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间谍拍摄的大车店招幌照片,揭秘出宁古塔寒冷冰道上的旧风景

 修悟搏 2019-09-21

(文/陈达)友人重金淘来一张日本旧照片,是日本间谍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在宁古塔治下冬季镜泊湖地区拍摄的,照片内容是旧时冰雪湖面上出现频率颇高的饮食业实物标志——招幌,不了解东北民俗、狡猾奸诈的的日本人曾联想到其可能具有暗号联络情报的作用,好友想知道照片中所拍物件的来龙去脉进而破解心中的疑团。

日本间谍拍摄的大车店招幌照片,揭秘出宁古塔寒冷冰道上的旧风景

招幌

牡丹江冰道上的大车店

看过照片,余告诉友:片中所拍之物乃是冬季在牡丹江冰道上开办的大车店招幌,绝非日本间谍认为的联络暗号标志。

木杆上鱼头所指的方向即是大车店所在的位置,柳罐斗和下面挂着的三个红色罗圈,代表着该大车店具有最阔绰、“帝王享受”的“四星”级标准。店里的客房不仅设有单间雅室、小包房,供给干净的被褥外,而且必备客人消闲解闷的项目,如免费听民间艺人说书、唱大鼓或二人转等。除此之外,大车店的饭菜标准也是上乘的,也有单独点餐的小灶,另备烧酒供客人食用。马棚里,有专人铡草喂料悉心照顾大牲畜。夜晚来临,当院的更夫整夜四处巡逻防火防盗。

冰上大车店被当地人俗称为“水院子”或“冰上客栈”,是一种因宁古塔冬季冰路运输而衍生出的季节性店铺,一道在白茫茫冰路上泯灭已久的风景。

日本间谍拍摄的大车店招幌照片,揭秘出宁古塔寒冷冰道上的旧风景

冰上客栈

早些年,牡丹江是东北重要的“黄金冰道”之一。江面冰冻坚硬后,上自长白山丛林、中至宁古塔、下至三姓(现依兰县)之间的陆路交通便改为便捷的冰道。彪悍的关东人开启了战冰霜斗严寒的季节喧闹,他们组成爬犁专业队,运载着当地盛产的粮食、烟叶、人参、貂皮、木炭等土特产品,沿着坦荡如砥的千里牡丹江冰道源源不断地通州达府,进行商品交易之后,车老板子们又将城里的布、盐、杂货等生活用品,以及工业品运回农村、山区。

水院子的出现绝非偶然。牡丹江冰道上川流不息的爬犁队,在饥寒交至时刻迫切需要有个地方歇歇脚,满足人马所需的能量需求,于是,催生出冰上客店这一合情合理的生财之道。在冰天雪地的交通要道,开设提供简单食宿、收费低廉的冰上大车店,满足了疲劳的行旅急需温暖的住处、热乎的食物和牛马饲料的需求,是个双赢的结果。

日本间谍拍摄的大车店招幌照片,揭秘出宁古塔寒冷冰道上的旧风景

镜泊湖冰上客栈

拉脚运货的大车、爬犁大多都是原路跑来回,五辆八辆车组成的“车队”十分常见。虽然,牡丹江冰道上住水院子的人大多数是只睡一宿,但只要在店里吃住顺心,车马货物安全,就会有很多的“回头客”,甚至有的车老板宁可多跑一二十里路,也要赶到自己熟悉的店里休息。“口碑好”的水院子,车水马龙、你来我往,买卖十分兴隆。

冰上大车店的招幌

旧宁古塔之地的客栈院内或门口,都竖有一根很高的幌杆,所挂招幌样式的变化揭示店家“星级标准”的不同,这样的约定俗成是店家和顾客众所周知的。而初来乍到的日本间谍对此确是一无所知,幌杆上“罗圈”的种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众多的疑惑……

在旧社会,人们平均文化水平低文盲很多,大多数人只认幌不认字。水院子前面挂的招幌独具无声的话语权,活灵活现地向过往行旅展示该店家的档次、经营项目等,熟悉本地风情的人,可根据其招幌样式来作出消费选择。

