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卫东:人的寿命为什么越来越短?

 智者1111 2019-09-21

人的寿命为什么越来越短?这个问题呢,是《黄帝内经》开篇提出来的: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过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文中这个百岁是个约数,而不是一个精确的数字。这个百岁呢,大致可以理解成两个意思。第一个,上古之人都能活过天年,也就是一百二十岁。第二,上古之人能活到一百以上,至于活多久,也许是一二百年,也许是三四百年;文中没有明确的说明。

其实,别说一百二十岁,上古之人都能活到百岁开外,这已经很了不得,今天的百岁老人,非常的罕见了。到了孔子那个时期,人活七十古来稀,孔子自己才活了七十二岁,所以孔子感叹: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读完《上古天真论》的这一句话,大家很怀疑这个结论,认为古人是在吹牛。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这不是吹牛吗!还动作不衰,关节利索,这不更吹牛。

人们有一个习惯,凡事自己不理解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否定。这是一个很坏的习惯,为什么我们不能多问几个为什么呢?大家之所以会怀疑《上古天真论》开篇提到的这个观点,因为大家对它这个结论的来源,我们不清楚,所以有怀疑。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去看待古人的记载?

现代人呢,好像有一种美好的恐惧感,一听到有什么美好的东西,第一个反应就是质疑:真的假的?骗人吧!因为长久以来我们被骗怕,所以形成一种本能的文化保护,我们习惯性的怀疑古人,认为古人很会骗人,许多古书都是编造骗人的。

就说写书这件事吧,中国现在每年出版的书大约有三十万册,其中百分之五十的书一出来就堆在了库房。上市以后,百分之三十的书,在上架一个星期就会撤下架,就再也没有机会上架,剩下的书呢,一年以后依然有阅读价值的书不到百分之一。十年以后,有机阅读价值的书不到千分之一。所以市场上一直能够卖二十年的书,在今天来说,他就是经典。

大凡两三年以后,或者三五年以后就没有什么阅读价值的书,能不看就尽量不看,太浪费时间了。我们要把有限的精力集中起来多读些经典。尤其是先秦以前的书,永远都不会过时。

对待古书,我的经验是汉代以前的书,要相信,汉代以后的书可以怀疑。因为汉代以后的中国人与汉代以前的中国人,不是一个物种。我在第一节课曾经说过,古代与古代大不相同,每个时代都很不相同,他们写的东西也不相同。为什么这么说呢?

读古书的时候呢,我们常常有这种感觉,汉代以前的人,心地十分的单纯,心不乱。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比较死板,认定的东西呢,不会轻易改变。想干什么,坚定不移,也不需要什么理由,完全出于内心。每个人都活的很个性,每个人的特点都很突出,不张扬,但很坚定。那时的人,说起话来一是一,二是二,说完就拉倒,绝不跟你废话。所以,我建议大家都去读读《资治通鉴》,因为它是中国第一部通史;从西周一直到唐五代,当你一直读下来,细细品味古人的心性,你就会发现,汉代以后的人真的就很不同啊,那个心里很纠结,乱得很。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找到好多好多的理由,犹豫过来,犹豫过去。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汉代以后的人话多了,说个什么事儿都没完没了,完全活在各种观念里,离自己的心性越来越远。

总结一句话,汉代以前的人话少,话少多真言;汉代以后的人话多,多废话。所以我建议大家读书的时候,多读一些秦汉以前的书,感受一下那时人的生活态度,很畅快,不纠结,很阳光,不阴暗;虽然有点傻气,但比现代人可爱多了。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汉代以前的人,有智慧,汉代以后的人太聪明,聪明的人话就多,但绝大部分都是废话!智慧的人呢,他话少,句句都是真言。老子就写了五千言,读了两千多年还读不不太懂。现代人动不动就写一大厚本书,但基本上都是废话。所以呀,知者一言,无知者万言。因为自己就不明白,只能越扯越多,废话连篇。

人的寿命为什么越来越短?形容人寿命长短的词有两个,一个是自然寿命,一个是人类平均寿命。个体自然寿命是指在自然状态下能活多久。这个自然状态,包括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基本安全保证,如果饿死或者被石头意外砸死了,都属于横死,不属于自然老死,也不是自然寿命。这里讨论的天年指的就是人类的自然寿命。《尚书·洪范》里讨论的一寿也是指的自然寿命。这两个数字都差不多,大约在一百二十岁左右。

