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克”家庭的酸甜苦辣:“最怕一个人走了,另一个人凄惨”

 墨花读书 2019-09-21

文/墨花

丁克家庭,一般指夫妻双方都有收入,属于工薪阶层,但没有孩子。

上世纪80年代,“丁克”这一概念传入中国,如今已经过去30多年,中国的第一批“丁克”家族已经步入中年阶段,他们现在过得好吗?有没有因为没有孩子而后悔不已?他们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养老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四位“丁克”的故事,来感受一下“丁克”人生的酸甜苦辣。

“丁克”家庭的酸甜苦辣:“最怕一个人走了,另一个人凄惨”

1、最担心的是未来一个人去世,另一个人会孤独生活

网友A今年42岁,结婚18年了,夫妻两人对孩子都没有特别喜欢的感觉,所以一直就没有要小孩,双方父母也会催,他们要么就是转移话题敷衍过去,要么就是明确告诉家里人“不打算生孩子”,后来家人也就慢慢接受了。

网友A是大学的老师,她的老公是国企的员工,都是知识分子,条件也不错,生活很悠闲,下班回家就看看书,做做瑜伽,然后出门遛狗,还能看个电影和纪录片。

周末了,两人就去出去看展,看演出,还去全国各地旅行,可以说是非常自由了。

“丁克”家庭的酸甜苦辣:“最怕一个人走了,另一个人凄惨”

夫妻俩认为,人生有很多种失去自由的方式,其中一种就是生孩子。所以他们一直都很享受没有孩子的生活,要说起“丁克”的缺点,就是担忧未来年纪大了,要是其中一人先离世,那么剩下的人会很独孤。

夫妻两商量好了,如果妻子先走,丈夫会满世界去旅行;如果丈夫先走,妻子会在家里看书做瑜伽过日子。

墨花总结:这对夫妻的丁克生活挺让人羡慕的,自由自在,其实选择丁克也罢,选择生儿育女也罢,都是人生的一种选择,谁也不能说谁不好,大家都为自己的人生选择负责到底就好。

“丁克”家庭的酸甜苦辣:“最怕一个人走了,另一个人凄惨”

2、“丁克”26年,虽然不后悔,但还是觉得人生有遗憾

网友B今年50岁,其实本来有两次做母亲的机会,但是都放弃了,第一次是24岁,当时觉得自己还年轻没玩够,就打掉了。第二次是32岁,依然没有做妈妈的喜悦感,甚至感觉人生一下子变得很难,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工作的收益不佳,所以也打掉了。

36岁那年,网友B问老公要不要生一个孩子,老公不说话,因为心里明白妻子并不喜欢孩子,所以就不了了之。这些年夫妻俩的生活过得很悠闲,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不用为孩子操心担忧,想出差就出差,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丁克”家庭的酸甜苦辣:“最怕一个人走了,另一个人凄惨”

不过说起未来,网友B也充满了担忧,毕竟夫妻两人只是工薪阶层,并没有很高的收入,又生活在一线城市,开销可不低。所以想起晚年生活,如果一个人走了,剩下的一个人恐怕会过得很糟心。

墨花总结:网友B的人生还是挺纠结的,虽然不喜欢小孩,但又觉得没有孩子的人生不完整,可以说是模棱两可,甚至自己都搞不明白究竟要怎么样的人生。要不要小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至少自己的内心要很坚定,很明确,很有主见,才不会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也就能对自己的人生坦然。

“丁克”家庭的酸甜苦辣:“最怕一个人走了,另一个人凄惨”

3、丁克不意味着“我很怂”,而是一种既现实又谦卑的生活态度

网友C生于1973年,如今46岁,他与妻子很早之前就对于不生孩子这件事达成了一致建议。

他们的婚后生活很幸福,因为没有孩子,所以家里的家务事很少,一般一周请一次钟点工打扫卫生,他们住在上海八十多平的房子里,觉得很宽敞。平常想去看电影就去看电影,周末去开着家里的小型SUV去隔壁城市度假,偶尔还能来一趟说走就走的国内外旅行。

“丁克”家庭的酸甜苦辣:“最怕一个人走了,另一个人凄惨”

网友C说,他认为丁克是一种选择,并不说自己养不起小孩,而且他们也非常敬畏生命,真是因为敬畏生命所以才对生命负责。他认为孩子的出生意味着责任和当当,甚至认为孩子一出生,孩子的生命开始了,但是父母的生命就结束了,因为注定父母这一辈子都要为孩子操劳。

墨花总结:虽然我并不认同“孩子的生命一开始,父母的生命就结束了”这种说法,但是我认同“敬畏生命”的做法,与其做生了孩子不负责任的父母,不如做一个无牵无挂的“丁克”人士。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丁克家庭?请留言说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