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唯一传世作品,据记载,王希孟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他用半年时间绘成《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 卷后有当时蔡京的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宋诗说: “ 宣和供奉王希孟, 天子亲传笔法精。 进得一图身便死, 空教肠断太师京。 ” 附注云: “ 希孟天姿高妙, 得徽宗密传, 经年作设色山水一卷进御, 未几死, 年二十余, 其遗迹只此耳…… ” 它歌颂的是,江山如此多娇,咫尺千里,一丝不苟,笔不虚设,造物之极。对于生命的体验和表现都达到了一种极致的状态,这跟宋代当时的政治、科学、宗教等是密不可分的。 图中故事情节完满。有如亭台水榭、寺观庄院、舟楫桥船、村落水碾、飞瀑通幽、房舍点缀、千岩万壑、江水连绵。它对于远的远的诉求,空间的推移,位置的经营,细腻而且丰富,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千里江山图》全卷游观 此图无作者款印。清初梁清标签题为王希孟作。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经宋代蔡京、内府,元代溥光,清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等著录。 草图集 青绿山水研习之旅 通过临摹《千里江山图》,了解、认知青绿山水绘画工具,学习石色叠加的方法,体会中国意象性色彩表现的综合语言,如对意象性、装饰性的理解,同时通过对青绿山水的学习使得学员们对中国画的色彩语言体系有一个相对完整、专业的认识和掌握。 此次青绿课程,草图集有幸邀请到中央美院刘荣老师集中授课4次,借着《千里江山图》在故宫缓缓展卷的时机,让我们开启一段时空里的青绿之旅。 课程安排点击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