社会平均寿命是在同等条件下,人的平均寿命。其中,婴儿的死亡率是一个大的前提条件,他会拉低整个平均寿命。还有一个就是社会重大战争、自然灾害、社会保障水平,都可以决定平均寿命。比如说。中国历史上太平天国时期,杀人如麻,人口锐减,如果算当时的平均寿命,一定很低。

我们常说古人活得久,指的就是古人的平均寿命而不是自然寿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怀疑《黄帝内经》中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的这个说法。这里指的是多数人都能活过一百多岁,而不是少数人;他指的是上古之人的平均年龄。

关于人的寿命是不是越来越短,除了《黄帝内经》几条记载,我们还应该看看其他的记载。甚至也看看国外是否有相同的记载,然后我们对比下,考证一下真伪,我们再来下结论,这个记载是真是假。

我们首先来看看《圣经》里人物的寿命情况。《圣经》里的人物,可以分成两大类。一大类是大洪水以前的人,究竟平均能活多少。

在这里呢,我们选取了大洪水以前的十个人。亚当活了九百三十岁,塞亚活了九百一十二岁,伊纳士活了九百零五岁,该南活了九百一,马勒丽活了八百九十五,雅丽活了九百六十岁,还有伊露活了三百六十五岁,马士莎拉活了九百六十九岁,拉曼活了七百七十七岁,诺亚活了九百五十岁。

这是十个人,我们把这十个人的年龄相加,再平均一下,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八百五十七岁。这是大洪水以前人的平均寿命。

而大洪水之后呢?我们又选了九个人,比如闪活了六百岁,雅帕萨活了四百三十八岁,沙拉活了四百三十三岁,锡伯活了四百六十四岁,法勒活了二百三十九岁,拉吾活了二百九十三岁,西路活了二百三十岁,拿赫活了一百四十八岁,塔拉活了二百零五岁。

我们将大洪水以后这九个人的平均寿命相加,然后再除以九,我们得出大洪水之后的早期,这些人的平均寿命在三百四十三岁。也就是说,在《圣经》里,大洪水前和大洪水后的一段时间,人类的寿命在明显变化,而且一直在持续不断的减少,平均寿命大约减少了五百一十四岁;下降幅度达到百分之三十。大洪水早期,人类的平均寿命刚才我们说是三百四十三岁,而到老子、孔子的那个时期,人最多只能活七八十岁,又减少了两百四左右,下降幅度也在百分之二十左右。

所以我们回头再来看看《黄帝内经》里的记载,是不是与这个趋势相吻合呢?上古有真人,寿比天地,无有终时,活得相当的长,好几百岁肯定是有。中古时期呢,有智人,其寿命而强者,也归于真人,也能活几百岁。再往后就是圣人了,他只能活个一百多岁。所以人的寿命越来越短,这个结论不仅仅是《黄帝内经》的记载,也是《圣经》里的记载,这说明东西方都经历过这么一个过程,至少从资料上来说,这个观点不是孤例。

现在我们也来看看一些中国历史上几位著名人物的寿命,并与现代人进行对比,同样可以看出这个趋势。五帝到商朝这一个阶段,人的寿命都在百岁以上,比如说尧帝,活了一百一十七岁,舜帝活了一百岁,大禹活了一百四十岁左右,商汤活了一百多岁,都是百岁以上。可是西周以后能够活到百岁以上的人就很罕见,比如说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周穆王活了一百零四岁,管仲活了八十岁,老子活了八十四岁,庄子活了八十三岁,孔子活了七十二岁。所以我个人认为啊,《黄帝内经》里所说的上古之人,春秋皆度岁说的是对的,没有骗人,而尧舜禹以下,活过百岁的人并不多。这个观点也恰恰证实人类的寿命,确实是越来越短。

所以我个人认为啊,千万不要轻易怀疑古人的记载,怀疑很简单,只要你说一句:我不相信!那骨子里的一切奥秘就可以通通抹去。选择相信却很难,你要找到使自己相信的理由,那就得深入的研究下去。

