来街道两边都是由前店后居俗称竹筒屋的民居组成。由于建设西江河堤,古街的原始环境遭受到较大的破坏,靠近西江河堤一侧的旧建筑绝大部分已经被拆除。靠近古城一侧尚有部分尚存,共29间。靠西江边一侧尚有15间,残11间。封川旧街为研究封川县的历史提供了一定的实物依据。

封川石街: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封川村委会三村、四村。据《封川县志》记载,该街道建于明代。大致呈南北走向。现存部分总长约2000米。由数百块长1.67米、宽0.54米、厚0.2米的大块石条和近百块长1.76米、宽0.54米、厚0.2米的小石条砌成。封川石街为研究封川县的历史提供了一定的实物依据。

井底村古井: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封川村委

井底村古井井底村古井

会三村村。始建年代不详,按其形制应属明代。系由整块红砂岩石凿成上圆下方的井圈,井圈通高0.37米。井口圆形,外径0.7米,内径0.5米。井口沿高出井台地面0.1米。井壁砖砌。井台呈梯形,面积约13平方米。井水深约5米,水质清冽,仍可饮用。井底村古井对于研究明代古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攀桂坊古街道: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封川村委五村,又名横街。据《封川县志》记载,该古街道建于明代。全长246.5米,宽66.75米。街道路面由青砖铺就,两侧分布着清至现代民居8座,大部分房屋已破损。攀桂坊古街道路面青砖基本完好。是封川古城外围保存下来的唯一一条砖砌古街。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损坏清代建筑数间。残墙断壁至今可辨。该街道为研究明代古街提供了实物依据。

苏家镬耳楼: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丰沙村委会上沙村

苏家镬耳楼苏家镬耳楼

。始建年代不详,按其形制应属清代。坐东北向西南。为两层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镬耳式封火山墙。通面阔10.83米,通进深10.83米。占地面积117.2平方米。正脊为龙舟脊。苏家镬耳楼是县城江口镇典型的晚清民居建筑,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古建提供了直观的标本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价值。

大梁宫:位于封开县渔涝镇扶学村。始建年代不详,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建。大梁宫为砖木建筑,单檐歇山顶,屋面平缓,屋檐有升起,面宽、进深各五间,通面宽15.48米、通进深14.8米。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木构架,采用月梁、叉手等早期做法。五架梁为抬梁式,七架梁及椽栿为穿斗式。檐柱出一丁头承挑檐檩,各梁节点置如意斗栱承托,平梁上设叉手,下金檩等构件设有托脚,木梁均砍杀为月梁形制,木柱两端略有收杀。柱础为覆莲式样。正檩下的柎檩枋上有“大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岁次丁酉季冬十二月十二日乙卯吉日”字样。

1979年封开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5] 

泰新桥:位于封开县平凤镇平岗村。据民国年间《封川

泰新桥泰新桥

县志》载:“嘉靖十二年(1533年)邑人陈时用等募缘修建,长十余丈,阔一丈,上覆以亭”。清嘉庆年间重修。现桥屋梁底仍有重建时的题记。

桥为梁柱式廊桥。桥长10.89米、宽3.4米。桥上有涵盖全桥的桥屋。桥屋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抬梁式梁架。四椽栿上置驼峰,驼峰上隐刻栌斗承托平梁,栌斗纵横向上出栱。平梁正中置驼峰,驼峰亦隐刻栌斗承一斗三升斗栱,上承三角形梁枕木和脊榑及顺脊串,题记写在脊串下。脊榑截面为圆形,顺脊串砍作腰鼓形,其两端雕刻花纹。梁架间以驼峰斗栱承托,驼峰上刻如意纹。明间两侧驼峰则雕刻鲤跃龙门、双狮戏球、丹凤朝阳、麒麟献瑞等饰金彩绘木雕。桥屋次间梁架比明间梁架增高,从而使屋架向两端生起,屋檐也形成向两端生起的圆滑曲线。屋脊饰灰塑卷草吻,脊身看面灰塑浮雕卷草花纹。

桥墩为方形花岗岩石柱,每墩用4根石柱排成一列,共四列,每列相对于桥廊的各缝梁架。柱顶有楣梁,柱间以穿枋连接。各柱列中穿枋与楣梁之间置蜀柱承接。石柱脚以较平整的石块垫承,不施斧凿。柱上架梁,梁上铺以桥板。桥为穿斗与抬梁混合构架,建筑精巧,造型古朴。桥下部分保留了我国唐宋时期木结构梁柱或桥梁的古制,十分珍贵。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6] 

