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之所以还未成功,是因为没看懂《易经》!

 一堂国学 2021-04-15

这是一堂国学的第 ·618· 篇原创文章

2019年的第42

惊蛰节气,与“二月二,龙抬头”民俗传统有关,源头更让人震惊,就是被称为”天书“和”群经之首“的《易经》。

01

余世存先生在《时间之书》中曾提出,“惊蛰”节气与《易经》第一卦【乾卦】的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有关,这是很有道理的。

首先,从“天时星运”而言。

24节气虽然依据的是“太阳历”,但惊蛰节气往往与阴历的“二月二,龙抬头”靠近。“龙抬头”是个天文学现象,是指农历二月初、阳历3月6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345°(惊蛰),28星宿在东方的7颗星构成的“青龙”星座的“角”星会在夜空中升起,古人形象的比喻为“龙抬头”。

其次,从“地理物候”而言。

惊蛰的“蛰”,与“虫”有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经历了冬季的蛰伏,春暖花开,万物蠢蠢欲动,隐藏在地下的虫蛇(蛇,俗称“长虫”),包括龙族(龙为蛇属,比如华夏祖先、人文始祖伏羲、女娲都有“长虫”尾巴)也开始启动新的生活旅程了,也就是“见龙在田”了。

 

最后,从“人文习俗”而言。

《易经》有言:帝出乎震。

“震”卦为正东方,青龙星座位置,也代表帝王。

在古代,尤其是农耕社会,帝王有在惊蛰节气举行下田示范,扶犁耕种的仪式。这个时候,如果先民去田里耕种,遇见“大人”(帝王)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说,《易经》【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与惊蛰节气和“二月二龙抬头”都有强关系。

02

《易经》与节气、民俗之所以有这种强关系,是因为《易经》本来就是一部“天书”,记录天文,应合地理,知道人事的“天书”。

比如,古人观察确定节气的方法和易经卦象的确定是有关联的,都是使用日晷,测量太阳的影子,来判断地球公转、太阳视运动所形成的(黄道)刻度与气候、人类活动间的关系;

其次,【乾卦】六爻所描述的“龙”的变化与四季节气的变化有对应关系。如图:

再次,【乾卦】四德“元、亨、利、贞”,其寓意与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吻合的。

03

24节气之所以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包含的时空、人文智慧是分不开的。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我们也常常说”天时地利人和“,”天人合一“。

这种朴素的科学时空人文观,所包含的丰富智慧,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每个人一生的命运,都与其所处的时空次序有关。

天道酬勤,每一个当下的收获都离不开前期的努力付出。

文末,让我们再郑重缅怀一下3月5日去世的褚时健老先生,他曾说:

“虽然我们都是七八十岁开始(创业),但对社会要做的事,我们也算做了一点。”相信很多事是天道酬勤,“不勤快的人,在任何时候也不会有好结果,人生(间)正道是沧桑。我相信这些基本理念,人有顺境逆境,情况不好的时候不要泄气,情况好的时候不要骄傲,做人才能长久。”

因缘果,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暮年……

从懵懂少年的“潜龙勿用”,到崭露头角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再到遇到挫折、纠结、彷徨后的“终日乾乾”,以及幡然醒悟、重整旗鼓的“或跃在渊”,必定会迎来“飞龙在天”的时刻,而物极必反、盛极而衰,“亢龙有悔”的时运也是任何人无法摆脱的……

《易经》的卦,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人怎么看待。

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大器晚成,有的人三起三落,有的人一世英名。

比如褚时健的一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马云没成名前不也是背包跑业务,说破嘴皮子别人也无动于衷吗?

”时来天地同协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时运,不是靠算命,而是要看思维和心态。

稻盛和夫说:

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易经》的智慧,正是在于指导我们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指导我们对时运、处境和人生态度的正确选择

”潜龙勿用“只是开始,”亢龙有悔“也不是终结,而是新一个螺旋上升的开始,我们的一生,无论学习、情感、婚恋、职场,工作,生活皆是如此,岁月不欺,周而复始。

在这个”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时节,让我们一起为了美好的梦想而奋起吧!

一年之计在于春,马上就是植树节了,而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正是现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