那么古人为什么活得比现在人长呢?在大家脑海里,古代社会的生活是落后的,生产条件、医疗条件都不行,应该寿命短才对。怎么会比现代人活的久呢?关于这一点,《皇帝内出经》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上古天真论》里头有一段: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各得其乐……就是这一段。

这段话呢,是《黄帝内经》里的名言了,也是我们养生当中,经常要引用的一些语言,都在这里。最好能背下来,至少啊,你要牢牢记住这么几句话,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里头呀,有一句话大家应该关注一下:故美其食,任期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这句话里头呢,美其食,乐其俗,并不是要你去吃好东西,去穿好东西。它的意思呢,是吃啥都香,穿啥都美,是这种感觉。我看到有一些人呢,在翻译这个东西的时候的呢,把这句话给搞混了。

大家再回头看一看,刚才我们读到的《黄帝内经》给出的这个理由,就是上古之人,为什么活这么长,这个理由。在这段话里,《黄帝内经》里头有没有提到过中药?没有!也没有讲到过用针灸;这里也没有提到食疗。所以这段文字只讲了一个简简单单的道理:人要活得真实,活得简单,活得朴素,长寿它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从上面这段话里头呢,可以得到两点启示。第一点,长得慢,必定活得久。红杉树就长得很慢,但能活几千年,有一些动物,也长得很慢,也能活个几千年。乌龟长得也慢,活得也久。所以这就是长得慢,必定活得久。现代人呢,他急功近利,什么都要求速成,一夜暴富才过瘾,学个《黄帝内经》,恨不得明天就成一代名医;买个股票恨不能明天就涨停。快,现在几乎成了一种社会文化,你要是慢下来,别人会说你不求上进,说你能力不够。结果呢,现代人是一身的病,老年日子很难过,努力半天也就能活个七八十岁。所以《黄帝内经》要告诉你,要恬淡虚无,志闲而少欲。不要想着一夜成名,把生活慢下,要懂得从容,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我们从《黄帝内经》上面的这段话,得到的第二个启示就是,心一乱,必定命不长。大凡寿命短的动物,心跳都快。老鼠、蜂鸟的心跳都很快,所以都活不长。什么东西影响人的心跳呢?

是情绪!现代人好激动,喜欢惊心动魄的生活,喜欢意外之喜,心情忽忽如狂,来个小目标,也要一个亿;一激动心跳就上去;大量的能量流失了。中医讲,七情过激,最是伤人,怒则伤肝,思则伤脾,喜大伤心,七伤八损,一命呜呼!

所以《黄帝内经》在这里告诉你,要精神内守,如如不动,不喜不悲。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吃啥都觉得是美味,穿啥你都觉得自己帅气,再好的东西,如果不是自己的,千万不要羡慕。你宝马算个啥,其是我的QQ也不错呀。

其实多少年来啊,我一直很好奇那些真人。就是《黄帝内经》讲的那个真人,他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真的很好奇,我估计大家也挺好奇,下面我们就把真人的大致模样,我们找些资料,看看能不能给他勾勒出来。在我们脑袋里头呢,形成一个大概的印象,好让我们进一步地了解真人的生活。

《黄帝内经》里头写的真人是这样的: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最关键的这一句的还在还是最后这一句:此其道生。这是因为得道的缘故,故而能够长生。所以,看来你要想活得久,并不是你要吃多少保健品,并不是你要懂多少医疗知识。活得久的最根本的道理,他在得道。换句话说,真人都是得道的高人。

看到这儿,有些人就心动了,就会问怎么才会得道呢?在中国,介绍你得道的书也有一本,那就是《老子》。《老子》教你如何去得道。

除了《黄帝内经》这一段对于真人的描写之外,《庄子》里头就有不少关于真人的描述,我们来摘几段听一听。

“古之真人,不寡逆,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它的大意就是说呢,古代时候的真人没有自己的意志,也不违逆少数,也不追随大多数。不支持有自己的主张,更不去谋虑什么事情。无论是我错,还是他错,不论是得道是失道,全都不放在心上。登高也不发抖,入水也不觉得湿;入火也不觉得热,只有知识达到与道相和的境界才能达到这种情况。