日本间谍拍摄的大车店招幌照片,揭秘出宁古塔寒冷冰道上的旧风景

饭店的幌子

挂笊篱头子幌的小店,暗示旅舍简陋,服务对象是经济实力薄弱的行贩。多住的是下九流、挑八股绳或贫苦的路人。挂一个罗圈儿的店家,表示是大筒子炕无行李,不许穷人住店,但档次不高。在东北,至今讥讽小气吝啬之人是“小店挂罗圈”,即缘于此。店挂有两个罗圈幌子,表示店里有行李,既住大车又住行人,店内提供饭菜,多足大煎饼、豆腐脑等简单吃食。挂五个罗圈穿成一串的幌子的大车店,表示有仓库、寄存处、饭馆等,院内能存放车辆和喂养大牲畜。最为高级的大车店,其招幌挂柳罐斗和一串罗圈。

日本间谍拍摄的大车店招幌照片,揭秘出宁古塔寒冷冰道上的旧风景

大车店的笊篱幌子

宁古塔的车店传承着这样的行规,只收宿费、饭费和草料费,价格很便宜。自带干粮的,热饭不收费,赠送咸菜和开水。

在友人提供的照片上可以看到,柳罐斗下挂的是三个罗圈,那以后宁古塔为什么没有再挂三个罗圈的店家呢?盖因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关东人,不知道从何时起开始讲究幌子“等级”,赶车的把势如果进了一个罗圈的店,那绝对是做了一件失身份不体面的事。讲话喜欢干净利落的东北汉子,喜欢将罗圈的个数当成幌子的个数,如一幌店、两幌店等,三幌店因为和“撒谎”店音同,寓意不占口头彩,违背生意人诚信为本的行规,店家为求避讳就取消了三个罗圈直接挂五个了。

宁古塔的马家罗圈店

需要补上一笔的是,宁古塔最早的罗圈铺开办于光绪末期,位于原斜文街“义泰昌”商号对面,由马杰三、赵茂林合股兴办,据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了。马杰三的后人马万贵讲,罗圈铺主要生产罗圈、摇车、木桶、木盆、笼屉等手工产品,用料多以椴木为主,有时也用柳木。罗圈铺是无字号也不悬挂牌匾的,屋内、门前堆放的罗圈或罗圈制品,就是最好的招牌。

日本间谍拍摄的大车店招幌照片,揭秘出宁古塔寒冷冰道上的旧风景

制作罗圈

罗圈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但在制作过程中,要求工人在技术上讲求细腻认真,保证做出来的成品不变型、不走样。尤其是制作笼屉时,必须将笼屉做成大小一致的同心圆,否则,无法放在锅上使用或层与层间不严实漏气。一个普通笼屉的制作工艺,需要隆圈、压条、打眼等10多道工序,手法娴熟的匠人也得花费半个小时的工夫。

马家罗圈铺生产的罗圈多用来做大车店的罗圈幌和饭店的幌子、筛米面用的箩,为保证罗圈能达到统一的质量标准、经久耐用,锯好的木板半成品都要放在烘干炉内烘烤、燻干,然后在将木板加工成所需要的弧形。

日本间谍拍摄的大车店招幌照片,揭秘出宁古塔寒冷冰道上的旧风景

归途

早年间,整个宁古塔只有一个罗圈铺能制作大车店挂幌,友人照片中的罗圈、木刻鱼,想必也是马姓前人的精彩之作。

一去经年。随着现代交通管网的不断扩展,现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因落后而被淘汰的畜力运输走进了历史深处,具有东北民俗文化特征的冬季牡丹江冰道大车店和招幌,变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张历史照片。广寒宫般的牡丹江冬季,再也看不见马拉爬犁在冰面上的疾走如飞,江上的客店和幌亦失去底色渲染成寒冰样的透明空白,而那段不同寻常文化背景和时代印迹,仍为后人留下了一段故事……

参考资料

宁古塔轶韵

店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