黄岩洞遗址:位于封开县渔涝镇河儿口狮子岩西南山麓,洞

黄岩洞遗址黄岩洞遗址

口向西南,相对高程15米。年代属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或称中石器时代。发现于1961年,此后至1990年间曾多次进行发掘。洞内有3处文化堆积:第一处在洞口右侧,堆积胶结松软,含炭屑、灰烬、烧土、烧骨、现生种动物骨骼及大量螺蚌壳,出土2具人类颅骨化石,一个为成年男性,保存眶骨以上部分,但左半部受压已变形和残缺,另一个为小孩,仅存碎块,均属晚期智人,具有蒙古南亚人种特征。碳十四测定螺蚌壳的年代为距今11930年±200年。第二处在上层廊道右侧,堆积胶结略松软,含螺蚌壳、炭屑,发现一件石英石片石器。第三处在下层洞厅,堆积胶结稍硬,含螺蚌壳、炭屑、灰烬,出土石制品近千件,其中有大量打制石器和少量磨刃石器、穿孔石器,碳十四测定螺蚌壳的年龄为距今10950年±300年。黄岩洞遗址的石器均为砾石石器,其中以陡刃石器最具特色。此外,在下层西支洞的胶结堆积中出土丰富的动物化石,包括有6目30个种属,其成分与封开垌中岩动物群、马坝人动物群相近,铀系法测定年龄为距今13.6万年。黄岩洞遗址是研究华南地区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时期的重要资料。1991年在遗址旁边建成遗址陈列馆。

1979年12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封开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县境内贺江以东部分区域,占地143.2平方公里,由花岗岩、石灰岩、沙页岩三种不同地质地貌构成,拥巨石、奇峰、幽洞、林海、秀水等地质奇观,和古人类及动物化石遗址、金矿开采遗址等人文景观。主要景点有天下第一石、千层峰林、龙山溶岩、莲都画廊、贺江曲流。 [10] 

封开国家地质公园封开国家地质公园

龙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杏花、河儿口、莲都、白垢四镇境内,占地面积25.34平方公里,由龙山溶岩、大斑石、千层峰、莲都画廊、贺江两岸等五景点组成,自然与人文相映生辉,是粤西北风光典型代表。 [10] 

龙山风景名胜区龙山风景名胜区

龙山溶岩景区

位于河儿口镇龙山风景名胜区内,距县城江口镇56公里,省道S266线在景区门前经过,占地面积129.3公顷。由白石岩洞、双龙洞、龙泉洞、龙湖、绿色生态酒店等要素组成,形成瑶池仙境、江南秀色、海底龙宫等著名景致。 [10] 

龙山溶岩景区龙山溶岩景区

“天下第一石”(大斑石)景区

位于杏花镇广信河畔,距龙山溶岩景区8公里,占地面积180.2公顷。其采日月之精华,聚天地之灵气,一石成山,五彩斑谰,雄伟壮观,集古、美、奇、绝于一体。民间传说,它是天上的神龙下的蛋,左右的白马山、麒麟山是它的守护神;又一传说,大斑石是女娲炼石补天时,留下的色彩斑谰的五色石,故曰大斑石。 [10] 

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石

千层峰景区

位于河儿口镇内,距龙山中心景区3.8公里,占地面积280.2公顷,属砂页岩峰林地貌。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庐山之秀,峨嵋之幽”于一体,以奇峰、秀水、林海、花艳著称。每当暮春三月,漫山遍野各色杜鹃花点缀最美。 [10] 

千层峰景区千层峰景区

莲都画廊景区

位于莲都镇内,距龙山溶岩景区8公里,毗邻怀集燕岩风景区,占地面积14.68平方公里,是龙山风景名胜区辖下最大的风景区,属咯斯特地貌。有延绵数十里的青翠群峰、美丽的田园风光、民风淳朴古的老乡村、古树竹林遮盖的溪流、神奇的龙潭和各色溶洞,构成“千峰环野立,一水绕山流”,如诗如画的风景。 [10] 

莲都画廊景区

莲都画廊景区(6张)

贺江风景区

位于贺江下游的白垢镇,距龙山溶岩景区23公里,占地面积476.8公顷,以一江两岸的秀丽景色为主,配套有水上乐园和休闲度假村。贺江以其河道蜿蜒,江水清澈,两岸林茂竹秀著称。 [10] 

贺江风景区贺江风景区

黄岩洞陈列馆

位于河儿口镇狮子山脚,距龙山溶岩景区1公里,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主要由陈列馆和黄岩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组成。黄岩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展示了封开乃至华南地区的历史文化面貌,是省文物保护单位。陈列馆,是封开县一个比较齐全的出土文物陈列馆,又是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粤西工作站,馆内有在垌中岩出土的距今14万8千年(比曲江“马坝人”还早2万年)的古人类牙齿化石,以及在封开境内其它地方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近代的化石、石器、陶器、铁器和青铜器等文物数千件。 [10] 

黄岩洞陈列馆黄岩洞陈列馆

广信塔

位于西江与贺江交汇处,塔高55.8米,外九层内十三层,气势恢弘,堪称“岭南第一塔”和“西江第一楼”。 [10] 

广信塔广信塔

杨池古村

位于罗董镇,距县城28公里。始建于明未,已有380多年历史,有60多座保存完好的古屋,清一色砖石木结构,是典型的明清岭南建筑风格,有“岭南第一村”之誉。历代出了60多名科举文人(进士2名)、12名七品或县处级以上官员。解放后,先后有35人考入高校,是广东特有的“文化之乡”。 [10] 

杨池古村杨池古村

封开县北回归线标志塔建成于1984年6月21日。整座标志塔坐北向南,塔高15米。塔身从8.4米、15米处用不锈钢板焊接而成,四边棱分别向外飘出两块羽翼,从不同角度观看,都显示出“北”字形象,是“北回归线”的含意。 [11] 

封开县北回归线标志塔封开县北回归线标志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