《庄子》里还有一段对真人的描写: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大意是:古代时候的真人,心都很宽;所以睡觉时候连梦都不做,醒来时候也没有一丝忧郁之情。食不知其味,一呼一吸深沉绵绵。据说真人的呼吸,能够达到脚后跟儿;而我们平常人的呼吸呢,只能到喉咙这个地方。被人屈服的时候,也不知道如何去为自己辩解。所以我想这种人才叫真人。

总结起来呢,真人的特点有这么几个。也就是无我,没有自己的主张,也没有自己的性格;无欲,从来不为自己谋求什么;顺其自然,天给的,我就拿;天不给的,我全然不放在心上。还有一个就是无死;生死都不当回事,世界上还能有什么事儿!通俗一点讲,没心没肺,长命百岁,胡思乱想,小命不长。其实用今天的话来讲,上古的真人一点都不可爱;呆头呆脑,呆若木鸡,啥事儿都不管,啥心都不操,说起话来还有些木讷。你看这种人可爱吗?

大家发现没有,在文化上,如果你往上追,追到了根上,全世界的文化都是一样的。成为真人的几个特点,其实跟佛教文化也是相同的,与古代印度的婆罗门也是相同的。整部《金刚经》里头其实就讲了三无:就是无我、无欲、无相。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可能长寿,就可以开悟成佛;甚至呢,在《奥义书》里头讲的,它可以肢体生香,飞行虚空,随意变形。

我们一开始就说,大家在怀疑黄帝内经的这个结论。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我们的世界观,那可能《黄帝内经》这个结论是对的。之所以《黄帝内经》里的这个结论与我们现在的现实有这么大的出入,那应该说是因为我们的活法,哪儿不对了;如果按照《黄帝内经》里头记载的那种活法,我们一定能够像真人一样活上好几百岁。

比如说,像《黄帝内经》里头,他强调了个人的因素特别之多。你比如说你不能想得太多,你不能过于劳累,饮食要有节,房事你不能太多等等等等。这些是保证达到真人的那种状态的个人因素。可是,大家想过没有,我们毕竟是一个社会的人,在这个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里头,我们个人的愿望,个人的因素能起多大的作用呢?这个还真的不好说,就比如说,在寿命这个事情上,《黄帝内经》里头记载人的寿命活得越来越短。

我们刚才看了一下《圣经》的里头的资料,他的结论,也是人活得越来越短,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人类的寿命在变短。如果这个观点是成立的话,那么它指的就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而是东西方都有,它是一个全人类的问题。如果人类的寿命越来越短,是一个全人类的问题。那我们就要站在更大的一个角度上来考虑人的寿命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人类的寿命越来越短。

我个人有一个观点:我认为,大洪水以后(从上面的资料里头记载来看大洪水以后)人类的寿命是越来越短。伴随人类寿命越来越短的是我们人类的文化越来越发达,我们的科技水平越来越进步。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这样的:人类的文化发展,恰恰就是人类寿命越来越短的一个重要原因呢?

大家可以去考虑考虑,是不是有这种可能。实际上,科学能够让人寿命延长,这个结论是不存在的。比如说,我们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大约是七十多岁,那你这个七十多岁跟自然医学的这种关系,还有跟医院治疗这个体系的关系有多大呢?现在,还真的不好说。但更重要的是呢,我们现在中国人越来越富有了,这才是中国人普遍平均年龄提高的一个原因。安定的生活,充足的时间,这是人平均寿命增加的原因,而不是科学直接带来的一个结果。

所以,我个人还是很怀疑,科学发展,文化进步它会让人的寿命不断的去增加的这个结论。我反而是同意《黄帝内经》里头所说的,随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寿命是越来越短,为什么呢?因为文化的发展搞乱了我们人类的内心,我们越来越复杂。我们跟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相比,我们越来越心地不单纯了。

我们想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追求的东西也太多了。我们想得多,追求的多,恰恰是文化发展进步的一个结果。所以我说呀,文化进步,很可能是造成人类寿命越来越短的一个原因,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

本文根据讲课资料整理,“人有两套生命系统”系李卫东先生通过多年解读《黄帝内经》,首创提出的建立在中医文化体系下的学说。李卫东:作家、历史学博士、史前文明研究专家、外星 生命 研究专家、潜心研究国学、中医、梦学、生命科学多年。代表作有《生命终极之门—黄帝内经谜局大揭底》、《梦到底预言什么》、《人类曾经被毁灭》、《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1》、《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2》等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